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杀手锏

夏日的阳光是如此的热意充足,旁人感觉燥热难忍的时候,庞樱能感受到的只有寒意,从心脏中向全身蔓延的冰冷。

站在她对面不远处的钱海云风度翩翩,脸上的笑容也是和煦的如同一位富有教养的大家公子,前提是要忽略他手中的短剑。

这把剑只有普通长剑的一半长,材质看起来也稀疏平常,但庞樱注意到这把剑上透露出的银光是材料本身,而不是通过折射阳光。

“这里是湖州府衙,想做什么可要想好。”心里紧张归紧张,庞樱表面上仍然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提醒他这里容不得他乱来,“小心被四海通缉。”

钱海云笑了起来,声音不大,却很刺耳,不消片刻,认为自己笑够了的钱海云摇了摇头,“本来以为你会和我一样,没想到你的脑袋竟然被同化了。”

“总好过你狂妄自大。”庞樱看着钱海云的眼睛,清清楚楚的说道,“多行不义!”

见庞樱如此的冥顽不灵,钱海云也不强求,短剑在他灵巧的手指间旋转了一圈,突然转身冲向公堂之内,直奔刘佳欣。

钱海云的出现自然吸引了公堂内众人的注意,谁都不知道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人是何目的,现在,他们明白了,他要劫人!

看这个令人厌恶的家伙向自己冲来,刘佳欣左手飞快的探进右手的袖袋中向袭来的钱海云甩出一直隐藏的飞针。她不求能够击退钱海云,只要能迟滞他一瞬就可以。

几枚飞针钱海云不放在眼里,身受重伤的刘佳欣他也不放在眼里,公堂内他最忌惮的唯有展昭一人。

挥剑弹开那几枚飞针的时候,钱海云知道自己失去了先机,他没有多做纠缠,转身向外逃去。

这次钱海云学聪明了,他不会重蹈覆辙。

一只脚刚跨出公堂大门,钱海云脸色一僵,一身蓝白道袍的周继风站在庞樱面前,把她护在身后,笑容可掬的庞樱从周继风身后探出头,向她比划了一个他们明白古人不明白的寒意的中指。

“好久不见啊,上次尽然没杀得了你。”周继风说这句话时语气冰冷,不管钱海云是怎么活下来的,他都觉得脸上无光,甚至可以说是砸招牌。

钱海云收起了见到周继风时的惊讶,有恃无恐,“无论你多么想杀了我,只要我不想死,谁也杀不了我。”

冷哼一声,周继风道袍无风自动,给他增添了不少凛冽的清冷,“套用谢岚师姐的话,‘太阳还在天上,别急着做梦’!”

无形的剑气环绕在周身,周继风做出一个刘佳欣很少从他身上看到的剑招起手式。

七星罡气,刚猛无常!

生平第一次,钱海云感觉到他无法接下周继风这一剑,恍惚间他有种避无可避的错觉。钱海云一咬舌尖,靠疼痛刺激大脑做出反应,他的短剑迎向周继风,意图靠巧劲偏转刺来的长剑。

这一剑钱海云确实也没能避开,周继风的剑绞着他的短剑,平稳的没有一丝被偏转的可能,从来没有料到周继风腕力如此之大的钱海云明白是自己失策了。

一声脆响在钱海云的胸口响起,周继风的剑止步于此。反应过来的周继风立刻将长剑向旁一划,割裂钱海云的衣物,露出里面的金丝软甲。

私藏甲胄,这是不容饶恕的死罪!

武将家中可以珍藏先祖穿戴过得盔甲,必须由朝廷备案才行。

周继风的想法很简单,不能杀了这家伙,至少也要让他被四海通缉!

逼迫的这家伙今后只能躲躲藏藏,也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有足够的佣金,周继风相信唐门一定对这家伙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钱海云很快明白了周继风的想法,脸色一变,恶狠狠道,“算你狠!”

