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006章

乔羽跟张萍办完交接手续,张萍叮嘱她几句,就回家了。

上周,乔大山的铁路上来了几车皮的煤渣,接收方说发货方弄错了,他们要的是成品蜂窝煤,发货方坚持当初确认过,他们要的就是原煤。两边都拿不出证据,僵持中,发货方建议让铁路帮忙找工人,用蜂窝煤机在铁路仓库门前现做成蜂窝煤。小工费双方各承担一半。

煤渣多,用的人工就多,张萍让乔大山也给自己报了名,做蜂窝煤虽然累点脏点,但能直接换些钱票和布票,换算成每天赚的钱,不比在食堂做工少。

两个女儿都到了适婚年龄,特别是乔羽,她脑子刚清醒过来,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再犯病。张萍想多为二女儿置办点嫁妆。这样她嫁出去,婆家也能高看一眼。

食堂那边,乔羽把用来做面条的面团拿去醒发。这中间的30分钟,她跟何叔请了个假,脱掉工作服,去宣传室报名参加下个月的学习班。

宣传室在功能设置上,需要经常采访有卓越贡献的设计师,再出文章或板报,所以这个科室也设在主楼,跟重要职能岗位如院长室,专家室等连在一起。

乔羽来之前打听过,林景行吃过早饭,就跟他的助理周舜昌一起去市里开会,这会儿肯定不在主楼,她才敢过来。

她真不想再看见那人。

乔羽跨步进主楼,迎面是宽宽的“之”字形水泥楼梯。在这还是平房居多的1976年,这样的楼梯算得上样式新颖。

乔羽知道宣传室就在二楼东边的最里间,她一上二楼,闷头就往东边走。好在过道没人,不然人家能喊出她名字,她喊不出对方的名字,会尴尬。

乔羽看着白底黑字的“宣传室”门牌,伸手去敲绿漆木门。

里面有说话声传出。

“林工都不能待到过年?”

“待不了那么久了,唐市发生那么严重的地震,所有城市建设都要重新规划。那边还在善后,顶多再过一个月吧,他肯定要回京市,参与重建唐市的城市规划。”

“那院长就把拍马屁的任务都交给我们?时间这么短,谁有本事一下拍出三篇市级以上报刊的马屁文?陆明,你行吗?”

“我不行,别找我。”

“老马,你上?”

“我年纪大了,脑子僵了,饶了我。”

乔羽停下准备敲门的手。

再过一个月,林景行就要走了?以往农历年尾才是他的任期调整日。

不过他能提前走,倒是好事情,可以不用担心再碰见他。

可早上她才夸下海口,说要在他离开平城前,把检讨书给他。好多人都听见了。

当时她故意跟林景行叫板,是算好了他还要在这里待到农历年底,也就是1977年的二月底,她有足够的时间展示她在学业上的进步。

想借这次叫板,对外宣布一个她要开始学习的理由,不然一个面点工,天天死命学习,很违和。

另外,她还想借专家级人物的嘴巴,夸赞她在学习上有天分,给她将来的高考成绩增加点权威认证。

但林景行离开的日子大幅提前,直接从五个月变成一个月,“乔羽”就算文曲星上身,也不可能一个月之内达到能写文章的程度。

不知道这个年代教不教拼音,只要教拼音,她就能交差。到时候交一份以拼音为主,文字为辅的检讨书,不算食言。

宣传室有个老头拿着搪瓷杯,拉开门。看见乔羽站在门口,满腹心事的样子,他伸手推了推发黄的老花眼镜框:“二妮?来我们宣传室有事?”

乔羽咧嘴笑:“老伯,宣传室组织的培训,会教拼音吗?”

乔羽隐约记得,汉语拼音的稳步推广是在1977年。这之前也有地方教拼音,但不是硬性规定。

她的奶奶小时候就没学过拼音,后来发微信只发语音,要不直接手写。

果然,对面的老头摇摇头:“我们不教。”

乔羽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设计院里有人会吗?”

老头转头:“这里谁会拼音。”

有个年轻点的声音传来:“估计除了林工,没人会了吧。只听说上海那边学拼音。”

乔羽:???

拜他为师?

NONONO!

她宁愿选择把早上的“豪言壮语”当空气一样,放了。

乔羽努力把剩余不多的微笑聚拢:“老伯,我想报名参加十月期的学习班。还有,请问有纸和笔吗?能不能给我点。”

-

乔羽拿着宣传室给的一叠信纸还有两支铅笔,回到食堂后厨。

她已经强迫自己忘掉检讨书的事了。

她从后厨拿了把杀鸡用的剪刀,按便签本的比例,将信纸裁小,又问李姨借了针线,沿着左边沿将活页缝在一起。

做完这一切,乔羽把信纸做成的小便签本收好在口袋。

醒面时间差不多了,她要先揉面,再擀面,最后切面,为中午的面点做准备。

也许天天在食堂做面点会让人厌烦,乔羽看其他两名面点阿姨揉面的时候都不肯使力,这么搓揉几下,面团明显松松的,她们就拿起擀面杖擀面。

这样做出来的面没有韧劲,嚼起来会失了劲道,但人家都上了年纪,乔羽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管好自己。

乔羽胳膊虽细,但很有力。

做玉雕要求手有劲且劲要稳,穿来之前,她保持每周三次去健身馆锻炼的频率。体脂率控制的很好,肌肉含量很高。

对面的阿姨看乔羽轻松举起二十斤重的面团,就这么“啪啪”的,来回砸案板,大力按捏之后,再砸,再按,娇小的身子跟着她的大动作起伏,她俩都笑了。

“二妮,不用使那么大的狠劲,这活要干一辈子呢。”

天天这么使劲,腰吃的消吗?

