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妻子死后,怎么也想不到的是,长孙皇后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竟然要互相残杀!
他之前就鄙视隋文帝没有管治好儿子,让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如今这种事,竟然轮到了他的头上!
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李承乾是嫡长子,所以,自然而然立为太子。
李世民为他取名承乾,其中含义,自是一目了然,那就是要他继承乾坤,接替自己的位置。
所以,李承乾的位置应当是很稳固的。
李世民为了教育好自己这个接班人,在他八岁的时候,就让名臣李纲担任太子太师,教导李承乾。
李承乾对李纲也非常的恭敬,又向他虚心请教,态度极为礼敬。
李纲病逝后,李承乾又亲自为老师立碑。
这时的太子,俨然就是一个仁孝之人。
公元630年五月,李世民为了历练太子的能力,下诏令李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于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虽然只是\"听讼\",可见李世民已经在有意要锻炼李承乾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了。
而这时候的李承乾不过十二岁。
第二年,李承乾生病,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世民却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等李承乾病愈后,李世民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可见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大儿子是非常重视和疼爱的。
公元632年,李世民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八月,李承乾来朝,李世民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公元633年,李承乾再次生病,李世民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
李承乾病愈后,李世民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同时也因为李承乾多病,李世民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
有一次李世民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李世民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这时的李世民,非常肯定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事情的发展,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走向的话,他成为李世民之后的皇帝,那是完全没问题的。
李承乾对他的母亲也非常的孝顺,看见长孙皇后渐渐病重,他忧心之下便请求大赦囚徒并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虽然最后被长孙皇后断然拒绝,但也可见他的孝心。
公元638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长子李厥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可见李世民对长孙的到来是多么的高兴。
不过,随着太子的长大,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和他这个长子慢慢有了隔阂了。
人与人相处是最难的一件事,尤其是三观不同的人,要他们相处融洽,简直比登天还难!
李世民为了培养好接班人,所以,\"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有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李承乾谈论。
李世民他自己肚量极大,气魄也大,容纳得了别人的进谏,可是,李承乾没有这么大的胸怀,面对这些大臣的直谏,令他痛苦万分!
他们这些大臣,一看到李承乾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轮着上疏,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使得李承乾对他们厌恶万分!
我们平常人都知道,在家里面稍微给父母唠叨一句,都会火滚烟直冒,甚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只有最顶级智慧的人,胸怀极大,反省能力极强,才受得了父母的念叨。
李承乾明显不是胸怀大的人,也不是反省能力强的人,所以,他受不了了!
这些大臣中,其中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对太子的规劝最激烈。
李承乾盖了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孔颖达更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也看不下去了,劝说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和指责!
我们平常人要面子,太子就更要面子了!
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更加“谏诤逾切”,而李承乾是一点不接受他的意见!
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
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人,那就是李世民!
要是没有李世民在背后为他们撑腰,李承乾早把他们杀了!
李承乾不听规劝,在李世民那里渐渐的失去了宠爱。
而直接导致李世民对太子失望的,就是太子和乐人的交往。
李承乾宠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并称他为称心。
实际上,就是和这名美男子乱搞。
李世民听了之后大怒,当下将称心杀死。
李承乾心头宝贝被杀,非常的伤心,在宫中为自己死去的男宠立室,让宫人日夜祭奠。
他在自己宫中为称心树冢立碑也就算了,还赠予官职,并经常为称心而哭泣流泪。
李世民听说之后,深恨儿子的不成器。
父子之间的隔阂就更深了。
李世民在对李承乾的失望之下,将宠爱转到了另一个儿子的身上,那就是魏王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