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哈利波特》伦敦首映场预定票全售罄!一票炒到一千美元, 破最高票价新纪录!”

“第二部 半全息技术电影重磅登场!英国电影协会预估《哈利波特》票房已破千万,看好电影再创奇迹。”

“加利福尼亚一观众因不满北美首映时间比伦敦晚一周,向美国电影协会举报真我制片和华纳公司, 声称这不公平。”

“约克郡大学生排队13个小时错过最后一张《哈利波特》首映票,在电影院大打出手,遭警方抓捕。”

……

随着《哈利波特》电影上映的预热,各种各样的新闻都冒了出来,铺天盖地地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到处都能看到电影的海报, 电影的预告贴片,当然, 还有与电影息息相关,根本绕不开的“瑞亚·诺伦”。

这又一次证明,瑞亚是对的——前期造势不需要砸太多宣传经费, 电影本身已经拥有的普遍认知度就会自发带动群众和媒体的狂欢。

再投入更多,说不定还会制造反效果。

虽然不管怎么样杰弗里·比克斯都一定会在华纳内部为瑞亚说话,但形势不错的局面还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这让他向华纳汇报时的底气也更足了。他是从反对方变成了亲近瑞亚·诺伦一派, 可是他也保证了华纳的盈利提升。

不过杰弗里·比克斯心里还保留着最后一点迟疑,那是对瑞亚的年纪、冒进的跨界、不计成本投入等等所有逾越行为积累起来的不满。他的倒戈服从更多的是因为瑞亚带来的利益诱.惑,而不是信服对方的能力。

当然,他知道一个从底层出身爬上来的女演员一路走到今天,足以证明瑞亚绝不是傻瓜。埃塞克斯家族的遗产对瑞亚来说,锦上添花的意义更大。

尤其是瑞亚都已经涉及到权力的深处, 杰弗里·比克斯清楚这一切都不简单。但他还是会被瑞亚不按常理的出牌弄得手脚忙乱。

他看过了瑞亚团队发过来的全部宣传计划。说不定他是华纳唯一一个看过完整版的人, 大部分看到的都是“正常企划”。

而他看到的是“魔法书”, 中间有很多环节都超过了杰弗里对电影宣传的理解,

“这会不会太过了?”

“找一些半真半假的离奇新闻和电影联动是一个新奇的切入点,但这是打擦边球, 一不小心就会带来不可控的影响,这会让我们被政府起诉的!”

杰弗里·比克斯清醒地指出这个方案的危险性。关于这个方案,他必须越过瑞亚的经纪人,瑞亚的助理等等团队成员,和瑞亚本人沟通。

他甚至开始思考瑞亚是不是参与太多政治方面的事情而走向歧途。

瑞亚先问他:“你觉得这些新闻是真的还是假的?”

杰弗里不假思索:“瑞亚,虽然电影完成得很好,但是我还不至于因为看了一部电影就分不清现实和虚幻。问题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有清醒的脑子。”

“我知道你的意思。”瑞亚说:“错误的引导很容易把人们带向糟糕的结果,所以我们最好尽可能地保证引导是正确的。”

这算什么正确的引导?

难道电影里的才是真实吗?

“但是……”

“你只需要做好你那一部分的工作就行了,杰弗里。”瑞亚语气冷静。

精英高管的脸色变幻一会儿才勉强收敛,谁也不能在这么高压的工作力度下维持镇定,杰弗里·比克斯同样感到焦灼不安,他就是不希望这部本该成功的《哈利波特》毁在其他因素上。

这部电影确实背负了太高的期待值。

瑞亚还非要让《哈利波特》提前上映——

这才离《指环王》过去多久,观众也许已经接受了半全息电影,但他们还没有从如梦似幻的中土大陆里脱离出来,瑞亚就要把这些人推进全新的魔法世界。

她到底在着急什么?

或者说,瑞亚到底想从这里面得到什么?

“好吧。”杰弗里·比克斯应下。他隐约察觉到了一些迹象,虽然他还没有完全明白,但是并不影响杰弗里本能地选择屈从。

视频通话里面的金发美人还是十分年轻,在高清的像素镜头下依然毫无瑕疵。当那双异色的蓝眼睛投以注视,带来的不止是让人心动的惊艳,还有沉重的压迫感。

她已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团队核心,并且正在往领袖人物成长。

最后杰弗里·比克斯还是忍不住问:“你就一点也不紧张吗,瑞亚

?”

