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战争残酷,枯木逢春

由于东平郡多数的县城已经被楚军焚毁掉,汉军驻扎的地方在郡治无盐城外的村庄里,这里几乎也成了所有流民的聚居地。

没有办法,他们的房子被烧毁,农具被损坏,粮食被抢走,根本走不出多久就会被冻死。

要知道汉楚双方在兖州争斗的时候,时间本就是十一月下旬。

后来在杨修那个毒计提出以后,百姓们几乎都是在寒冬腊月被赶出家门的。

东郡这边做的更绝,孔驷为避免有人偷跑回去,让人将东平郡各个村庄里的东西全部毁掉,以此来强迫百姓们向战场集聚。

至于这个冬天会冻死多少人,就不是他会考虑的了。

郭嘉为什么一进楚营就骂孔驷,提出计策的杨修都没有被骂。

那是因为其它郡县的楚军尽管强迫百姓朝南方诸郡迁徙,可那些地方并没有出现抢百姓粮食和棉衣的做法。

东平一郡之地,除去在袁绍手里就有能力提前跑掉的那部分,真就只剩下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了。

当时被孔驷游骑赶到战场的一共有两万三千八百人,这个数字在汉军控制整个东平后还在不断增加,在一个月里就在无言城外聚集了八万人。

其它被汉军实控的几个郡也差不多是这样,在汉军铁骑赶跑强迫兖州百姓南下的楚军后。

将没有离开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了某个地方,开始设立几个比较大的聚居点,兖州八郡都有。

兖州在灵帝时期还有四百多万人口,几乎是幽州的两倍多。

可在经历了十常侍之乱、黄巾之乱、董卓乱政、群雄讨董、诸侯乱战、三王之乱、袁绍称帝、汉楚对决等一系列大事件之后。

就只剩下八十万不到,有门路的世家豪族纷纷南下避祸,青壮多数被征去打仗了,有的死在了战场上,有的投降加入了汉军,有的入了楚军。

剩下的这八十万里,老弱病残、女人和小孩居多。

这也没有办法,兖州地势平坦,几乎与徐州一样都是四战之地。

这么说吧,当初曹操之所以同意杨修那个计策,实在是因为袁绍称帝那一年里。

兖州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青壮已经不多,实在没有什么可固守的价值。

为什么其它地方望风而降,那是因为城里真没有什么力量能抵抗曹军了,加上那些地头蛇的家人全都转移去了南方,才十分干脆的降楚。

为什么曹操一定要灭了称帝的袁绍,一定要打下皇城昌邑。

自然为了得到那数万袁军,还有昌邑那十多万青壮。

袁绍会留下那些财宝自然是意外之喜,可就算没有,曹操也能从城里得到足够的好处。

可以说经此一战,曹操算是彻底掠夺尽了兖州仅剩的东西。杨修的那个提议,其实也正中他的下怀。

留给北汉一些没什么用的老弱,还能用来掩护大军南撤。

要是刘备不接受,或者在路上向关羽那样驱赶百姓,那南楚的文人就会借着此事大书特书,以此来攻讦北汉,指责他们的君主是个假仁假义的小人。

只不过后来所有人都闭嘴了,对此事纷纷避而不谈。

原因无它,只因为汉王刘备昭告天下,兖州以后就是北汉领土,兖州之民以后就是汉民。

在这个冬天,不会让一个百姓饿死,或者冻毙于荒野。

战争本质就是残酷的,在刘备通行天下的布告里,也没有指责南楚焚城和驱赶、强迫百姓南下的暴行。

只是说了愿意在兖州化为焦土的各个城池上面开始筑造新城,给他的子民们重新安家。

布告的最后自然是汉楚双方再度握手言和之事,还提及了商路已经恢复,欢迎南边的商人到北边做生意。

其实前面的话百姓们都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可怕的战争终于停止,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了。

而且商路一通,百业繁荣,他们就有活干,有饭吃,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那个王座之上是谁,谁会再次登上帝位,完成统一大业,是刘是曹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这其实还要得益于南楚的轻徭薄赋,有刘备珠玉在前,曹操真不好意思做的太差,倒是造福了许多百姓,很得南方诸州的民心。

等到南方一些商队冒着风雪再次踏上兖州,他们发现汉王刘备确实没有一句虚言。

尽管此刻这里满目疮痍,处处是战乱留下的痕迹,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

可在通过那些郡城之时,见到了城外热火朝天干活的兖州百姓,里面还有一些汉军士兵在给帮忙。

在巡逻的骑兵查看过商队的通关文书后也就离开了,并不禁止他们向百姓打听消息或者兜售货物。

马不走空,商队本就打算将南边的特产贩到北边,再从北边带着时下最新奇的货物回到南边,挣双份的钱。

当然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许多人冒险行商,不就是为了挣得那丰厚的利润么。

结果打听之后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有些傻眼,原本看修城的人群里有老人和孩子,他们在心底还骂了刘备和汉军没有人性来着。

可弄清楚后发现这些人都是自愿的,干活每天都有工钱拿,就小孩子每日量力而行搬搬石头也有三五文的酬劳,让商队里的许多南方人眼珠子都嫉妒的发红。

也不怪这些人如此,要知道这些商队里的大部分伙计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回走一趟,每个人分到手里的工钱也不过两三贯钱。

而这些老弱每日做做不太重的体力活就有钱拿,大人三十到五十文,小孩五到十文。

关键是吃的,他们风餐露宿,啃啃硬到心塞的干粮,人家是跟着汉军吃大锅饭的,一日三餐,顿顿有肉。

当然也有胆子大的想找汉军去购买吃食,得到的回复自然是一顿呵斥和几记白眼。

对了,最让南方楚人愤愤不平的是那些灾民身上都套着棉衣,没有一人例外,路途之中所经过的郡城皆是如此。

加上士兵穿的,这可是几十上百万套棉衣,鬼知道北汉是怎么变出来的。

但不妨碍所有人羡慕,一时之间,这些楚人也不知道谁才是遭了兵灾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