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近连轴转没歇过,早上四点半的脑中她都没听到,还是过十分钟后闹钟再次响起来她才听到,打着哈欠起来,眼睛根本都睁不开。
等什么时候跟格瑞的合作确定下来她就不再去卖菜了,太辛苦了,每天要早起,还挣不了多少钱。
五点钟天约莫亮,菜地里还是隐在茫茫黑色中,要打着手电筒才能看得清。
今天徐晚就没摘太多小白菜,她播种的白菜籽还没发芽,得省着点摘,不过菜地少说也有上十亩,她卖上一个月完全不成问题,反而担心白菜会老在地里。
她真的很好奇,以前上门来跟姨婆收菜的菜贩子怎么就不来了,即使听说姨婆过世了,一般也会过来问问情况吧,真是奇怪。
徐晚也没时间多想,实在是太困,打哈欠打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临出门还要把鸡鸭们的早饭给备好,小猫咪的羊奶也要泡好,不出意外她中午就能卖完菜回家。
清晨的风吹在脸上很舒服,如果不是急着出门的话。徐晚不大爱看小说,嫌电子书看的眼睛疼,但是那种特别火的小说她还是看过,大学的时候还有个爱看小说的室友给她推荐过几本特别好看的小说,其中就有一本种田文。
按照主角光环套路,她现在应该已经出名了,怎么还要凌晨五点出门卖菜,不应该各界大佬上门求着她卖菜吗,现实跟理想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不过她也很幸运了,能被花城酒店的人看中,虽然不知道这个合作长不长久,还有格瑞,虽然现在结果还不确定,但是总归是个好兆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她才卖了几天菜,不能太心急了,慢慢来。说到底,徐晚心情还是浮躁了,小绿团子的出现,《万物种植手册》,还有她指尖的灵泉。
这金手指一般的展开,却没能如预料的那样大杀四方,又被那位姓霍的看低,说她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她会永远记住他说的话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别心急。
今天的菜市场还是一如往常,徐晚走到隔壁秋阿姨的旁边,现在还没什么客人,摊贩们还在摆东西,吵闹声有点大,大瓦度的电炽灯亮得晃眼。
“昨天怎么没来啊,”秋霞明知故问,前天徐晚就跟她说了她第二天有事不来了,这话纯粹就是起个话头,真正要说的是后面,“昨天有好多人点名要买你的菜,听说你没来,他们还好失望。”
“不晓得他们今天还来啵。”秋霞指点她,“你对人客气点,大方点,人家喜欢买你的菜,你要是能发展成老顾客,以后也不怕没生意做。”
“我知道,谢谢秋阿姨。”徐晚将车上的桃子拿出来,递给她,“多亏了秋阿姨你,我第一次来卖菜,什么都不懂,还要您多教教我,这是我家里种的桃子,不值什么钱,您别嫌弃。”
徐晚是真心感谢秋阿姨,是她带着自己迅速融入了这个菜市场,否则她人生地不熟,心里还真忐忑。
秋霞也不客气,接过打开来看,高兴道:“好大一个,好香啊,你家桃子种的很好啊,要是还有,你也可以拿的来卖啊。”
“要不是没洗,我真想吃一个尝尝真的太香了,这是什么品种的桃子啊,长得真水灵。”
“毛桃吧。”徐晚迟疑的说,水蜜桃很软,毛桃要硬一点。其实她对果树品种也不了解。看来她真的要好好研究一番了,争取每样都种点,看哪种好吃,还有黄桃,她想做成黄桃罐头,一定很美味。
“毛桃长这么好啊?”秋霞真惊讶了,“毛桃一般个头都不大,你家里确实会种啊。”
时间到了六点,开始有买菜的人了。徐晚也慢慢摸清了菜市场里的规律,六点钟就来的一般都是那种开餐馆的人,偶尔酒店也会有人来采买,不过都是在熟客那里买,很少会到她们这种看来普通摊位上来买。
徐晚也认识一个开餐馆的小老板,姓张,他在镇中心的美食城开麻辣烫店,每天要买好多素菜,之前都是在菜市场里面的大摊位上买,前天走到她摊位上看到她的番茄长相不错买了点回去。
不知道他今天还来吗?她的番茄是真的好吃,她自己都吃了好多,生吃,炒菜吃,要不是番茄很容易烂,她就都留着自己吃了。
张老板六点十多分的时候来了,看到徐晚来了十分的惊喜,老远就说:“我还以为徐老板今天不来了呢,害我一通好等。”
徐晚有点不太适应他这种成年人的油腻,虽然她觉得自己也挺油腻的。
