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帝王之心

明天举行安魂礼这事,不管皇帝知不知道,萧权都觉得应该亲自知会皇帝一声。

以免皇帝对萧权擅自做主心生不满,君臣之间心生芥蒂,萧权将老太太推出来当挡箭牌。

老太太是皇帝亲自请回来的安魂师,况且他将安魂之礼的决定权也交给了老太太,这事把老太太搬出来挡在前头,最为合适不过。

事实,日期也是老太太提出来的。

当时老太太选了两个日子,一个是明天,一个是十天后。

五万萧家军亡灵已然在外漂泊了太久太久,当然是越早让他们得以安息越好。

萧权遂选了明天。

皇帝闻言道:“好,朕知道了。”

“明天还得帝师与老太太多多费心。”皇帝客气地道。

“陛下放心,有为师在,出不了岔子。”萧权淡淡地道。

明天若是张瑾安分便是皆大欢喜,若是张瑾不安分,他也不足为惧。

大魏赫赫有名的杀人狂魔魏千秋,萧权都未曾怕过,还怕区区一个张瑾不成?

“朕听说,明天举行安魂礼这事,京都之中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皇帝若有所思地看了萧权一眼,继续道,“朕还听说,不少百姓前去张府闹事,这是帝师的安排?”

“陛下英明

。”萧权点了点头。

英明二字,萧权肯定地告诉皇帝,这些事的确是萧权安排的。

之所以这么安排,萧权自然是要将京都这趟浑水彻底地搅浑。

充分利用舆论来打击魏千秋的同时,又让魏千秋不敢贸贸然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这就达到了利用群众来监视魏千秋之目的。

华夏自古有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有那么多雪亮的眼睛看着,任他魏千秋再怎么一手遮天,他为了笼络人心,他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所行动。

可以说,五万萧家军亡魂何时得以安息,也是京都百姓最为关心之事。

这就为萧家军的安魂礼顺利举行多了一重保障。

原来萧权打的是这么一个主意啊,皇帝明白地点点头。

不得不说,萧权行事总是走一步看三步,能将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有萧权这样的人才,是大魏之福气。

这次萧权进宫,顺便向皇帝说说西域之行的收获。

当皇帝听得萧权说番薯和枪支已经找到之时,皇帝心中很是激动。

得这两宝物,大魏崛起指日可待。

不过,萧权同意向皇帝撒了一个谎,他说枪支是出自木谨之手。

也就是说

,木谨是个能人,对大魏有天大的帮助。

这话听在皇帝的耳里,让皇帝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木谨是上天派来拯救大魏的神仙。

所以,既然木谨要住在萧府,皇帝便让萧权好生招待木谨,别怠慢了人家。

还有,萧权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不过分的,皇帝都会答应萧权。

得,萧权等的就是这句话。

什么需要?

那当然是钱财。

萧权对钱喜爱得深进骨髓,而且也从来不嫌多。

若是皇帝给萧府点经费什么的,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不知陛下说的过分,界限是什么?为师就想要点黄金白银什么的,不知算不算过分?”萧权眸光闪闪地看了皇帝一眼,继续补充道,“毕竟,制作枪支,也是很大一笔支出。”

若是真论起来,恐怕萧权的必胜楼赚的钱,跟制造兵器库里头那些枪支的费用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不值得一提。

国库的钱嘛,萧权能坑多少是多少。

原来是要钱啊,这简单。

皇帝爽快地应道:“钱财而已,帝师放心,等安魂礼一过,朕便重重赏你。”

萧权西域成功归来,还带回来了萧家军,于理皇帝也该赏萧权。

既然萧权还主动开口要

,皇帝自然得答应的。

就是不知道皇帝会赏萧权多少,萧权有点好奇,但是他也没有开口问。

到时候,自然会有揭晓,也不急这一时半会的。

说实话,萧权趁机这么敲诈皇帝一笔,不是因为萧权贪得无厌,而是萧权大有用处。

等萧家军之事尘埃落定,等萧权毁了魏千秋一党的势力,文教谕与诗魔期盼之事,萧权也该提上日程了。

让大魏的子民,人人有书可读,不是一句空口号。

萧权要落实下来。

这事付诸行动,自然是要大量的钱财去支撑。

所以,能从皇帝这儿拿到多少是多少,多多益善,少也不嫌弃便是。

还有一件事,萧权需要向皇帝报备的,那就是跟着萧权去西域历练的那些个进士,萧权将他们留在白鹭洲辛勤劳作了。

进士留在白鹭洲,皇帝当然没有问题。

可当皇帝听得那些进士还要去劳作,皇帝不由十分好奇道:“他们愿意?”

自古读书人甚是清高,要他们去地里劳作,跟按着他们的脸在地上来回摩擦差不多,这他们不抗议吗?

尤其是一些世家子弟,家境优渥之人。

哎呦喂。

让他们去地里劳作,不得造反?

“愿意,还是他们主

动要求的。”萧权骄傲地道。

说实话,皇帝贵为九五之尊,都主动认萧权为帝师,难道萧权还搞不定那些个进士?

开玩笑。

皇帝想想也是,萧权收买人心也是一套一套的。

再说了,萧权确实有惊世之能力,容易让人为之折服。

不错,不错。

重用萧权,是皇帝最为明智之举。

得如此人才,乃大魏之福气。

皇帝十分赞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这会儿的功夫,皇帝便已在心中赞了萧权好几次,可见皇帝对萧权是十分地满意。

末了,师生俩闲聊了一会,萧权便告辞离开了皇宫。

看着萧权的身影消失在眼前,皇帝的神色不由变得复杂起来,他明显能感觉得到,萧权与他虽为师生,可萧权对他始终不能像对魏余那般推心置腹。

皇帝感觉,萧权好像刻意要与皇帝保持距离。

这让皇帝产生一种被萧权孤立的感觉。

可具体来说,皇帝又挑不出错来,萧权面面俱到,该向皇帝汇报的,该与皇帝商量的,一件不落。

而且,萧权所做作为,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大魏,为了帮助皇帝巩固皇权。

或许是皇帝想多了,皇帝摇了摇头,但愿是他想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