“文大公子,抱歉,你所提之事在下无能为力!”留下这样一句话,不与周继风多做纠缠,钱海云袖子一甩飞出数枚□□,在一大片弥漫的烟雾中无影无踪。

“藏头露尾!”周继风冷哼一声,收起长剑,向公堂内的刘佳欣点了点头,走回了在公堂外围观的百姓中。之前围住钱海云的衙役们大松口气回到岗位,江湖人的事最好是江湖人解决,他们真没办法。

此时的百姓们看周继风的眼神带上了敬畏,本来以为他只是个凑热闹的道士,没想到是个货真价实的高手。

刘佳欣视线转向公堂内脸色铁青的文仁,轻笑道,“不知文大公子对此有何解释?”

“公道自在人心,我与此事无关。”文仁朗声道,看向包大人,颇有深意的说道,“我相信包大人会有一个公道的决断!”

“一件事归一件事。”刘佳欣忍着笑,最后她举袖遮掩住上扬的嘴角,提醒道,“别忘了,我要告你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文老夫人在一旁听得莫名其妙,加之之前钱海云逃走前说出的那番话,她心中突然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仁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我那天说的话可大可小,如果这个郡主缠住不放,那就是大事了。文仁心里苦笑,千算万算,没有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事上栽了这么个跟头。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文仁只得寄希望于那个书生摄于文家的威势。

“大人,证人带到。”庞樱返回公堂,

庞樱绕过包拯直接带人证上堂这有僭越之嫌,但出了刚刚那种公然劫人的行为,又有那番话的说出,包拯和公孙策等人也顾不得这些小事,慎之又慎的同时也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结案。

带来的人证是一名白衣书生,年纪在二十岁上下,身上有一种常年苦读的书卷气,身子虽然单薄了些,人站在那里有种当下读书人少有的淡然气度。

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非为了考取功名的浮躁。

到了公堂这位书生没有露出一丝的惧意,反而有些兴致勃勃的四处打量。

包拯问道,“堂下何人?”

书生向包拯作揖,不卑不亢,“在下孙浩,杭州人士,于上一科考中秀才,来湖州游学,却不曾想遭此无妄之灾。”

话语中多有抱怨之意,还有对把他传唤到公堂的不满。

包拯和公孙策没有去查阅孙浩话中真假,冒充功名的罪名可不小,没有人,特别是读书人愿意冒着风险去干这件事。

“本府问你,当日你在湖州东门处可曾听到文家大公子说过什么忤逆之言?”开口问这句话时,包拯在心里再三斟酌,问的比较保守。

孙浩看了看文仁,发现他正目不转睛的等着自己,眼中透着威胁,他嗤笑一声,面向包拯,“不知包大人是否愿意保在下的性命。”

包拯心中一沉,他明白孙浩这句话和此前的举动是怎么回事,孙浩显然是在畏惧文家之威。

“本府向你保证,只要你说出实情,定安然无恙!”包拯向孙浩做出承诺,有展昭在,不会有什么问题。

孙浩站的离文家母子远了些,几乎是退到了公堂门口,向包拯拜了拜,朗声道,“包大人,当日,我在湖州城东门门口听到文家派去封锁东门的护卫口出忤逆谋反之言!”

“休得胡说!”文仁还没说什么,文老夫人先出口反驳,还是把□□皇帝搬了出来,“我文家受□□皇帝之恩,又怎可能谋反?”

“这就要问你们问价自己喽?”孙浩无所畏惧的看着气的全身颤抖的文老夫人,做好了随时拔腿就跑的准备,“你们家的护卫敢这么说,不把大宋律法放在眼里,问我做什么?”

如此一番话,气的文老夫人说不出反驳的话来,里面挑不出问题,她心里暗骂那个口不择言的护卫是不是个傻子,又被人拿住了把柄。

刘佳欣此时开口,落井下石这种事她最喜欢干了,“包大人,其实本宫还在暗中收集了许多文家的罪状,可惜,那些人都因惧怕文家权势而不敢当堂作证。只得恳请本宫将他们的诉状递到您的面前,诉状在此。”

说完,刘佳欣从袖袋中掏出厚厚的一叠状纸,经由一旁的衙役之手递到包拯案前。

这才是杀手锏,刘佳欣和庞樱事前准备好让文家在湖州彻底无法翻身的东西,这一桩桩的事情加起来,足够文仁脑袋搬家,剩下的事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