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翰珅回府以后,叫来自己的儿子们,将瑜儿的话说给他们听,让他们宽心之后,就开始说瑜儿针对粮草一事所想出来的办法,一起商讨该如何写折子,毕竟瑜儿说的只是个大概,其他的还是要他们来加以完善。
大概的东西是没办法呈到康熙年轻,让康熙看的,石翰珅和沐风、沐霖、幕梓讨论以后,最后由幕梓将所讨论的结果,陈列于纸上。
毕竟很多的文字上的东西,石翰绅、石沐风、石沐霖的警觉性没有那么高,写出来或许会冒犯到皇上,但是不写出来又表达不出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个就是石幕梓的主场了。
由于从小被婧瑜作为重点栽培对象,对文学方面,以及厚黑学方面进行了栽培,所以石幕梓对文字的敏感度很高,是一家人里面,敏感度最高的一个,他知道还怎么样措辞才不会让皇上感觉到被冒犯,而是会认为这是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石幕梓写完以后,就将位置让了出来,石翰珅走到案桌前,好好的将折子看了一遍,确认没错,也将意思表达清楚以后,也走到了旁边,将位置让给另外两个儿子了。
石翰珅:“你们看看你们三弟的文学水平,再看看你们自己平常写的折子,还好你们妹妹知道你们两个像我从小没有对文学的热爱,而是好武。
所以将你们三弟给教出来了,不然,一家子都是没文化的,不会动脑子的,得多吃亏。
也还好你们当初被妹妹逼着学习,还是有努力学了一些东西的,不然现在估计处处挖坑,你们都不知道是坑,还会直接往里面跳。
所以你们一定要对你们妹妹,我的宝贝女儿瑜儿好一点,听你们妹妹的话,凡事都要留几分力,不要一点都不留的就全力以赴,扮猪吃老虎的人太多,我们不能将底子全部告诉别人,知道吗?
最重要的一点是,好好的教好你们的儿子,别让他们成为纨绔子弟,也别让他们成为二愣子,要成为扮猪吃老虎的能人,而不是扮猪扮久了,真的就是猪了。”
等石沐风、石沐霖看完折子以后,石翰珅拿着折子就走了,事情太紧急,折子写好了,就赶快去找皇上吧,早点解决晚安心。
石翰珅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是片刻不敢耽误的,快马加鞭就往皇宫的方向去了,到了宫门,将皇上给的牌子亮了亮。
等守卫看好以后,就大步流星的往乾清宫走去,总觉得这份折子拿在手里就是份负担,还是早点让皇上决定吧,毕竟战场上,将士们的口粮好不好,可关系到将士们的士气,间接的就能反应战争的成败了。
乾清宫门口,石翰珅等着人去通报,自己安分的拿着折子站在原地,没一会儿,就见李德全快步走了出来。
李德全:“瓜尔佳大人,皇上等你很久了,快跟奴才进去吧。”
石翰珅点点头,率先迈步,对着李德全说到:“李公公,那我们就快进去吧,别让皇上等久了。”
到了承德殿,康熙已经放下了手中的事物,在等着石翰珅的报告了,石翰珅走近台阶下,刚想行礼,就被康熙给挥手制止了。
康熙:“行了,别行礼了,快告诉朕,粮草的事情有了应对之策没有,你可别让朕空欢喜一场。”
石翰珅见康熙制止自己行礼的动作,也不扭捏,直接将手里的奏折递出来,示意自己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将办法写在了奏折里,就等皇上您来看看是否能用了。
康熙看见石翰珅手里的奏折,也没让李德全去取,而是自己起身去拿,事情太过重要,时间也不多了,康熙觉得越早做出决定越好。
将奏折拿在手里后,康熙就直接打开了奏折,一目十行的看完以后,觉得有可行性,就回过头细细的阅读,仔细的研究了一下。
康熙:“这主意不是你想出来的吧,也不是谁给你的提示,而是直接告诉你方法,你回去润色了一遍才敢拿给朕看的,对吧!”
石翰珅:“回皇上,是的,臣怕皇上您直接看到,会生气,回府后,和几个儿子一起讨论了一下,最后由老三幕梓润色了一番。
几个人都看了一遍,确认没问题了以后,臣就直接拿着奏折进宫,来找您了,毕竟臣也觉得虽是
不靠谱了一些,但是确实目前最可靠,见效最快的方法了。
不过最后还得皇上您来拿主意,您说怎么做,臣就怎么做,臣都听您的,如果您觉得不行的话,臣这里还有一个办法。”
康熙:“既然还有一个办法,那你怎么没有写在折子上?不会是更加不靠谱的主意吧,知道朕不会同意,所以你就没写。
打算等朕不同意你上的这道折子的时候,你在告诉朕另一个更加不靠谱的主意,最后朕没办法,
只能两者择其一,靠谱的就是你奏折上写的这个。
所以就打算省了那些笔墨功夫,打算直接告诉朕?”
