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有心无意

这厢,汾阳宫的皇家林苑里传来迅疾的马蹄声,惊得山林里的鸟儿都扑闪着翅膀寻往他处,下一刻便见葱茏的树林间一群骁勇男儿策马驱驰,其中一着绯色圆领右衽襕衫的年轻男子一马当前,眼看又有两人已纵马赶上来,那纵马在前的男子当即自马鞍前的箭筒里抽出一赤尾羽箭,搭弓上弦,浑不在意身下尚在疾驰的宝马,已然稳稳对上远处一羽色斑斓的雉鸡。

只听“咻——”的一声,羽箭破风而去,谁知那雉鸡却警觉极高,扑闪翅膀,羽箭恰好擦过翅羽,眼看雉鸡已然腾空朝一处树枝而去,忽然另一玄尾羽箭自其身后已迅疾之势射去,只听“扑腾——”一声,雉鸡应声而落,身后随猎的侍从早已上前抓住遥遥举高呼道:“殿内直长射雉鸡一只——”

“好!”

话音落下,其后两人已赶上来,只见其中身着赤黄襕衫,腰佩玉带的正是方才朗笑出声的元成帝,此刻一拍身旁年轻男子的肩膀,分外亲昵道:“阿昱这一箭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原来方才补上这一箭的便是当今尚书令上官稽的嫡出长子,上官昭仪的胞弟,名远,字昱公,此刻他汗意涔涔的瞥过那侍从拎回来的雉鸡,颇有些奇怪地凑上来,瞅着近前马上的渤海郡王陈之砚道:“阿宪今日你是怎么了?总叫人觉得心不在焉的,平日里百发百中,今日却总差了点儿意思。”

见上官远上下打量自己,直瞪瞪地似乎就等着这个答案,而一旁的元成帝更是一脸看好戏的模样,陈之砚不由无奈,不过是失手了这一回,倒被他夸大的这般,然而他也不急,不过是将手中良弓搭回马鞍旁,开口间却满是回敬。

“平日里你比不过我便要在耳边闹,今日好不容易让你赢了一回,却也要闹——”

“嗯?”

听到陈之砚戏谑自己,好似自己是那输不起的小娘子般,上官远便坐不住了,扬声打断了陈之砚的话:“你这话可不对,我也就输了你两次,哪里就平日里了,再者,当着陛下的面,你倒说说,我何时那般输不起了——”

说罢,上官远便对一旁的元成帝道:“陛下可瞧见了,今日里他射艺不行,嘴皮子功夫倒是见长了,我看他分明奇怪。”

元成帝见陈之砚笑着不接上官远的话,却突然讳莫如深的压低声音,故意以他们三人方能听到的声音笑道:“今日阿宪嘴皮子见长不见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今日有人红鸾星动才是真。”

“红鸾星动?”

上官远闻言讶异地扫向近前的人,没想到那向来云淡风轻的陈之砚一听这话仿佛被戳中了什么般,当真是生出几分不自在来。

察觉到上官远不可置信地打量自己,陈之砚不由轻咳两声,侧首间压过心底莫名升起的紧张,正欲开口反驳,谁知眼前的上官远却是来了劲头,凑的更近了些,颇有几分铁树开花的感慨道:“没想到,这长安城里那么多小娘子心系于你也不曾见你回应过,如今竟也能遇到叫你心动的?”

说着,上官远越发好奇道:“快说说,是哪家小娘子,我可认识?好看不好看?”

眼看上官远追问的越发紧,一旁的元成帝不由“噗嗤——”一笑,正欲替陈之砚解围,却见陈之砚忽地取箭搭弓,以迅疾速度瞄向上官远身侧,几乎是一气呵成,随着羽箭蹿出,上官远随之朝身后一看,那一箭却正中一只果子狸,此刻正躺在那儿蹬了蹬腿,再跑不得。

“你这可有点儿趁人不备了——”

听到上官远的抗议之声,陈之砚却是笑着收了弓,不紧不慢吐出四个字:“兵不厌诈。”

上官远一听这,便也顾不得旁的什么了,当即再燃斗志,带着身后的侍从一边朝丛林深处驱驰一边喊道:“罢,我可再不上你们的当了。”

见上官远已远去,陈之砚笑了笑,却不想身侧的元成帝突然抚了抚他的肩膀,一脸了然的表情,却是什么也不再说。

“走罢。”

话音落下,元成帝便纵马而去,只留陈之砚尚在原地,脑海中却忽然浮起元成帝在园中的那句笑语。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是夜,待看着杨皇后睡下,李绥这才回了自己房里,卸了钗环,松了发髻,在念奴等人的服侍下梳洗罢,抬头间看到窗外一弯明月,李绥便想着宝缨今日初次入宫,性格又一向内敛,只怕今夜有些不适应,因而也不着急入寝,反倒带着玉奴、念奴两人朝宝缨住的地方去。

为着陪侍杨皇后便宜,李绥与宝缨皆住在立政殿的东配殿,两人的房间也只需穿过一道回廊罢了。

当李绥来到宝缨房前,门外的侍女见了正要行礼,便见李绥随意地摆了摆手走进去。待入里,直走到寝间,李绥悄然穿过一扇琉璃美人屏风,便见宝缨此刻也还未入寝,反倒是穿着粉白的杏花薄纱寝衣,坐在南窗下独自出神。

当她顺着宝缨的目光看去,这才发现宝缨右手轻轻支颌,手中正捏着一薄绡纱摩挲打量着,目光柔柔的仿佛一池春水摇漾。

当李绥走进去,听到脚步声响,宝缨这才抬起头来,看到李绥先是一愣,随即将手中的绡纱放下迎了上去。

“这么晚,怎的还未睡?”

