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沈碧螺所料,第二天就是满城风雨。
但就算是没办法平息流言,日子还是得继续。
并肩站着看着这处桃林,此时桃树枝上硕果累累,桃子饱满可爱,让人食指大动。
翠儿忍不住欣喜道,“小姐,这些桃子真多,别说是做蜜桃乌龙茶和桃子馅的小饼了,就算是做些别的,这些桃子也够了。”
沈碧螺歪着头打量了一番这些桃子,走上前去捏了捏饱满的桃肉。
这桃子一掐就能掐出水来,是沈碧螺最喜欢的那种肥嫩多汁的桃子,听翠儿这么一说,沈碧螺点了点头。
能不在外收购,而是用自家出产,不仅更便宜了些,这些桃子的质量也有些保证,不用顾虑别人家的桃子出问题。
只是说是要做蜜桃乌龙茶,但她喝过的蜜桃乌龙茶大多都是香精勾兑出来的,恐怕开始做蜜桃乌龙茶或蜜桃其他什么茶的时候,还要一一试过配方,最后才能弄出她想要的味道。
看着那么多桃子,翠儿忍不住畅想到,“来之前我认真查过侯府这么多年关于这片桃林的所有账簿记录,原本咱们侯府的这片桃林没人打理,这些桃子不是被鸟啄了,就是被虫子啃了,全都浪费了,后来在小姐进了侯府之后,派人好好打理了这片桃林,收获了不少桃子拿去卖,总算是让这片桃林也能变成一点进项,只不过桃子到底是价低,也卖不出来多少钱,直到小姐提起来可以做桃子馅儿的小点心和蜜桃乌龙茶放在茶楼里卖,总算能让这些桃子值钱些,卖上点大价钱了。”
听着翠儿絮絮叨叨的夸赞沈碧螺,沈碧螺只是勾唇一笑,没有告诉翠儿想要真正的把桃子变成桃味馅饼和变成蜜桃乌龙茶这两样她不熟悉的东西,需要费多少的功夫和精力。
不过她并不能在朝中为陆南瑾分忧,更是时不时的托陆南瑾后腿,赚更多的钱,就足够让她费心费力了。
不管怎样,就算是一分一毫,她也不想放过。
虽然陆南瑾没说,但她知道,私军的军费越来越吃紧了。
沈碧螺看向不远处,陆南瑾正和二皇子不知说着什么,两人表情都十分严肃,翠儿有些抱怨似的说道,“小姐,我看着明月郡主和咱们和好之后,倒和咱们有些疏远了,也不知是因为什么,明月郡主这人还真是奇怪,奴婢好多时候都搞不懂她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气,要说大家都身份不凡,谁耐烦去哄她呀,天天猜她的心思,实在是太难了,我都替小姐觉得委屈。”
“不过小姐也别往心里去,我不过是抱怨两句,小姐做了什么决定?要不要和明月郡主交好,我全都听小姐的,保证不给小姐拖后腿。”
看翠儿一脸认真,沈碧螺摇头笑了笑。
本来今天难得和陆南瑾一起出行,她并不想破坏难得的好心情,但许多时候,心情这东西,不是她能够控制得了的。
而且沈碧螺却是知道为了什么最近明月郡主一直态度不怎么好,原因无他,最近不知为何,二皇子似乎对她起了浓重的兴趣,虽然并非是她本意,明月郡主也心知肚明,却无法避免地迁怒了她。
这也难怪,二皇子一向贪花好色,只要沈碧螺不是毁了容,就很难阻止二皇子对她有非分之想。
说来说去,都是容貌惹的祸。
牵起嘴角轻轻的笑笑,沈碧螺专心致志的思考她的蜜桃乌龙茶的方子,一边想着,沈碧螺一边从树上摘了一个大桃子下来。
“小姐,我看着这一棵桃树上起码能结下一百斤的桃子。”
翠儿还围着桃树在打量。
沈碧螺顺着翠儿的目光跟着打量了一下,这绝对不只是一百斤桃子,翠儿的估计还是太保守了。
不过她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园中桃树少说也有几万棵,可我看着府中之前的账本上显示,每年通过桃子卖出的银两只有几十两,还不够养那么多管理桃园的仆人的钱呢,本来以为是那些管桃园的仆人们贪慕,我是打算这次回去之后,将那些管理桃园的仆人叫过来好好问一问的,因为今天来之前,奴婢让人去打听了一下市面上桃子的价格,桃子都是十几钱二十几钱一斤,就算是桃子大量上市之后,价格见了许多,那也都是,那也最少是三钱四钱一斤,应该也不至于如此啊。”
沈碧螺一边听她说,一边将摘下来的桃子细细的剥了皮,在口中咬了一口。
这桃子竟然酸的!
酸得让她呲牙咧嘴,完全不顾大家闺秀的形象和矜持,她笑了一声打断了翠儿的话,“你知道为什么这桃子卖不上价格吗?”
“为什么呀?小姐。”不明所以的,更期待的眼神看向沈碧螺,似乎等待着沈碧螺能够说出什么生意经来,好让她好好学习一下。
“这桃子实在是太酸了,不信你自己尝一口。”沈碧螺被酸的眼睛还有些睁不开,脸都皱巴成了一团,手里面的桃子还没扔,准备一会儿去庄子上拿了茶叶试验蜜桃乌龙茶。
翠儿随手摘下来另一个饱满鲜红的桃子,细细的剥了皮,咬了一口,顿时也呲牙咧嘴的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翠儿才终于能够恢复说话了,“小姐,这桃子怎么这么酸?也难怪每年只能卖出去那么一点钱了。我还以为是那些管庄子和出去卖桃子的人都不用心,才让咱们这桃庄勉强勉勉强强可以不赔钱,刚刚还和小姐说,想要回去之后训斥他们一番,让他们用心些,也幸亏提前尝了桃子,不然岂不是训错了人,他们又不敢顶嘴,倒要弄倒我不是了。”
沈碧螺听了她的话之后忍不住笑了,“虽说这桃子太酸,没人愿意买,但若是做成蜜桃乌龙茶,却是极好的,蜜桃乌龙茶里面需要放糖和蜂蜜,同时还要桃子的味道浓厚些,咱们最擅长的就是糖和蜂蜜,若桃子不酸,反倒没了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