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百科全书

各地联名的奏折一出,第二日朝会便有人进言。

翰林掌院林清松率先道:“皇上,万民书阁要收天下之书册,光是采购市面上现存的书自然不够,将来必然还要征集民间藏书。”

“如今各地名士主动捐书,微臣认为,朝廷应当予以嘉奖,促使更多人来捐书。”

礼部尚书曲怀清接着道:“林大人所言极是,微臣附议。”

其他朝臣也都赞同此话。

既然要建万民书阁,那藏书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楚明帝颔首道:“那便拟旨嘉奖吧。”

听到朝臣们的话,楚思卿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

【现在既然有这么多人捐书,朝廷到时候还要征书,干脆就修一部集成天下之书的大典多好?】

【这大典按照类别编好,往后世人想要查阅资料,便能迅速找到对应的内容,那该多方便啊!】

听到圣女的心声,众王公大臣均是一愣。

按照类别编好,方便迅速查阅内容……

这不就是“类书”吗?

所谓类书,就是把相关文献编在一起,当想要查询某个东西时,就能同时看到许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这似乎也没甚稀奇的。

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朝臣们还是耐心地听完了圣女的心声。

楚思卿想的是,修一部对标永乐大典的百科全书。

她在脑子里问系统:【阿统,修永乐大典的标准是啥来着?】

系统查过之后,就展示给她看了。

于是下一刻,朝臣们就听见了圣女的心声。

【无论是经史子集百家之言,还是天文地理、道僧医卜,总之大典要的就是涵盖古今、包罗万象。】

【更重要的是,编者需严格遵守只抄录,不篡改的原则,保证书册资料的真实性,以供后世之人传阅。】

此言一出,众人都惊了。

起先他们大多以为圣女说的大典,不过是大点儿的类书而已。

但他们听到了什么?

这大典还要涵盖古今、包罗万象?

圣女不是在说笑吧,一本大典怎可能包含所有的的东西?

需知,保存到如今的书籍种类,即便没有上万,七八千种也是有的。

这样繁多的内容,若是全都编到大典里,那得多厚啊?

怕不是要编上个几万册、几万卷的。

整个翰林院拢共也就百来号人,就是夜以继日、点灯熬油地编撰,没有数十年也完不成哪!

楚思卿看着脑子里关于永乐大典的资料,还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了几句。

【这大典需几千个人共同抄录编撰,还要费时好几年……】

【反正建万民书阁也要几年,这期间翰林院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来编大典算了!】

闻言,林清松忍不住瞥了楚思卿一眼,眼神满含幽怨。

圣女你可别瞎说啊!谁说我们翰林院闲着啦!

我们平日里编书也很忙的好吧?

虽说有时候也会摸一摸鱼,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敬业滴!

而且你也知道,几千人同时编这大典尚且要几年,我翰林院这点子人还不够零头的呢!

就在翰林掌院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圣女的心声又响起来了。

【说起来国子监也挺闲的,礼部也有不少闲人,干脆都抓来干活算了……】

【对了,民间也有不少名士、大儒之类的文人,朝廷征召一下,都叫来编大典……】

被点到的国子监、礼部官员:圣女你人还怪好的嘞!

我们虽说清闲,但也没闲出屁来啊!

虽说编撰这样一部大典确实新奇,但大多人还是觉得没这个必要。

有万民书阁藏书就够了,哪里还用得着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将所有藏书编撰到一起呢?

这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么!

然而下一刻,圣女的心声又震了他们一道。

【若是编成这样一部皇皇巨著,一书囊能够括天下事,对我大楚往后发展文教的好处不胜枚举。】

【而且,那些文献资料也能够更全面地保存下来,传承千秋万世。】

【我大楚若编成此书,必然流芳百世,功绩永载史册!】

听到这里,朝臣们都若有所思,楚明帝的眼神也亮了。

之前他对编大典也没什么兴趣,但听了侄女这些心声,忽然就起了这个念头。

一书囊括天下事,传承千秋万代,这是怎样的丰功伟业啊!

编撰大典也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啊!

侄女说的对,反正万民书阁还在建,趁此良机,正好可以编撰大典。

待书阁建成之日,就能将大典与征集来的书册一同收入了。

想到这里,楚明帝便对林清松使了一个眼色。

林清松接到皇上的暗示,只好厚着脸皮又开始捡圣女的话来说。

“皇上,如今各地名士捐出藏书,不若朝廷也下诏征集民间书册。”

“趁着万民书阁还未建成,咱们编撰一部巨型类书,到时候当做镇阁之宝。”

闻言,楚思卿的眼睛顿时瞪得溜圆。

【耶?林大人又当我肚子里的蛔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