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帝王传承

“韩琦发狂了。”

折克行拎着酒壶在沈安的边上转悠,而在对面,闻小种正在活动身体。

“他发什么狂?”

闻小种的身体恢复能力让所有人都艳羡不已,当初看着奄奄一息的模样,现在已经能打一套拳法了。

折克行琢磨了一下这套拳法,然后微微颔首表示赞赏,说道:“在京的禁军都被他踢着操练,还放话说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哪怕是得个逆臣的名头,也得把军队操练好。”

“他是首相。首相和军队的接触太过亲密不是好事,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韩琦的急迫。”

沈安笑道:“这是好事,只是军队并非只是操练……一味操练而不走心,最后还是外强中干。”

“愿闻其详!”

赵仲鍼溜出来了,见闻小种的拳法凌厉,就想切磋一二。不过在此之前他想听听沈安的分析。

沈安想起了以后的那些强军,就觉得现在的军队有形而无神:“军队首要在思想,要先让将士们知道为何而战。比如说大宋的将士要为何而战,你得说出来,让将士们信服,听了就嗷嗷叫,恨不能马上去厮杀。”

“没有灵魂!”

沈安摇头道:“辽军做惯了老大,先天有优势。西夏人地处西北,贫瘠困乏,周围都是敌人,晚上睡觉都得枕着长刀。这些都是为何而战的理由,铭刻于每个将士的心中。他们有了理由,大宋的理由是什么?”

赵仲鍼毫不犹豫的说道:“大宋的外敌强大。”

沈安点点头:“辽人,西夏,还有交趾,大宋的敌人是很强大,可将士们凭什么为国拼杀?凭什么?”

折克行叹道:“武人的地位低下,自己把自己当做是牲畜,哪来的灵魂。”

赵仲鍼若有所思的道:“军队得有灵魂……”

“没错。”

沈安在给他灌输这个理念,期待他登基后能支持军队改革:“一支军队它得有灵魂,也就是信念。比如说为了大宋开疆拓土。咱们的土地不够耕种,得用长刀去为大宋夺取耕地,夺取河流和山川……”

赵仲鍼微微垂眸,喃喃的道:“大宋的土地是不够耕种,一直以来都无人提出解决之道,用长刀去夺取……”

他忘记了找闻小种对练,急匆匆的回到宫中,就去寻到了自己的父亲。

赵宗实在看书。

在他进宫之后,赵祯那边就叫人送来了不少书。这些书大多是宫中的秘藏,里面有些秘辛和帝王之道。

这就是帝王传承的一种教育方式。

听到脚步声急促,赵宗实放下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眉间多了疲惫:“才出宫就回来了,可是有事?”

赵仲鍼行礼,然后说道:“爹爹,先帝时大宋的土地还够用,农户们都有田地可种,可如今人口日繁,这天下的田地却依旧不变,那些农户破产的越来越多了……长此以往,孩儿以为不是好事。”

“是不是好事!”

赵宗实淡淡的道:“农户要有田地种,大宋不抑制兼并,那些失地的农户许多都进了城,大多做工,倒也合适。”

这是变相的驱赶农民进城。

赵仲鍼有些不解的道:“爹爹,田地不够,粮食就会不够吃……到时候上面就会加税多征收粮食……那些农户的日子就会越发的艰难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农户过不下去就会借贷,高利贷滚动,最终大多破产,然后田地会被豪绅夺了去……不少豪绅从不交税,于是每年征收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就这么延续下去,爹爹,大宋的天下能煎熬几年?”

历史上到了徽宗时,大宋的商业高度发达,但因为赋税的缘故,农业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各地烽烟四起,造反的规模越来越大……

任何帝国的崩塌必定是先从内部开始的,大宋也不例外。

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徽宗却怡然自得,最终被崛起的金人掠去北方当了奴隶。

赵宗实皱眉道:“杞人忧天!”

不要以为他们很蠢,在这个时代,依照惯性活下去才是王道。

从汉唐到现在,帝王们偶有雄心,但大多都是得过且过。

眼界的狭小导致他们觉得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只能得过且过。

但赵仲鍼和沈安相处多年,日夜熏陶之下,就觉得这种思维当真要不得。

“爹爹,大宋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养不活那么多人怎么办?”

赵宗实重新拿起书,淡淡的道:“沈安不是弄了那个金肥丹吗?官家也在关注。”

赵祯看似漫不经心,可粮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

“那也管不了多少年!”

除非是出现重大灾难,比如说疫病流行,否则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粮食的增产有限,最终还是会回到那个死循环上面来。

赵宗实再次放下书,看着自己的长子,微笑道:“那你说怎么办?”