李绥瞟了眼那绡纱,笑着由宝缨挽着坐下,正好看到在里屋铺好床的蕙容走了出来。

“许久未在宫中过夜,今夜倒有些睡不着,便想着过来寻你。”

李绥虽这般说,但宝缨如何不知她分明是担心自己,因而心下感动,却也不道破,只点了点窗下的矮桌道:“既如此,我们不如对弈两局,也是打发时间了。”

见李绥应了,蕙容便同念奴收拾了桌案,摆上了棋盘,又奉上了小点和两盏乳酪浆,这才侍立在旁,看着眼前两位少女静静坐于对面,步步为营起来。

待外面响起三更鼓,李绥便瞧出宝缨有了几分倦色,这才将夹在指尖的那枚黑棋丢进棋盒中,看了看外面的天儿道:“不早了,今夜便到这儿罢。”

宝缨点了点头,不由以丝帕掩嘴呵欠两声,对一旁的蕙容道:“掌灯送郡主回去。”

说话间,蕙容已提了琉璃绣球灯走出来,李绥与宝缨相携起身,嘱咐了几句这才转而朝外走。

当走至回廊转角处,寂静的夜色下李绥渐渐缓下步子,转而看向蕙容似是无意间问了句:“今日去芙蓉苑可有遇到旁人?”

原本低着头亦步亦趋的蕙容闻到李绥的话,抬头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思索间答道:“回郡主,今日陪娘子出去,正好遇到了圣人和渤海郡王。”

李绥闻言眸中微动,面上却是不显,只平淡地点了点头,继续一边走一边道:“圣人可说什么了?”

当听到蕙容将白日里的事一一道了,李绥掩在广袖下的右手不由轻轻摩挲指尖,随即道:“那便好,宫里规矩多,不同于太尉府,你们随侍宝缨,要比平日更小心谨慎才行。”

说罢,李绥顿下步子偏首道:“方才与我说的也莫要再告知旁人了,虽说我们大周女儿不拒小节,但渤海郡王终究是外男,若让有心人听了只怕传出什么来,于你家娘子不利。”

原本未曾想过这么深的蕙容听到李绥的话顿时精神一凛,只觉得眼前的永宁郡主当真心思细腻,连忙点了点头郑重道:“奴婢知道了。”

李绥见此颔首,临走前忽又想到什么,转而温和道:“宝缨性子多思,方才你我说的这些便莫要告诉她了,没得让她担心。”

当看到蕙容应声,李绥放心地转身朝来时的方向而去。看似平静不语,心下却已是不再平静。

晚间自她入了屋便发现宝缨手里握着的正是她午间出去时披的薄绡纱,而那入神的模样可不似是寻常的发呆。那时她便已然生疑,直到听到蕙容方才的回话,她便渐渐悟出来了些什么。

当宝缨那发呆的侧颜再一次出现在李绥的脑海里,也是那电光火石间,她再次想到之前击鞠宴上,宝缨似乎便对那渤海郡王陈之砚多了几分关注。

再联系今日——

花开堪折直须折?

李绥越发觉得有些后悔,后悔今日让宝缨出了立政殿,去了芙蓉苑。

渤海郡王陈之砚她是知道的,出身显赫,风神俊逸,文武双全,又是难得的君子之风,自十五岁写下一篇《长安赋》便闻名大周,更是成为了多少长安女儿的春闺梦里人。

这样的人,也算是无忧无虑的天之骄子了。

前提是,若无当今把权的杨家。

前世里,陈之砚娶了上官稽的嫡孙女,这其中自然不乏政治联姻的缘故,后来杨崇渊登基,上官一族因谋反被株连九族,即便已然嫁给陈之砚的上官氏也被勒令自尽而亡。

而陈之砚因着是皇族,杨崇渊念及新朝初立,人心不稳,周边突厥、西域尚在蠢蠢欲动,这才佯装仁慈,未对这些前朝皇室痛下杀手。

但于陈氏而言,虽未死,却也与死无异。

杨崇渊自登基起,陈氏家族便从皇室神坛上掉下,或幽禁终身,或流放边陲,陈之砚原本幽禁长安,待嫁给她的上官氏自尽,便又被流放房州。

直到后来杨延继位,大赦天下,年将四十的陈之砚才再返长安,被杨延破格提拔,外放至并州为刺史,然而好景不长,陈之砚只在任上两年,便急病而逝。

后来李绥才察觉,无论是在外流放,还是幽禁长安的陈氏皇族似乎都不长命,待她派出心腹查探时,才知晓其中原委。

原本寄居在杨家屋檐下,忍受着饥寒屈辱,被无数眼线监视的日子于陈氏皇族而言已然是如履薄冰,朝不保夕,杨崇渊尚还不放心,命人在所有陈氏家族的日常饮食中下了慢性毒。

因而当李绥为太后的那一年,陈氏皇族的人早已所剩无几。

无论最终谁输谁赢,陈家与杨家都是决计不能共生的,宝缨这一生心仪谁都可以,独独不能是陈氏、上官氏,因为那注定是有因无果的孽缘。

当李绥回到自己的住处,待寝殿内烛火熄灭,只剩她一人时,李绥不由想起元成帝的那句笑语。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句话究竟是笑语,还是有心。

若是笑语,那元成帝便当真是糊涂。

但若是有心,元成帝便是生出了撮合陈之砚与宝缨的心。

那就是打上了一把既好又烂的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