石翰珅:“回皇上,那哪能啊,是因为臣的另一个主意,太出风头了,写下来被有心的人看见了,不好。
就因为那样,所以臣才没有写下来,打算到时候您不满意折子上所写的主意,就直接说给您听。
出我之口,入您之耳,这样充其量您觉得不靠谱,责骂臣一顿,但是不会留下把柄,让那些有心的人用来攻讦臣。
皇上,臣要不要说,由您决定,臣对您,绝对是指哪打哪的。”
康熙:“这样啊,那你说说,朕也听听,反正是入朕之耳,出你之口嘛,这里也没别人,李德全你去看看,别让有心的人听到了。”
一旁安静的、站着的李德全应声而去,他知道这是皇上信任自己,不然不会让自己去警戒,反正自己也听得到。
只要保证别人听不到就行,皇上是知道自己的武功程度的,本就是为了保护皇上而练的武功,往常也都是这样的,都习惯了。
康熙:“说吧,现在不说还等着朕请你说啊。”
石翰珅:“哪能啊,臣是什么样的,皇上您还不清楚。臣只是在组织语言而已,臣马上就说。”
这般说着,石翰珅将婧瑜说得由大臣们出粮草,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来抵消在户部的借款,这样户部既不用出钱,还得了粮草,只是将那些欠条给勾销了一部分罢了。
石翰珅的说法说出口之后,康熙就开始来回踱步了,用脑袋计算着得失问题,商人出粮草,得了科举名额,有出息的人总会考上的。
考上以后,有能力的人对自己而言,用好了也是好结果,但是若是有能力,却不用在办事实上面,只会用能力来祸害百姓,也是一大麻烦。
自己身为皇帝,也不能将自己说出去的话,因为一个人的过失而收回,充其量也就只能根据证据,罢免那个官员罢了,但是若是人人都是那样的,也是一大麻烦。
相对于那个办法来说,由大臣出粮草,再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在户部抵消从国库借出去的钱,这个办法相对来说就更好一些了。
户部的钱,有些借了很多年的,一直都没有还款的念头,还不断的从户部接银子出去,别以为自己不知道,现在那些人,都以能从户部借出钱,为荣耀之事,自己只是爱惜羽毛所以才不管罢了,这个主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康熙却想到还有一种结果,因此开口说到:“若是人人都不出粮草,又该如何?那样不还是只能给商户们一些福利吗?那时又该如何,你不会告诉朕你没想过这个后果吧。”
石翰珅挺直腰板,说到:“臣当然有想过这个问题了,臣的女儿选秀之前,在瓜尔佳府管家这件事,皇上您是知道的,在儿子们娶了儿媳以后,臣的女儿就不管瓜尔佳府府里的事物了。
而是管瓜尔佳府外面的庄子,一个庄子在她手里,两年时间就改头换面了,变成了四个庄子,出嫁前分了分。
给臣的庄子是足矣保障臣和臣夫人的生活的。哪怕是在灾荒年间,也是能养活瓜尔佳一族所有人的。
因此那个主意,若是没有一个大臣愿意捐赠粮草来偿还在户部所欠的债务,臣就将庄子上所有的粮草都拿出来也是够的,只是臣不想一个人出风头罢了。
皇上您是知道臣的,从来不做那等出风头之事,太子妃也是知道臣的性子的,所以才想了个给商户一定的科举名额的主意。”
康熙也是知道石翰珅的,这么多年,都是跟着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办事,很少会自己主动的去出风头,因此也就想明白了为什么石翰珅明明由足够多的粮草,却不自己拿出来的原因。
康熙:“就第二个办法吧,翰珅你舍得拿出那么大一笔粮草?要知道如你所说,在灾荒年间,那一大笔粮草足够你瓜尔佳一族平安度过灾难。”
石翰珅:“舍得啊,这次的战争很重要,能让将士们吃饱,打胜仗,就很值得了,皇上,粮草还会有的,但是这笔粮草对这次的战争的重要性,不需臣说您也知道。
灾荒年间还看不到,但是战争已经能看见了,这笔粮草用得物有所值就行了,其他的后面再说呗,而且不是还将欠户部的债给抵消了吗?算起来也是赚了,没亏。”
康熙真是哭笑不得,知道石翰珅是为了士兵们好,但是脸皮薄,不好意思说出口,因此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