“事实上我很紧张,杰弗里。不过我想,我的紧张和你的紧张可能不太一样。”瑞亚还是流露了一些想法。

她说:“其实我不担心票房。”

“什么?”

杰弗里惊异地提高了音量。

他不能理解。票房、盈利、回报率!这才是好莱坞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关键。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哈利波特》是能继续《指环王》式的胜利奇迹,还是跌落的惨败,瑞亚却不在意这个。

是她根本不抱期望,还是太有信心?

杰弗里猜测自己的表情一定十分难看,所以连瑞亚都开口安慰,“放轻松,杰弗里,我相信票房成绩不会让你失望的。”

当她微笑起来,确实是镜头里的完美甜心,杰弗里同时感受到好的和坏的心惊。

瑞亚问:“你看过了电影,不止一次。但我还是想问一下,你是怎么看的《哈利波特》?”

“在剪辑室,在华纳会议室……”杰弗里下意识地回答。

半全息的投影效果并不局限于电影院,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展现效果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瑞亚还是说:“我建议你在首映礼的时候坐在电影院里再看一遍,这或许能解答你一部分的疑问。”瑞亚认同这句话。不管怎么样这都还是电影。

什么样的播放效果都不会超过在电影院里和其他观众一同沉浸的观影体验。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

这话不止是对杰弗里·比克斯说的,而是对即将上映的《哈利波特》——

在机器一般精密运转的行程中,今年最引人瞩目的电影提前抢占了暑假期间的头一个周末登陆英国院线。

好莱坞的记者就像是被注射了兴.奋.剂或者喝下了魔法药水,接连不断地发出关于电影的新闻。大众的关注度就是最好的刺激,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头版文章。

“《哈利波特》伦敦首映,瑞亚·诺伦携全体主创秀‘魔法’,惊现奇迹!半全息技术不止能应用于电影……”

“瑞亚·诺伦卷发新造型惊艳全场,好莱坞新晋女王一展‘蜂后’姿态,休·格兰特、伊万·麦格雷戈等众星环绕,羡煞旁人。”

“《哈利波特》首映大成

功,全体惊呼要求加映重放!”

“首曝《哈利波特》单日票房三千万,打破影史纪录!”

“RN网电影好评度超90%,五星评分占比八成以上——互联网影评协会首席吉恩·西斯克尔力荐:‘这部电影就是魔法本身’!”

文字必须要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描写,记者们只能通过的票房上升速度、电影院上座率、院线排片数量等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来堆叠出震撼的效果。

他们还可以加上清晰、恰当的配图来补充表述。

但这根本没办法真正体现电影堪称“魔法”一般的上映效果。

观众受到的惊叹、冲击很难在这些正规的报道里完全体现,反而是网上那些夹杂着乱七八糟符号的混乱语句更能直观地表达看完电影后的感受。

“天呐!我感觉我跟哈利一起入学了一样……为什么我还没收到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

“我的脑子告诉我只是在电影院里坐了一个半小时,但我的眼睛、耳朵还有灵魂都在说,我已经在‘霍格沃兹’读了一个学期。”

“该死的!我看完了还想再看一遍,结果第二场、第三场的票全都没了,他们到底怎么想的,把《哈利波特》控制得跟其他电影一样的时长,这又不是普通的电影!”

“能看到电影就知足吧英国佬,别发牢骚了!”

“哈利的背景设定和我们太接近了。你们知道吗,那条女贞路就和我家的社区差不多,半全息投映的时候我差点以为回家了——说真的,我现在没办法保证这世界不存在魔法。”

“我感觉里面的魔法就是我本人发出去的!”

据谷歌和雅虎不完全统计,线上搜索“哈利波特”的词条以每分钟百万次的频率主线飙升,用最快的速度触发了热门标签推送。

这种参考模仿RN网社交版块的引擎系统还不完善,但已经充分表明了《哈利波特》正在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席卷全球。

《哈利波特》的主演们也飞快地爬上了RN网上的最受欢迎演员排行榜。那些本身就处于上升期的演员们不用多提,排名一直飙升。

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三位饰演主角的小演员们也迅速地引起了观众的

好奇。他们只有翻遍演员资料,找出各种生活照对比才能确信《哈利波特》只是一部假的电影。

这让RN网很快就在男女演员的分类列表之外,再多分出一块童星版块。乍眼看过去,还以为打开了英国分区,全被《哈利波特》里的英籍演员们占据了半壁榜单。

只有瑞亚·诺伦牢牢地占据在最受欢迎女星第一的位置。

她是电影前期宣传中的重要噱头。但在电影上映后,出色的内容制作和银幕呈现已经完全征服了观众,看完了电影,讨论的焦点本应该从瑞亚身上移开。

大众也确实在疯狂地议论电影剧情、特效展示、还要神奇的沉浸式体验。层层选□□的小演员们到底有没有完成亿万读者心目中的角色形象?

