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宝物

恍然不觉间,大宋而今正是五月。

五月的番禺,乃是炎热无比,往来客商不断,即是各地官寺,也因即将到来的水患,而以忙碌之间。

吕安一大早,与官吏安排了下月的海贸出航事宜,随即便往造船厂巡视。

三年前,刘平安排的船只建造诸事,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努力,以原有计划下,其中之大船,得终可以于今日下水。

此中之大船,可比大宋现有的大船,于实际上,还要大上两倍之多。这些时日来,含广州知州在内,一众人等,更是多来参观,无不兴叹。

在此之前,谁又能想象得到,此中船只之造型下,原来,还能这般建造。

于此中之建造,更以显现出其中独特的工匠之技艺,是以让人感叹不已。

“吕君到了!

我们按照海贸使前番所留之图纸,以大部分已然是建造完成,正于今日下水,吕君可是要一起登船而看?”

见吕安到了,负责此时的匠工迅速来到身边见礼,脸上带着笑容道。

在两月前,以刘平失踪一年半的时间,且经过多次寻找,未有所获之下,便是连天子赵祯,也不得不接受其中噩耗。

但海贸司,接下来不可再无主持,尤其空缺了这么久后,且也再没有比吕安更为合适之人。

故而,朝廷以下令,让吕安从代替之责,正式转为负责之人,以负责大宋民间海贸之事。

接受这些安排之后,便是职位落到实处,过去一两个月内,来往吕安住处拜访的人,可谓是踏破了门槛。

毕竟,除了刘平亲率之商队消失之外,于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海贸司组织的其他十几个商队,于外交易,当真是赚的不少。

如当日刘平以亲自制定的许可之人,更属于其中获利者,这还不算海贸司得到的巨大税收,像天子赵祯看好,亦是感叹不已。

能为海贸司颁发的许可证,更是一跃成为了众多人手中香饽饽。

很多人都想着办法,从中获取,即便有风险,但以巨大的利润而言,这些风险还真算不上什么。

到今日,寻到机会外出,吕安巡视的第一站,放到造船厂,自然是想着更大的船,更大的货运能力。

但以刘平说过的那样,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此中之言,可以说,一点都不假。

在本地负责人期待的眼神中,吕安颔首道:“今日即是出海,又以为首航,本官自当随行,便有劳诸位了!”

“这都是我等应该做的!”

“是啊是啊!便以此番之船下,下一次,我们一定可以造出更大的船。”

“且请上官上船!”

四周说话的声音很多,吕安也都一一回应。

在之走上海船之后,能感觉到,此间海船之庞大,尤其是稳定。

吕安做过很多船,便是以此船面积广阔之下,还从没有感觉到,会是在此地这般安顺宁静。

他抬头看了眼四周,并于船舱内走动,都有一种难言的踏实感。

也是于此间,船只终于是开动了,便是风帆率先扬起,扬起的风帆,便与视线之下,缓缓升起。

在吹来的风下,哗啦啦的响动,即是坐下之船,也开始缓缓的行动起来。

此中之行动,刚开始还有些缓慢,但都后面越来越快。

“上官,为了确保本地的船速,但于前后左右,皆以实验了风帆进行相应的提速!”

见吕安在颔首听见,匠工又有些自豪道:“小人可以保证的是,但以此间之船速,便是装满了货物,且于大海之上,断然无有能超过小人船速者也!”

闻言,吕安不由得将目光放在大船之上端,但能看到,风帆之风动。

不以其他,但以此间,即能让人感受到个中风力的厉害。

“不知此船可以装多少货物?可以承载多人人员,并以供多少时间的居住。”

吕安问罢,工匠即带领之往一侧走去,此地,恰正是下方的船舍之地。

能看到在船舍之地,不仅有住处,更有物品存储之地。

以此间之存储,更能见之宽阔。

“如上官所见,此地单以专门储存淡水,这里乃是粮食,这里乃是盐巴等调料物品。以本地之所在,正是完善和丰富航行穿越之生活,这也是前番刘君给予之图纸所造!”

吕安饶有兴趣的进去看了看,但以翻看见,能之以此间住舍之于功能齐全,甚至考虑到了许多普通人想象不到的地方。

“很好!”

吕安连连点头道。

而以参观的时间,左右实际花费了不到一个时辰,但以此之航行,却是早早离开了番禺的海域。

也正在船工指导着准备转移方向时,忽然从远方行驶来十几个小黑点。

这十几个小黑点,旁人好不在意,可以经常在海上走动的人,自是知晓,以此中之距离下,来者必定为大船之属。

这段时间,吕安于海上航行之众多之事,早有相应的了解。

而今见大船之到来,有些好奇的问向一旁的同行小吏:“这两日间,可是前番之出海贸易之船只回来了?”

距离前番出海的海船航队,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海贸司的规定,两方航队之航行,不得太过接近,以四个月为准。

且因为刘平所率之部失踪之后,于海船的航行路线,也有规范化的指点,即是必须按照固定的航海路线,且只能去往东瀛和南洋几个固定的贸易往来之所。

以两月的时间,往返一次确实有些吃紧,但也不乏顺利归来之属。这里面,天气原因占了很大一部分。

听到了吕安的话,旁边的小吏,脑中一计算,忙回道:“回禀上官,前番离开之商队按照约定时间测算的话,差不多还需要半月的时间,便是以此间之船队,以下吏看,应该不是其中之属。”

说完之后,面前的小吏,也是伸长了脖子远望之。

在以不晓得此间之船只是以何处到来的之后,众人也都有些好奇,会是何方之于到来。

难道说是哪一个南洋国度,以于派遣来的商船。

在海贸司建立之后,于大宋的官方海船之外,以多了个一个贸易渠道,便是海外之国,与大宋的贸易交往,也都变得频繁了许多。

故而,大家面对来船,也只好奇居多,并无其他之意。

也正是此间的耽搁,十几艘大船,距离吕安等人所在的巨船,距离是以越来越近。

当两方的距离,还有四五十丈的时候,但以之上,忽然传来了欢呼之声,以此欢呼之声下,吕安所在的船只上之诸人,且听上方之言语,即能判断得出,来者之属,不是旁得,正以为宋人自身也!

