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吃霸王餐的观妙先生

宋朝虽没有铁锅炒菜,但砂锅炖煮出的食物却有别样风味,五味杏酪鹅,豉汁鸡,山煮羊每一个都是味道极好,最为关键的是这些菜都是下酒的好菜。

即便是叶安不喜发酵酒的味道,在这些美味佳肴的驱使下也喝了不少,尤其是这山煮羊的味道更是一绝。

叶安常年在外风餐露宿,对什么都能忍耐,但唯独一样他十分在意,便是在吃食一道上。

这么多年来在外奔波,叶安见识过的美食不在少数,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饕。

这山煮羊肉在砂锅中冒着泡,除葱、椒外,有一秘法便是在其中加入了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糜烂,所以香气逼人。

迫不及待的挽起袖口,此时也不顾上汗流浃背了,用筷子夹起一块白嫩的羊肉什么调料也不沾便放入口中,羊肉入口即化,鲜美之味伴随着糜烂的羊肉迅速在口中扩散开。

滋滋滋…………抿上一口盏中稍显浊黄的小酒,带着鲜美一同穿肠而过,哈出一口浊气顿时觉得暑气消除。

老道在对面瞧着叶安的模样忍不住挑起大拇指道了一声:“行在!”便也同叶安一般享受起砂锅中的珍馐。

事实上老道对羊肉并不是频频下筷,反倒是对那豉汁鸡情有独钟,这是一道冷菜,鸡是事先卤好的,色泽黄褐诱人,再配上细细的葱丝姜丝,也是下酒的不二佳品。

吃的兴起,老道得意的对叶安道:“如何?为师这地方选得甚妙吧!”

叶安稍稍叹息道:“菜是好菜,只可惜酒味不佳,玉堂酒,可惜了这个雅致的名头,不过是果酒罢了。若是换成老烧锅,那这顿饭便算是仙人享受,帝王不换!”

“什么老烧锅?真有如此好酒?!”

“那是自然!”

叶安看着老道两眼放光的模样一时哑然,宋人嗜酒如命,这是官府推行榷酒买卖的结果。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廷算是无所不用其极,古来有之的盐铁专卖自不用说,酒也成为税收的主力军。

专利榷酒,鼓励多销多酿,唯恐人不饮酒。

在这种情况下宋人怎么能不嗜酒?上至朝堂高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对酒的热爱几乎成为一种刻进骨子里的本能。

纯度越高的酒越是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是宁愿醉死也要喝,从太祖乾德四年的李咸李萧两位“酒仙”开始,宋朝历史上醉死的官员不下几十人。

“美酒自然是有的,只不过酿酒是我们那里的不传之秘,若是师傅想喝,待安定下来徒儿自然会酿制一些孝敬您呐!”

老道先是一喜,随后脸色一变:“放屁!若是你有那种美酒,打头便会卖给东京城中的酒客换取钱财,恐怕连一滴也不会留下,能想到为师?!”

“师傅今日咱们挂单的寺庙在哪?城南还是城北?不若徒儿先一步去给您收拾一番?”

老道撇了撇嘴随即忍不住笑道:“最是见不得你这般无耻还要装得体面……”

叶安忽然正色:“徒儿只是不想诓骗您,您有酿酒的牌子吗?”

老道看了看叶安纯洁的眼睛想了想道:“观中大抵是有的,只不过为师不管这些,你师兄们…………你这孽徒!没由来的又诓道爷的!”

对待骗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时时刻刻提防,叶安从来不会随便相信人,因为在后世他被骗了不少次,实践出真知的结果就是他比骗子还会套话。

老道是个骗子吗?

是也不是,最少他收自己为徒是真的,否则皇帝赏赐的紫服罗裳绝不可能轻易作为诱饵,老道交给自己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能给自己一个出身的叶安总是要心怀感激,毕竟是让自己在眼下站住了脚跟,当然不会伤害老道。

至于其他,当然是要枉顾师徒之情打探清楚喽!

可以说他和老道两人之间就是在互相猜忌,在双方心中对方都是那么神秘,自然要好好探底,这不老道的底细被叶安摸出了一个,他是有道观的。

是啊!像玄诚子这样被皇帝召见的过的道士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道观?而且他也是道观的观主。

端起最后上的酸汤饮子一饮而尽,叶安只觉得自己算是没白穿一次,这顿饭吃的是酣畅淋漓,鲜美的羊肉,考究的鸡肉,精致的糕点,每一样都是下了大功夫做的。

毫不客气把让老道去结账,老道用鼻孔望着他哼了一声便走,完全就没有结账的意思。

叶安都打算跳窗了,才瞧见小斯掌柜脸笑得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顺带手把一个早已在柜台边上准备好的荷叶包递给了叶安,口中唱诺:“老神仙,小神仙您二位慢走!”

不用叶安发问,边上已经有看热闹的酒客开口:“哎!二牛这两位怎生不用会帐?”

小斯立刻大声呵斥道:“会帐?会什么账?你的眼睛怕是出气用的!这位老神仙乃是官家御赐的妙观先生!

别说是在俺们这小小的花雨楼,便是在东京城的赵官家面前也是座上宾,能来我等小店自然是我等的大福气!”

老道的嘴角再次抽搐,而叶安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看来自己之前还是把老道小瞧了,一句“观妙先生”算是把他的老底给交代的一清二楚。

能得赐观妙先生的人无一不是道门各教派的掌教之人!

这是皇家特赐的尊号,他人可受不得,亦不可自封,随便一个道士自封观妙先生,第二天就会被官府拿了去,在大牢等着去见“三清祖师”。

在宋朝最为著名的观妙先生一个是上清派的掌教朱自英,一个是龙虎山天师道的天师张大可。

而张天师的尊号乃是宋理宗赐予的,眼前这位不用说便知道他是朱自英了。

以叶安对宋史的了解,这老朱的身份可不一般,或者说是运气极好,宋真宗无子的时候他为真宗皇帝祈福。

奉旨斋香设醮奏章求嗣,在茅山的道观中建九层坛为之行法,章圣明肃皇后乃梦羽衣数十,从仙官下降,云:“此宋第四帝”。

第二年赵祯便出生了,这样的事情砸下来实在是莫大的运气,让人不信都不行。

于是本就笃信道教的真宗遥拜为师,并尊号“观妙先生”,在茅山上敕建道观,敕名“乾元观”,同时大兴土木建造殿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