剧情后面的走向是什么样的,剧组拍摄改动了哪些,里面又增加了多少有趣的彩蛋……观众们有聊不完的话题。

但是正经向的电影讨论一下子就被一个充满疑问的帖子带跑了风向。

“我很好奇,瑞亚·诺伦是不是女巫?还是说她的公司里雇佣了巫师?无论怎么想都不可能做出这么逼真的效果吧?这真的只是高科技吗?感觉我不是在看电影,而是被拉进电影里了!”

瑞亚的影迷们对“女巫”这个词非常敏感,这种称呼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善意。

“拜托!别这么无聊,《指环王》也是这么制作出来的,只不过是《哈利波特》的技术更精进了。”

不过这一点维护偶像的声音根本微不足道,蜂拥而来的海量观众可不在乎“女巫”标签对瑞亚形象的影响,况且这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只是一个中性词。

这更多的,还是在说明瑞亚有超出普通人的特殊之处。

“说起这个,好好想一想吧,瑞亚·诺伦可是连枪都没打死的女人!”

“哇哦,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男演员会对她这么痴迷。我听说她在好莱坞业内也是很多人的梦中情人。”

“得了吧,他们在采访里提到瑞亚,只是为了利用她来吸引关注度!”

“如果我没记错,她还和英国王子传过绯闻吧。这总不可能是炒作吧……”

话题度一旦环绕瑞亚·诺伦,永远争议不休。

然这不是瑞亚计划中发展的方向。还好舆论热度只高不低,也勉强是从电影涉及到现实——尽管大众关心的点还在瑞亚的私人八卦上,但还是帮助了宣传。

当首周周末票房的数据统计出来,华纳公司自己都不敢置信。折合成美元之后是4207万!

见鬼了,而且这还只是英国这一个票房市场!

《星球大战前传1》在北美大票仓的首周末的破纪录成绩也就是4180万美元,《指环王》超过了不可思议的5000万美元,问题是,那都是在欧美地区同步上映的电影。

而这部《哈利波特》是抢先在英国首映——这个数据简直离谱!票房不仅打破各个数值预估,而且还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即便是瑞亚自己也没想过会有这样一个票房。团队内部最正面最积极的报告,也远远低于这个数额。

“F**K!”

杰弗里·比克斯激动地爆了粗话。

“瑞亚,你真的是对的,根本不用担心票房。我们会再一次创造历史!哈,新世纪就是《哈利波特》的世纪,是半全息电影的世纪!”

这位男士精英在汇报成绩时根本按捺不住情绪,他拿到票房数据的第一时间就给了瑞亚,而不是华纳,彻底表露忠心。

其实杰弗里·比克斯一直是个纠结的人物,他承认瑞亚在表演、团队运作、社交交际领域的优势,这也是杰弗里选择瑞亚的原因。

但在自己从事的行业范围,杰弗里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丝隐秘的不屑,他自认为比瑞亚更明白如何制作、销售电影。

他并不完全认同瑞亚,甚至觉得她做得不对。

当《指环王》在全球斩获票房的时候,他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去想,电影还是依赖新颖的半全息技术,这给观众都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他们当然会去体验第一部 半全息电影!

现在《哈利波特》是第二部 ,正常来说,这部电影的成绩不会差,毕竟前有《指环王》的效应在,《哈利波特》本身的粉丝也不少,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票房基本盘。

可是杰弗里还是没有想到,《哈利波特》竟然还能创造这样的票房数据!魔法一般的电影,魔法一般的票房!

瑞亚却没有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她的眉眼依然平和

她提醒:“杰弗里,这只是第一波观众。虽然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我们也不是没想到电影的首周票房会很高。因为这已经把英国市场对电影的期待值发挥到极致了——

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维持票房增长。”

这票房数据是结合了粉丝基础、演员名气、《指环王》口碑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创造的奇迹。

通常奇迹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但瑞亚不仅想要一个首周,她要的上映期间连续不断吸引而来的观众……

“我明白了。”

杰弗里·比克斯冷静了一点,但他的大脑还是在为那美妙的票房数字而兴奋不已。他现在完全领会到瑞亚对宣传重心分配的意义。

然后杰弗里也选择性地忘掉自己之前对瑞亚的劝告。关于公共意识、社会安全之类的问题,还是留给政府去思考吧,这轮不到杰弗里来操心!

