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六十四章

石翰珅兴高采烈的回府了,没想到自己还会有见到宝贝女儿的这么一天,自瑜儿回门之后,自己还以为这一生都没有再见的可能了,还能再见到真好。

康熙见石翰珅那么兴高采烈的退下了,要不是自登基后就认识了,并且还有一同去除鳌拜的交情,让自己非常了解他,还真要以为他算计自己了。

不顾看来朕给他指了门好亲事啊,不过也是,他一直都属于被人宠,有人出谋划策的类型,所以脑子不灵光也是正常的。

不过康熙对石翰珅的了解还不够深,只能说石翰珅确实是不会阴谋诡计,也不会隐瞒自己的情绪,但是关系到家人的事情,石翰珅的脑子一直都很灵光,智商一直都很在线。

但是石翰珅是那种明着算计的类型,再加上身边有脑子比他灵光的妻子在,稍加润色石翰珅的算计,就会让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所以,就因为这样,石翰珅不会算计,直来直去的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

婧瑜自从知道自家阿玛对外是没心机,直来直去的形象后,就决定将这个形象一直保持下去,这样的人,才不会引起他人的防备,才会是安全的。

太子詹事府里,婧瑜醒来以后,胤礽就知道了,但是现在胤礽也不敢有所异动,毕竟安心养伤的形象,以及颓废不安的形象还是要保留给外界的,因此也只是让张右西传话,自己却是安分的呆在前院的。

婧瑜听见张右西的问话,将自己现在的感受都说给了张右西,让张右西回前院给胤礽传话,安胤礽的心,婧瑜知道自己早产这件事一定将胤礽吓到了。

但是人多眼杂,不当着胤礽的面,婧瑜也不好说出自己没有受到算计,而是时间到了,自然生产的,婧瑜也不曾想过自己怀的竟然是三胞胎,也是在快临产的时候才知道的。

希望胤礽不会太过愤怒,太过担心,还是等出月子以后好好安抚一下胤礽吧,婧瑜如是想到,但是却压根不知道那天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以后恐怕想法就不会是这样的吧。

就因为担心婧瑜,因此那天只叫人送出了简短的口信:计划开始实施,有人会借此伤害你,务必小心。

这样的口信让婧瑜不了解那天宫里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阴差阳错的早产,对这件事情的后续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胤礽则是很生气自己没有保护好婧瑜,居然让歹人有机可乘,差点就让婧瑜离自己而去,毕竟胤礽查到的消息,以及康熙让李德全送来的消息,都显示这一场阴谋是针对婧瑜的。

只不过康熙查出来的更多,知道那些人更想针对的是太子胤礽,而非太子妃,因此康熙出离的愤怒了。

胤礽对自己的一腔孝心,满满的都是想着自己,却因为自己的阴差阳错的举动,让胤礽就此子嗣艰难,不知道胤礽知道以后会不会恨自己,也很愤怒那些对胤礽毫无兄弟情谊的皇子。

也不看看自己的份量,有没有资格坐上太子之位,若不是自己为了磨练太子,给太子找磨刀石,他们能有能力和太子抗衡吗!一群不知所谓的东西。

隔天早朝,废太子的话题果然又被拿出来进行争论了,康熙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吵闹的情形,只觉得好笑。

不知不觉中,胤禔和胤祉的势力居然那么大了,胤礽的势力,居然只剩下这么一些了,那些想依附太子的,但凡是贪官污吏,胤礽都给惩治了,现在就只有支持正统的还有认为胤礽能担得起太子这个重任的还会为了胤礽开口。

那些被胤礽得罪了的,现在都恨不得抓住这个机会将胤礽从太子这个位置上拉下来,康熙身为帝王,掌控人心是玩得很透彻的了,因此对胤礽的做法很是看不懂。

回想当初自己得知了胤礽的举动后,和胤礽的对话,康熙觉得自己现在或许明白了胤礽在想些什么了。

当初的对话:

康熙:“保成,听说最近你惩治了好些官员?”

