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董:“阿布,爸就去三天,家里你替爸瞒瞒。”
阿布:“……”
怎么瞒,武董是真的不知道,他的发妻其实早就知道他出国是看那个男孩的。
武夫人之所以装作不知道,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女儿面子上的平静罢了。
何况现在武心怡还怀着孕,爱她的人都怕心怡被气到,身子有个好歹。
武董也爱女儿,只是他比武夫人和阿布还多爱了一个人。
看着阿布一个人回去,武夫人已经猜到了结果,她再也没忍住,“阿布,你陪一会儿心怡,妈去楼上补个觉。”
回到卧室,武夫人恨的将化妆桌上的东西都砸了,还不然惊动女儿,让佣人小心翼翼的去收拾。
晚上,武心怡在做胎教,阿布下楼给妻子接水,武夫人也过去,“阿布,妈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武心怡和阿布生出来是男孩儿时,武夫人松了一口气,阿布纠结着如何和家里父母开口。
因为武夫人想让这个孩子姓“武”,然后,内定的武氏集团唯一继承人!
她要给她女儿和外孙夺回所有的一切。
这个事儿,阿布很是头疼。
他爸妈那边也传统,觉得第一胎跟女方姓会不会是他入赘过去似的。
果然,刚告诉父母时,家里二老都强烈反对。
阿布突然理解以前穆乐乐对他说的话了,“娶了心怡,以后你们两口子的事儿就多了。”
穆乐乐知道这个事,她也给不了好建议。
毕竟,家务事,最难理得清。
武心怡生完才知道妈妈和丈夫商量过孩子的姓氏,她觉得孩子跟丈夫或者跟她姓都无所谓。
武夫人后来亲自去见了亲家,“我不是想给你们抢小布,也不是认为小布是入赘到我们家的,孙子是你们家的外孙是我们家的。我知道这个请求有些过分,我只是想保住我女儿和我外孙、你们的孙子最大的利益。”
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女儿的一切被小三的儿子夺走,或许武董觉得儿子女儿继承都是他的孩子,但对武夫人来说,不是!
武心怡知道母亲的打算,“妈,孩子跟着阿布姓,就没戏吗?”
武夫人点头,“只要有那个男生在,姓武希望最大。”
这个事儿后来两家都不愉快,小两口在中间夹着为难。
阿布是不想自己儿子去挣那些东西的,有多大本事揽多大活。没那么大本事,给那么大活,孩子以后也累。
但看着妻子和动心了,他问:“心怡,你也想给孩子?”
武心怡点头,“我恨,所以我也想挣。”
后来武夫人取了个巧,“亲家,孩子可以有个曾又名,两个姓都可以用上。等孩子长大,家财能给孩子,你们让他改姓,我都没关系。我只是爱我的女儿和我的外孙。”姓什么不重要,只是现在必须姓‘武’是因为要和那个同样姓‘武’的男孩挣。而且,武董思想老旧,他看中姓氏传承。
武夫人的话让对面的两个老人面面相觑,他们能理解武夫人的意,她所有行为确实也只是爱她的女儿和那个小婴儿。
“那亲家,姓跟你们姓,名字能我们取吧?”
“可以,当然可以,长孙理应爷爷赐名的。”武夫人终于辛苦没有白费。
阿布家孩子姓武,名坚秉。
武心怡:“啊,‘煎饼’果子?”
后来,武心怡家儿子小名就叫果子。
武坚秉。
果然就是阿布一开始说的那样,孩子一旦背负的多了,童年的天真就会少很多。
武夫人和武心怡经常会陪着小果子学习,看书,孩子想看个动画片,一天也就只有半个小时可以看。
阿布换位思考了一下,他这个年纪要是天天被父母这样逼着,指不定长大怎么就逆反。
半个小时,一半时间得看逛好。
小果子不喜欢妈妈和外婆逼自己这么紧,即使上了幼儿园,他认识的字,学习的知识超过同龄人,他也不想上学。
不喜欢妈妈和外婆去接送,他只想让爸爸和外公去。
武董也猜到了妻子和女儿的打算,想让武氏集团以后给他外孙,这一点在心里,武董是有点介意的,看着阿布那边和穆氏分不开,就算以后抢工资,他那个私生子也未必能抢得过外孙子。
武夫人:“原来心怡这些年接受的父爱,都是有上限的。”
武董:“我没说不给心怡,两个孩子该给的我都会给。”
武夫人那份股权自然是要给女儿的,武董的就算拆开,武心怡也有一半。
小果子和外公在一起,外公经常会问他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果子以后长大是想领导别人,还是只认真工作啊?”
小果子看着外公,“外公,领导别人和认真工作为什么要做选择呀?”
武董默了默。
看到路边有小果子爱吃的炸鸡店,武董看着小外孙,小果子冲外公喜眯眯的笑了笑。
武董吩咐司机,“路边停车。”
他抱着小外孙下车,去了窗口处,“给外公指指想吃什么?”
每次和外公和爸爸在外,都能玩到想玩的,吃到想吃的,还能用手机看一会儿动画片。
当然回到家里,都能被那母女俩知道。
武心怡和妈妈都选择忽视,当做不知道。
母女俩晚上也没少被那翁婿俩教育,“孩子才这么小一点,你天天逼孩子那么急干啥。以后果子真的想继承公司,我给他就行了,你和心怡别现在就给孩子灌输思想,他那么小知道点什么。培养培养,不是把你的想法施加在他身上。”武董说妻子。
阿布也和武心怡讲了,“咱就一个儿子,你是想让他痛苦的成长,还是让他有趣的生活?你试试一天就玩半个小时的手机,然后天天都是学习,提升你自己。反正我做不来,我做不来的事情我也不要求我儿子。”
“可是老公,我想让果子更优秀。”武心怡道。
阿布:“优秀的人到那里都是优秀的,很多优秀的人,只是养成了好的习惯和身边父母言传身教的好,并不是父母一味的揠苗助长,用自己有限的见识去画一个优秀的框,把孩子封锁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