在他看来,少年人性子急切,却少了长远谋划,目光短浅。

“去外面要。”

“去外面要?”

赵宗实皱眉道:“去哪里要?怎么要?”

殿内的宫女和内侍都在看着赵仲鍼,觉得这个少年的身体陡然挺拔,仿佛是要摧毁些什么。

“爹爹,孩儿常读史,见到那些蛮夷日子艰难,就想着他们该怎么办。”

这是读史读进去了,甚至是代入进去了。

这个儿子不错,长进很大。

赵宗实微微一笑,后继有人的感觉让他有些嘚瑟。

“孩儿发现他们的选择几乎都是掠夺……”

呃……

赵宗实脸上的微笑消散了。

他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心想这话里怎么有些杀气腾腾的呢?

从未有人去统计过这些事儿,从未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所以赵仲鍼一提出来,赵宗实就愣住了。

殿外,赵祯和曹皇后站在侧面。赵祯摆摆手,示意别通报。

“他们活不下去了,首先想着的就是去外面寻找食物,而不是在内部厮杀。把自己人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田地正好够种,于是慢慢恢复元气,人口又慢慢的恢复……”

赵仲鍼双拳紧握,目光炯炯的道:“可再过数十年,这些问题将会再一次出现。爹爹,前汉时的黄巾之乱来源于何处?孩儿以为就是因为人口日增,可土地却就那么多,最终无地可种的百姓只能揭竿而起,用刀枪为自己寻条活路……”

这是我的儿子?

赵宗实愕然,书本被他随手丢在桌子上。

外面的曹皇后心中一惊,就看向了赵祯。

这话在影射当今大宋的情况。

官家会不会生气?

她只能看到赵祯的侧脸。

这张侧脸很是漠然。

“前唐时府兵制败坏,为何?也是因为土地不够……那些府兵按理应当给勋田,可土地都被占据了,哪里还有田地赏赐给他们?于是府兵制自然无法维系,后来就用了募兵制。募兵是好,可却让那些将领成了藩镇,成为了一方豪强,野心自然日增。”

赵仲鍼的脸有些涨红,他觉得自己正在宣德门的城楼上,对着这个天下在呐喊。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根源何在?帝王的无能,臣子的无能,文恬武嬉。权贵贪婪,豪绅狠毒……这天下的百姓饱受荼毒,可根源还是在于土地不够!”

“权贵豪绅巧取豪夺拿去了土地,可这些土地得有人耕种。所以兼并最烈的时候,往往就是人口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百姓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就会乖乖的听话……”

“可当这口饭都没地方吃了,爹爹,您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吗?”

赵仲鍼叹道:“造反,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开始,中原就没少过造反。前汉衰亡于造反,前唐亦是如此……大规模的造反之后,汉唐都衰落了,随后苟延残喘,不过是徒惹人笑罢了。”

这就是我的儿子啊!

赵宗实欣慰的微笑着。

不管赵仲鍼这番话的对错与否,就凭着他能说出这番话,赵宗实就觉得宗室里的下一代无人能及。

子女有出息了,最高兴的就是父母。

殿内的内侍宫女们也心中欢喜,对于他们来说,赵宗实父子的地位越稳固,他们未来的日子就越好过。

殿内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赵宗实起身,刚想说话,眼角就瞟到了外面的赵祯。

“爹爹。”

赵祯微微点头,目光却看向了赵仲鍼。

他缓步进来,摆手拒绝了赵宗实的让座,盯着赵仲鍼问道:“这些谁教你的?”

他的目光冰冷,里面蕴含着不明之意。

帝王不能被人控制,这是大忌!

他自己就是个悲剧,所以对此有切肤之痛,希望下一代能跳出这个怪圈。

赵宗实心中一紧,却不敢暗示儿子要小心。

赵仲鍼仿佛不知道这话里的含义,很是纯良的道:“这些话是臣自己琢磨出来的。”

“琢磨出来的?”

对于赵仲鍼没有自称为孙儿,赵祯不想计较,但他却想知道此事的背后有些什么。

“是。”

赵仲鍼说道:“杂学不求侃侃而谈,要的是数据,每一件事都要用数据来说话……数据就是……比如说大宋从开国的那一年到现在的岁入,只要把这些岁入列出来,就能知道大宋的发展是向上还是停滞……”

这个不错!

赵祯点点头。

“臣以前读史主要是看兴衰,重在看君臣,而忽略了去寻找原因。后来学了杂学,渐渐的就喜欢上了寻根问底。可国家兴亡的原因是什么?臣就不禁想去探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