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两道诏令

听到自已又一次被当“蛔虫”,林清松那叫一个无奈。

圣女啊!老臣虽说年纪大了,可也是风度翩翩的一个帅老头啊!

你咋就跟蛔虫过不去了呢!

而且我这次还特意改了你的话,怎么还是这个结果啊!

偷听的众人心里都暗自发笑。

礼部尚书努力压了压嘴角,才跟着附和起来。

“皇上,微臣觉得林大人说的有理,万民书阁要做天下第一藏书阁,自然要有其过人之处。”

“而又有什么能比集成天下之书的大典,更适合放在万民书阁当做镇阁之宝呢?”

既然修大典有诸多好处,皇上也有这个心,他曲怀青推一把又何乐而不为呢?

国子监祭酒崔林晚也接嘴道:“皇上,微臣附议,如今民间踊跃捐书,正好趁此良机征集编撰类书,以免往后再麻烦……”

圣女都点名礼部、国子监闲人多,正好拉去修撰大典了。

看皇上的样子,也有这个意思,与其等他下旨,还不如自已主动说。

修这部大典的确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他国子监参与这个差事也不是坏事嘛。

其余文臣也纷纷进言,赞同朝廷向民间征书,再编撰一部大典,当做万民书阁的镇阁之宝。

见状,楚思卿还在心里感叹呢。

【朝臣们的心思还真一致啊!这么快就都同意了……】

众王公大臣们听了,心里不免嘀咕了一句。

圣女啊!你心声里都对大典这么推崇了,咱们肯定要大力支持啊!

御座之上,楚明帝轻咳一声,开口道:“那便下旨征书吧。”

顿了顿,他接着道:“至于修大典,若要集成天下之书,工程浩大,光是翰林院恐怕人手不够。”

闻言,曲怀青主动道:“皇上,礼部也可出一些人,参与编撰大典。”

崔林晚也接着道:“皇上,国子监也可出人……”

楚明帝颔首,满意道:“如此甚好,但修撰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吏部尚书赶紧开口:“皇上,民间有名士大儒,还有已经致仕的官员,这些文人不在少数。”

“不若由朝廷下旨征召,让他们过来共同修撰大典,相信他们大多都愿意参与,这样人数就够了。”

楚思卿已经在

【对!对!就这样做,至少也要组建一支两三千人的编撰队伍,要不时间太久了……】

瞧着侄女小鸡啄米似的模样,楚明帝心中好笑,开口道:“既如此,修撰大典便由翰林院主导,着礼部、国子监出一些人辅助。”

“再由朝廷下旨征召,让民间的名士大儒们,都来参与修撰,补充人手。”

有大臣进言道:“还请皇上任命大典的总编纂官。”

楚明帝想了想道:“翰林院为主编机构,朕便任命掌院林清松为总编纂,众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臣们齐声道:“皇上圣明。”

还有大臣道:“请皇上给大典赐名,以便往后称呼。”

楚明帝略一思考,便想好了:“既有万民书阁,这镇阁之宝就叫万民大典吧。”

……

几日后,朝廷便下了两道诏令。

一道是从民间征集各种藏书,另一道便是征召名士大儒,来共同修撰万民大典。

在百姓间宣传方面,民报又一次发挥了重大作用。

没过多久,大楚的各个州县府衙,都知道了这两个消息,百姓们多有议论此事。

“听说了吗?朝廷要征集藏书呢!”

“我知道,是为了建万民书阁嘛……”

“不仅是为这个,朝廷还要修一部集成天下之书的万民大典呢。”

“又是万民书阁,又是万民大典,朝廷这都是在为百姓做实事啊……”

“是呢,这万民书阁建成之后,所有人都均可进阁借阅书册,简直闻所未闻!”

“这是天下读书人的福气啊……”

临安乔府。

一个俊秀少年立于一白发老者身前,面带不舍道:“爷爷,您真要将家中藏书全都捐给朝廷吗?”

就算朝廷征书是为了百姓,他们也不必全捐出去吧?

其中好些藏书,他都舍不得呢……

少年便是江南大儒乔实甫的孙子,乔文君。

乔实甫摸了一把自已的白胡子,笑道:“非但如此,我还要应诏前去参与编撰万民大典。”

乔文君闻言,脸上不由地带了一丝惊异:“爷爷,你以前不是一向不爱掺和朝廷的事情吗?这次怎么……”

乔实甫满脸激动:“文君,这次不一样。”

他看向自已的孙子:“我也没想到,朝廷竟会建造万民书阁,还要编撰万民大典,这是天下读书人都愿参与的好事,爷爷也不例外。”

乔文君想到民报里头的内容,眼神向往:“孙儿也是第一次听说,藏书阁也可以让大家都去借阅呢……”

乔实甫笑道:“知府大人已经邀我去京城应诏了,这次爷爷把你也带去开开眼界,如何?”

乔文君眼神一亮,欣喜道:“太好了!谢谢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