胤礽:“回皇阿玛,儿臣最近是惩治了一些官员,那些欺压百姓的,不办实事的都被儿臣给换了。”

康熙:“那你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说完指了指手边的一沓折子说道:“看见了吗,这一沓折子全是御史写来弹劾你的。”

胤礽看了一眼折子,才看着康熙说道:“皇阿玛,那些依附于儿臣的,都是一些不知道干实事的,只会借着儿臣太子的名头出去胡作非为,因此儿臣才将人换了。

儿臣是太子,身处宫中的时候,儿臣不懂民情,但是在宫外住了那么一段时间,儿臣知道,有一个做实事的好官,对百姓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那些败坏皇室名头的官员,儿臣必将严惩不怠,哪怕最后所有人都害怕儿臣也没关系。”

这一番话让康熙看到了胤礽的决心,说实话,那时的康熙很是担心,担心胤礽出宫以后就会立刻将势力发展壮大,因为胤礽还在宫里的时候,就已经不断发展势力了。

没曾想,出宫以后,胤礽做的事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果然是出宫以后,眼界更加宽广了吗,所以才会做出那般不可理喻的事。

等所有人吵得差不多了,估计也没什么好表述的东西的时候,瓜尔佳幕梓站了出来,康熙调整了一下坐姿,等着后面的好戏开场。

瓜尔佳幕梓:“启禀皇上,臣不同意废太子。理由有三:

第一点是,眼下就是战争时期,现在废太子一是会打击士气,二是会壮大敌军的士气。

第二点是,太子并无过错,甚至做了很多利民的事,就因为臣等口中的原因就废太子,会不得民心。

第三点是,太子子嗣众多,后院和谐,从未发生过小阿哥夭折事件,管家有方,子嗣这一理由不足以成为废黜太子的理由,太子并未失德。

因此,臣不赞同废黜太子。”

明珠这边听见以后,大阿哥胤禔沉不住气了,明珠对着胤禔使了个稍安勿躁的的眼色,身后的手挥了挥,大阿哥的附属臣子就都知道该自己出力了。

正三品官大理寺卿胡光耀:“启禀皇上,微臣认为瓜尔佳翰林的说法不足以支撑不废黜太子的观点。

废黜太子并不会对士气造成影响,士兵的士气因为有皇上您亲征,正是高涨的时候。

二来,太子以后子嗣艰难,担负不了传递香火的重任,现在是太子子嗣众多,但是谁能预知未来会是如何,因此这也不能成为不废黜太子的理由。

要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递不了香火的太子,又能得多少民心。

臣以为应当废黜太子,另择有能力的皇子,能传递香火的皇子担任太子之位。”

这时石翰珅站出来,对着上首的康熙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不认同废黜太子。”

康熙这才开口:“爱卿为何不认同废太子的主张?”

石翰珅:“回皇上,战事将近,废黜太子,虽说皇上御驾亲征不会对我方士气造成影响,但是却会对敌方士气造成影响。

敌方士气会因为我朝罢免一个好的,有能力的太子而高涨,太子在位那么多年,从未犯过什么大错,反而是奴才们多有隐瞒。

对太子的行为多加诱导,但是太子却并未走上歪路,足以见太子在皇上的教导下成为了多么出色的继承人。

在这种太子并未犯错的情况下,废黜太子,不利于稳定军心,亦不利于稳定民心,打仗的时候,需要稳定的不只是军心,还有民心。”

眼看三阿哥也要急了,石翰珅不紧不慢的将堵死三阿哥一伙人的话说了出来,三阿哥不是因为文学成就所以受到汉臣的推崇吗,那么正统呢?

石翰珅:“再则天下虽大,莫非王土,可满人终究太少,比不得汉人的数量,汉人推崇什么,推崇正统,正统是什么,是嫡庶。

太子乃是嫡子,有中宫皇宫赫舍里皇后所生,再者太子并未犯错,甚至多有造福于民,惩治贪官污吏,推荐有才能办实事的人为民服务,造福于民。

因此微臣认为因为此事废黜太子会不得民心,望皇上三思。”

这一番话,让汉臣无话可说,满臣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却让福全知道了石翰珅为何会出声,以及昨天皇上问话想表达的意思,再联想到德常在的降位,福全明白了这就是一场闹剧。

所有人都在兴高采烈的以为能扳倒太子了,却不曾想过皇上是否想废黜太子,终究只是一场笑话,现在皇上的意思已经明确,没被从龙之功遮住眼睛的都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福全首先站出去:“启禀皇上,臣附议瓜尔佳大人的意见,请皇上三思。”

康熙所信任的、重用的人,都知道石翰珅是妥妥的皇上的人,没有皇上的意思,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因此纷纷站出来附议。

其余人这时候也都明白了,皇上不想做的事情,跟皇上对着干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纷纷说道:“臣附议。”

康熙坐在上首满意的点点头:“太子之事,以后休得再提,太子胤礽德才兼备,在朕御驾亲征期间,就由太子替朕监管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