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公派留学生和后世的留学生完全不同,他们都很珍惜在国外求学的机会,所以那时的天朝留学生在米国校园内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学霸,其中不乏一些特别出色的存在。
许攸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大学的导师很欣赏他,希望他能留在米国加入自己的团队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许攸自己也很想继续学习,因为他觉得四年大学生涯他只是学到了皮毛,真正深层次的东西他还没有接触到。
对于一个学霸来说,那就像是一个个赤果果的美女在不断的诱惑着他。
他当时面临着三个选择。
第一,更换国籍成为米国公民,那就可以不受限制的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学习。
第二,更换专业,换一个不会受到任何限制的研究方向。
第三,放弃继续深造,回国。
和许攸同期的
公派留学生很多都面临着和他一样的选择。
他们中真正选择回国的并不多。
有些是纯粹为了学术研究,有些是见识了先进、繁华的米国后不愿意再回国。
然而许攸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
刚回国时许攸风光无限。
毕竟出国留过学,喝过洋墨水儿,在那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外世界知之甚少的年代,许攸这种海归学子那绝对是香饽饽。
来家里说亲的人络绎不绝,就连海城政府的相关领导都亲自接见了他。
最后在征得许攸本人的意见之后,他被分配到了电子研究所。
那时的他年轻、热血,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想要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刚去研究所的时候他每天都像是打了鸡血,所里的领导和同事对他也都是客客气气,一切都很美好。
可是很
快许攸就觉着有点儿不对劲儿了,怎么就没什么工作给他做呢?
一开始领导说是他刚入职,对所里的情况还不了解,让他先熟悉熟悉情况再给他安排具体的工作。
可等啊等,等了小半年除了偶尔别的项目组缺人手忙不过来,去给人打个下手帮帮忙之外,许攸每天闲的就剩下喝茶看报了。
许攸那个急啊,他觉着领导不给他安排工作,应该是没有合适他做的项目。
于是短短三个月时间,他提交了好几个立项申请,但却没有一个通过的。
不是经费不足,就是人手不够,要么就是他提交的研究项目和所里现有的研究项目有冲突。
所里的海归不止许攸一个,还有好几个都是比许攸更早公派出国留学归来的。
一位海归前辈见许攸天天抱着申请材料去找领导,终于忍不住为他解了惑。
因为以前天
朝太穷,研究条件有限,很多土生土长的研究员都是通过一些笨办法和土法子进行研究或者验证研究结果。
许攸在国外学习过更先进的东西,刚进入研究所时见到有些研究员还再用那么原始落后的方式进行研究,既没效率准确率又低,往往一两天能干完的事儿他们得干一个星期,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尝试才能得到最终结果。
对此许攸是真的看不下去啊,总是会‘好心好意’的指点一下。
没有人喜欢成天有人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
你要是行业里真正顶尖的大牛,那你说啥都是对的,谁都得供着你。
可你不过就是出去学了几年,论专业能力可能还不如这些土生土长的研究员,那你有啥好嘚瑟的?
在许攸看来他是处于好意,想要把自己学到的更先进的东西教给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可在别人看来他这完全就是优越感作祟,逮着机会就想要显摆一下。
许攸是纯粹处于好意,还是优越感作祟故意在人前显摆,这咱不知道。
反正他总是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这是挺招人烦的。
再加上这个年代天朝百废待兴,很多研发单位都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用性较高的项目上。
而许攸申请立项的都是一些偏学术类的,或者是短期内不具备什么实用性的。
这也不是许攸特立独行,关键是眼界和思维不同。
这就好比米国已经吃上肉包子了,天朝却还在研究馒头该怎么蒸。
作为一个在米国吃过肉包子的人,许攸自然对蒸馒头不会再感兴趣,他只想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把肉包子做的更好吃,或者是在肉包子的基础上还能开发出什么好吃的东西。
然而对于现在的天朝来说先研究好馒头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