“张老板你好。”徐晚赔笑,“昨天家里有事,真不好意思啊张老板。”
您之前也没表露出想买我的菜意思,当时还嫌贵来着,她能担保番茄一定好吃,但别人不一定信啊。
“徐老板客气了。”张纯辉摆摆手,走到她摊位上来,把摊位上所有的菜看了一遍才慢悠悠的说:“徐老板你只卖这些菜,品种有些单一啊。”
“像番茄,黄瓜,玉米,茄子,白菜我都能要,其他的辣椒南瓜苦瓜这些就没用了,麻辣烫里没人吃,你要是能弄点藕,土豆和红薯来,这三个还可以。”
除了菜以外的素菜其实都比较难卖,全看吃麻辣烫各人的口味,有的人喜欢番茄,有的人就不见得喜欢。
“藕?”徐晚想了想,农场里有荷花,荷花底下就有藕,但是土豆跟红薯,这两个是绝对没有的。
“土豆跟红薯我没有,藕也要再等两天。”
“等两天没事儿。”张纯辉其实非常满意她家的菜,只是为了做生意不好表露出来,但是手里动作却很利索,拿起袋子就开始装菜,把番茄玉米白菜全装起来,要不是徐晚阻止,他恨不得把摊位搬空了去。
最后买了三百块的菜走了还意犹未尽,约定好明天继续来拿菜,张纯辉才克制着脸上的笑意离开。
徐晚收好了钱,想了想这算不算是种田文里的大杀四方呢。
七点以后,散买菜的人就多了,一般都是以中年妇女和老人居多,尽管知道徐晚摊位上的菜好吃,她们也要挣点便宜,所以徐晚今天就多摘了点葱蒜,一人给两棵,省的又要为几毛钱的零头斤斤计较。
八点钟徐晚菜就快卖完了,想到回去农场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做也就不多留了,剩下的菜谁来买就便宜点全卖给他了。
路上买了两个包子吃,徐晚也不太饿,回到家就开始忙活。
农场小平房一直都没有清理,还是上次蔡晓军来买葡萄搬出巨大坨秤来。
好久没有进人,小平房里有一层薄薄的灰,徐晚进去找到窗户将窗户打开通风,小平房有三四十平米,堆满了各色杂物,显得空间特别的大。
平房东北角就是农村很流行那种建在地面上的地窖,也可以说是粮食仓库吧,用砖墙堆砌一个四四方方的空间,一般高两米,宽三四米,正面是用能打开的木门,好方便装粮食进去,或者拿粮食出来。
木门上有锁,不过没有锁上,徐晚上前把锁拉开,将木门打开,地窖里没有灯,徐晚打开手机电筒,里面场景一目了然,装稻谷的米袋子堆得有一米多高,堆了三个堆,粗略估计有一千多斤,除了稻谷,还有豆类,芝麻,菜籽。
还有两个小麻织袋子,徐晚解开,里头竟然是土豆,成人拳头大,红薯就更大了,不过闻着味道挺普通的。徐晚想,就算是拿去卖,估计也卖不了多好。
将里面所有袋子都翻开来看过了,徐晚才走出来将木门关上。
小平房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什么都有,杀猪用的大脚盘,看起来像一条船;那种很老式的割谷机,还有排水机,都是木头做的,接口处的铁钉都生锈了。
还有其他种田的工具,比如铁锹,铲子,耙,斧头,锤子,铁锯,木筐,篮子,药水机子……
窗户边上摆了一张很老旧的木柜,上面的红漆都脱落了,徐晚打开柜子,扑面而来一股潮湿气,闻着很不舒服。
布头,铁丝,麻绳,一些小东西,大部分都烂掉没用了。徐晚再最下面的柜子里找到很多包菜种,可惜都过期了。
还有一些菜干,受潮了太久打开就是一股难闻的霉味,徐晚将它们收拾出来等会儿拿出去扔掉。
时间还早,徐晚带上帽子和手套去掰玉米,嫩的可以卖,老的就得摘下来晒干。
看着满地的玉米,要不是现在她体质增强了,不会干点活就头晕低血糖,否则她都没这个勇气。
正上午十点的太阳又烈又晒,热汗不停的流,玉米杆子也,特别的炎人,被碰到了身上就特别的养。徐晚是真的没做过这么累的活,手要不停的掰,掰到木筐装满了还要背出去赚到三轮车上。好几次徐晚都想放弃了,想下午再做,想等傍晚没太阳了再做,可是脑子里总想起那个姓霍的说的话,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她不是那样的人。
徐晚坐在地上歇一歇,擦了擦汗,又起来开始掰玉米。一直到三轮车装不下了她才停下来。
骑着电三轮回到小平房,她把玉米倒在门前的水泥地上,玉米还要剥掉外壳才能晒的干。
一鼓作气,徐晚又开始拨壳,忙到了一点多才全部剥完,再用扫帚一个个扫匀去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