“上官快看,此中之船只,小人曾经做过,当以为当日那行消失之船。

原来是他们归来了!”

也就在吕安等人越发感觉到有些问题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年迈匠工忽然开口道。

而到了此时,双方的船只,其中之距离,已经非常的近了。

但以近处所看,现在就是其他人不说,以吕安自己所看,也正以确定,到来之船,确实是曾经的上官,刘平出海时,所驾驶的。

此时竟然回来,可不正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刘平他们归来了!

消失了三年多的时间,但以归来,此中情况,谁能相信。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大事!

那么,上官刘平又是否在里面呢?

最后的大船上,刘平此时,也正是依靠在栏杆处,而以望向远方的那辆船只,此间之船只,但以巨大,便是模型上,和当当年离开番禺前,交给船厂匠工图纸上所画的有些像。

即是于此间之所看,可不正以让刘平有些怀念。

不晓得一时间过去了那么久。

他到没有联想到吕安等数人会在上面,还当以为是已经出航的船只,以返回番禺。

他心中现在更加快活的,自是终于回到阔别了这么长时间的大宋,虽然在距离大宋的海岸不远,也就是八日之前,有遇到过一场大风浪,但以结局来看,还真以为有惊无险。

带着这样的感慨,他非常想要能快点返回到番禺,好好睡上一觉后,带着获得之物,再以北上东京。

至于接近三年以来,海贸司之变化,刘平便是没有亲眼看到,但也能够猜到,必然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之长吏,必然也进行了更换,但以吕安于之跟随,对之所想知之甚多,且以全程参与,大概率是为吕安进行了兼顾。

相比于这些,刘平实际上,更为忧心的,则是在之离开后,于江宁府之于家人之事,也不知道江宁府的家人,以为吕文茵之属,现在是否还继续住在那里。

毕竟,三年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这里面的很多事情,即是以正常的角度去看,也足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在这般的思索下,能看到前方的那个原本正在正常行驶的大船,速度忽然慢了下来。

除此之外,原本处于前方船只上的展昭,也是在此时,忽然以轻功,直接飞到了刘平的身边。

“公子,吕公子,正是在前面的船只之上,其正以想要面见公子!”

“吕安?”

刘平万万没想到,就是还没有到达番禺,便是第一面所见之熟人,竟然是吕安。

也是在此的瞬息之间,他便以猜测到,当以此间之吕安,大概率是前来试验前方的大船的。

看来,经过三年的建造,此间之大船,才终于得以成型,这让刘平对于大宋的造船之工艺有了全新之认识。

建造大船,以为不容易也!

此间之于不容易,更因为当下技术发展之限制。

不过能以全新建造成这般模样,实际上,已经大大出乎了刘平的预料了。

两人各于船上,想要互相之登船,却有些困难,是以,在吕安的大船到达对面,看到对面船上的吕安,刘平只是以挥手。

在于对面之所,看到真的是刘平本人后,吕安心情亦是激荡。

当夜间,刘平的船队,终于是得以顺利归航。

含广州知州在内的一应州府吏,得到消息之后,无不以亲自前来会见,更以接风洗尘。

便以此间,刘平心中也是有着千言万语,但于一时间,不知道从何处以说起。

当夜间,失踪三年的刘平归来的消息,连带着刘平亲笔书信的一封信件,以极快的速度,往东京开封而去。

东京城,皇宫之地。

当此间之信件,传到天子赵祯的手中时,时间已经到了数日后,这还是动用了官府之驿站,是于极快之速度,要是以普通之传递,怎么也要半个月二十多天的时间。

在消息传来的时候,天子赵祯刚刚从常朝而下。今日之于常朝,老生常谈,以为其他几件重要之事,故在听闻之后,赵祯也只是让政事堂好生讨论,最后与之拿出一个正确的处置办法便是。

当赵祯刚入侧殿,即看到内侍,有些着急的将其中信件送来,便以之于耳边解释道:“陛下,这是广州传来之消息,以为急件!”

而赵祯在打开之后,目光就凝固了。

“刘平回来了!”

“陛下,

经过内侍的提醒,刘平再以打开

刘平所书的内容,不算长,也只有短短的数百字,可正是此间的数百字,带给赵祯的震撼,便是千言万语,也难以形容。

是的,在这数百字中,刘平给赵祯介绍了一个更加奇怪的陆地。

更为主要的是,刘平言之,他获得了就算大宋以无数金银,也难以买到的宝贵之物。

字里行间中,赵祯虽然不明白“土豆”“红薯”“玉米”是什么物品,但以种植,以刘平之所书,也能明白其中之巨大作用。

大宋之于天下,一个最重要之事,那就是粮食的稀缺。

如果能让百姓吃得饱,且以种植方便的东西,又何愁灾荒?何愁战乱?

便是借此,大宋的人口,只会直线上升。

大宋的人一旦多了,用刘平说过的话一样,人多力量大,那到时候,便是大宋之军力,等多方面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真宝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