第213章 三我

同样表哥们也可以选择上下左右,但普通人不一定能像她一样选择完还有名校这个学历来兜底。这可能也是表哥们最大的不同。

给自己多创造些选择的机会,让自己不论在哪种生活状况下,都不至于苟活着,是表哥最大的体会。

你的下限也许是别人天堂,有个叫麦艮的农民工,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有过良好的教育又热爱英语,恰恰相反,麦艮只是一个来自某贫瘠地区的务工少年,连基本的26个字母都背不齐。城里的道路他也不熟,东西比乡下多上很多,可是都太贵了,根本不是麦艮能买的起的,麦艮每次走到商店门口,不敢进去,只在门口看看,便很快离开那里。

麦艮只所以叫麦艮,是因为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用手机聊天,按他说法:俺们乡下的,没见过这玩意,用功能机发信息还不要钱,中啊!

其他人发出一阵哄笑,他们不理解乡下来的麦艮,这么一个穷小子来到城市打工,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

久而久之,他就被叫成了麦艮。表哥初见麦艮,是因为某次某局的年末讨薪结果,表哥做为资方找来的代表过来登记发薪。一个杀马特形象的少年,怯怯地跟表哥说:老板,我可不敢在身上发这么多现金,你们换成现金给我行吗?

在双方略有对峙气氛的场景中,突然来了这么一出,表哥算是记住了这个杀马特少年。当然他也记住了表哥,因为表哥没给他现金,表哥给他办了张卡。

再见麦艮是年后,他还在那企业上班,两人经常会在早餐摊位一起买包子遇到。麦艮还在长身体,吃的多,表哥吃不下的都给他,关系很快熟络了。麦艮老远看到表哥,就魏哥,魏哥叫开了。

麦艮的父母在某内陆石棉企业做农民工,父亲因此早早得上了尘肺。

得了尘肺的人,如同患上一个超长期的癌症,慢慢的得不到呼吸。初时矿上还负责医疗费,后面老板借口没有劳动合同,一脚踢开了麦艮一家。

父亲很快就去了,留下了麦艮,妹

妹和妈妈。父亲临死前能给予麦艮唯一的人生经验就是:去沿海地区,据说那里上班有保障。哦,对了还有5千来块,家里积蓄。

于是,麦艮来到了这里。麦艮说来到这里简直是上了天堂,每月差不多有2500多块,干的活还没有啥风险,麦艮问表哥说每月能有多少?

表哥想这孩子简直傻根啊,职场三大忌讳之首都能犯。表哥对照着他收入说不多吧:5,6千。

麦艮一听兴奋了“艾玛我都赶上半个大学生了,回去要跟俺娘说,我的工资顶上半个大学生了。这5千多一个月可咋花哦,魏哥你可真能啊!难怪你功能机会员可以一直开。

表哥说,我都是准研究生了,算了你也不懂,你赶紧上班去吧。心里暗想这真不会真是个傻子吧。

再后来,表哥听麦艮的工头说,麦艮每月要寄1500块左右回家。表哥再也不敢取笑麦艮傻了。

表哥一直以为麦艮这样的生活会继续,像他过往的前辈们一样,打工挣钱慢慢涨工资,然后回老家找个和他一样的乡下姑娘一起结婚,然后全家继续打工或者在老家开个小卖部。麦艮的下一辈也许能够进入县城,读个职工抑或走大运上个大学跳出农门。

以上暗含了无数辛酸的经历,学术术语只有三个字,叫做城镇化。然而命运却总是太过严苛,麦艮某次上班时被切断了两根手指,原因据说他当时违规忙着扣手机。其实这在加工企业中也不算啥大事,正规企业都有保险,反正有工伤基金赔。

可是对于麦艮而言,灵巧的右手再也回不来了。他的城镇化路线从此戛然而止,在服务业还没有兴起的年代,麦艮只有返乡一条路。

表哥当然去送了麦艮,附带还有1千块钱。麦艮死活不肯收,说得最多的是“大哥啊,我啥时候才能香你这样一月挣5,6千啊,就是卖命我也要干啊!“

表哥对他说道:“你养好伤了就能,你快走吧记得别把工伤赔的钱乱花了。”

麦艮说道:“那当然,回去娶媳妇的,都在你给

我的那卡里。“说完麦艮还晃了晃卡。

表哥说道:“别现了,贼看着,快收起来吧。”

此后,麦艮再也没有联系过表哥,依稀听说他又去了家乡某小矿打工。他的头像也已暗淡已久。后来,一篇《名校毕业生去送外卖》的热文刷屏,高材生送起来了外卖,靠干体力活在北京赚取5,6千工资引起了热议,然而他却不知道这就是某些人的想象巅峰。

表哥好像告诉麦艮,现在真的有你能干的,还是收入5,6千的工资,这真的不是梦。麦艮快回来吧。

当表哥看这篇时脑子里满是另一篇文章。表哥相信大家早已发现,没有什么中产阶级,只有工薪无产阶阶。

而现在的普通人和过去清朝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一样的一旦不劳作,则抗风险能力差。一样的因眼前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生活、命运,去思考自己是谁、真正需要什么。

活在别人的眼中。而不是成为自己。一样的,将来会为一个人最最基本的东西烦恼,抚养孩子受教育、自己和父母的养老医疗烦恼。二胎也不敢生,生大病一夜返贫。

所谓的跨越原生家庭的阶级,只是短暂的安慰和长久的幻觉。真正的跨越阶级,进步是没用的,需要的至少是进化。变成另一个人。并且通道缩得很小很小了。

原文如下:“传统时代的中国人,被锁定为传宗接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被篆刻为祠堂牌位上的几个汉字。

传统家庭中,家长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多生养子孙,是实现和扩张这一权威的最重要方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刘易斯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他总结的贫困文化的特性从古至今都具备。

为生存而进行长期奋斗,典当,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向往权力,大男子主义,只顾眼前,不信任政府,软弱无能,对地位差异敏感而缺乏阶级觉悟等等。

这种贫困文化使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