他要做的是,是完成瑞亚·诺伦的任务,是满足投资公司对票房的胃口,并且为自己在影史上留下一行名字。

杰弗里·比克斯咽了咽口水。

他是热爱电影的,但是他也同样无比热爱电影带来的利益。杰弗里很难形容,到底是在影院里看《哈利波特》更震撼,还是对英国市场爆发的观影热情更惊愕。

伦敦的首映礼非常成功,团队设计了很多的巧思,有模拟的对角巷砖墙,还有“魔法”体验,每一位受邀嘉宾还能领到一根魔杖,魔杖还是根据采访答卷系统组合的,尽情满足了大家对《哈利波特》的期待。

但这一切都远没有电影本身带来的效果惊动人心。

当哈利从普通现实的“麻瓜”生活穿梭进入另外一边的“魔法”世界,所有观众就都跟着主角的视角体验了一遍这种次元穿梭。

这不像是《指环王》,哪怕技术模拟得再逼真,全然陌生、奇特的异域风情会不断提醒观众的理智,告诉他们这都是假的。

可是哈利就生活在英国的伦敦。

这就是英国观众们所熟悉并且正在经历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有他独特的经历设定,但人们还是能很容易从他身上找到遭遇不顺的同理心和代入感。

然后大脑就开始混乱了。

它无法再抵抗半全息

的全方位模拟,视觉、听觉、思维触觉被全面侵占,让人不禁幻想,是不是他们这个世界也存在一个隐秘不为人知的“魔法次元”?

用这种超常的技术来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作弊,是犯规!

人类永远抵抗不了对世界本质的幻想——《哈利波特》还把它塑造得这么美好。这才是第一部 ,人们还触及不到故事的悲剧内核。

所以他们沉浸其中,甚至深深期待这真的存在。

他们当然会!

连杰弗里都被观影氛围再一次打动。他完全明白为什么很多观众渴望再看一次。

他们想要再深入地接触“另外一种神秘”。

不过最让他骇然的,还是瑞亚对这一切合纵连横式的操控和运作。

上帝啊,她连这样的票房都不满意,她到底想要什么?

杰弗里忍不住想到新闻热议的“女巫”,竟然也有一种想要赞成的冲动。

他从‘这该不会也是瑞亚授意引导的吧?’想到‘她说不定真的会魔法’,杰弗里的脑海里涌现无数莫名其妙的猜测。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瑞亚的计划。杰弗里·比克斯斟酌用词将修改版的方案递交华纳总部。

如果后续要和社会新闻联动,这不可能越过华纳的。

但杰弗里知道,现在不管里面写了什么,华纳都会答应的。

现在整个公司都陷进了逐利的狂热,他们根本没想到《哈利波特》对票房的收割竟然有这么大的潜力,这一次,华纳不再是单纯向下施压,而是认真开始期待电影能超越《指环王》。

在这种期许之下,华纳根本不会对瑞亚说“不”。

甚至,华纳都等不到《哈利波特》在北美上映,就迫不及待地通过杰弗里·比克斯转达了他们的示好。

这已经不再是CEO、高管们的会议结果,而是华纳公司背后的投资人、董事会的票选决定。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首席菲利普·伯克·希尔帮瑞亚推动了决定性的一票。

他们根本不在乎之后的《哈利波特》是华纳做主,还是瑞亚·诺伦的真我制片公司做主。

他们想要的,就是庞大的利润,飙升的市值,上涨的股票——所有的利益估值加在一起,即便是最保守的情况,也足够

让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弃好莱坞的八大制片厂商联盟。

如果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绝妙生意,为什么一定要纠结由谁来把控呢?

瑞亚·诺伦分配的方式也并不吝啬,而且她比迪士尼友好得多。和在好莱坞竞争多年的其他制片公司不同,真我制片和华纳可没有什么旧怨。

这让华纳重新审视瑞亚提出的电影宇宙计划。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华纳想到了,当然还有福克斯,哥伦比亚,米高梅……就连先提出“反垄断”的迪士尼公司都在慎重思考。

——如果他们遵守约定,但是其他人先倒向瑞亚了呢?会不会被抢走更多的分配份额?

如果犹豫不决,如果选择加入瑞亚,那为什么不抢在其他竞争对手前面做那第一个?

这一切都要看《哈利波特》在北美和全球的票房会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