乔羽笑笑:“没事,我只当在锻炼呢。”

两人便没再多说什么,反正小丫头做两天就会厌烦。这会儿在兴头上,她当然愿意使力气。

中午的面点分阳春面和鸡蛋面,阳春面什么也不放,按面的分量定4分到6分不等的价,要加荷包蛋,就得1毛左右了。

面汤是提前做好的,普通的葱油汤,猪油还得控制用量,一碗面条里看不到几朵油花。

乔羽站在大灶前,下她切出来的宽面,厨师长老何过来找她。

“二妮,快去外面看一眼。”

“怎么了,何叔?”

“面我替你下,你看一眼赶快回来。”

乔羽用护袖擦了擦满头的汗,朝外头跑。

饭菜排四条队伍,面点排三条队伍。

饭菜的队伍排队人数差别不大,但面点区别就大了,最靠窗的那条队伍看不见尾,另两条队伍稀稀拉拉,没人。

乔羽明白了,何叔不想让她用力揉面。不然,其他人做的面,没人吃。

她无奈叹气,走回锅灶前。

“二妮,我们这里不是国营饭店,不那么讲究口感和口味,大家只要吃饱就行。食堂嘛,大锅饭,我们每个人做出来的东西要差不多。要是有人特别突出,反而会造成浪费。”

乔羽点点头:“那何叔,我可不可以提前让职工过来找我登记。谁过生日,我就给他下一碗有劲道的面,早餐也给他准备些花馒头,这样可以吧。”

她之前做便签本就是为这准备的,拿到林景行的亲口认证这条路已经不通,她得利用好设计总院一千张嘴的天然气氛组。

树立艰苦朴素,关爱同事,热爱学习的人设,又能迅速认识院里的职工,一箭四雕。

“那肯定行,只要你不嫌累,我现在就去跟他们说。”

乔羽提了提嘴角:“为人民服务其乐无穷,怎会嫌累。”

何叔被她逗乐,大笑几声,大步朝外走去。

乔羽追了过去:“何叔,何树国和他家人不在我服务范围内。”

何叔一愣,而后了然:“知道了,我们二妮会记仇。”

-

设计总院的大食堂今天沸腾了,新顶替张萍的面点工乔二妮放出大话,以后谁过生日,都能吃到寿星生肖做出来的花馒头。

她做的面条也特别好吃,很有嚼劲。很多人宁可排上半小时的队,也要等她做的面条出锅。

不过明天开始就没了,要等过生日那天,才能吃到她特别制作的劲道面。

食堂里职工和家属人数众多,每天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正好过生日。

乔羽下完面,就接到预约。

是职工替他家孩子定的。

乔羽拿了小马扎出来,从口袋里掏出便签本和铅笔,坐好:“先登记。”

那人笑了:“二妮,你不是不会写字吗?”

乔羽抬头:“可我会画呀,你是下定人,我得画下来,留个证据。我不收钱,但要出力,谁要用假生日骗我,一经发现,何树国同等待遇。”

“二妮真厉害,你怎么知道有刚过完生日的不服气,准备用假生日骗你呢。”

乔羽笑笑:“那要麻烦你转告他们,我的傻病已经好了。”

旁边几个看热闹的人围过来,跟站在那做人体模特的人聊天。

乔羽没搭理他们,继续埋头画画。

她画画很快,绘画是玉雕的基本功,高端客户经常要雕佛,雕观音,乔羽需要先把简笔图画在玉上,勾勒出轮廓,然后才能上玉雕机雕刻。

所以,对面几人没开两句玩笑,乔羽就停下笔。

她把本子递给那人:“麻烦你在你的头像下方签上大名。”

那人接过去,眸光立刻被便签本上的简笔画吸引过去。

虽然只寥寥几笔,但已经抓住他的面部精髓,大小眼,塌鼻梁,下巴上的痦子,无一不说明乔羽画的就是自己。

“二妮,你有两下子嘛,画的这么像,我看你都可以进宣传室了。”那人笑着写上“候志扬”三个字。

周围看热闹的人也围了过去,看完之后,都竖起大拇指。

乔羽淡淡一笑,她这么做不是为了要人夸,实在是设计院人太多,又没有手机,人脸跟名字很难对应。

只能用这种办法迅速认识周围所有人。

-

国营单位在70年代实行轮班制的多,也没有休息日。

像乔羽,上的就属于早班,她做完中饭,打扫完卫生,下午两点就能下班。

晚饭有其他晚班的人负责,乔羽不用管。

乔羽看日头还早,没直接回家。

她喜欢玉雕,她的师父是六十年代生人,七十年代那会儿,他师父师承扬州那边的玉雕大师,在玉雕上颇有造诣。

他一直告诉乔羽,七十年代很多行业都很凋零,或者还没做起来,但玉雕业是例外,相对其他厂子,玉雕厂在那个时代算得上红火。

甚至一度,各地都有自己的国营玉雕厂。那时人们普遍工资低,但玉雕厂雕一个鹅卵石大小的小摆件,拿到广交会上,最少能卖8美元。

效益好一点的玉雕厂都能买得起日本的三菱轿车。

已经留在1976了,怎能不亲眼看看师父口中七十年代的玉雕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