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胃口太大

自从兄妹俩商量好后,从第二天开始,靳一烈和多多又开始忙了起来。

连带着,原本心中有些少女情怀的柳春芽,也将注意力转移了。

她在得知多多这边打算用豆油替代猪油后,便一直跟他们身后。

三人先是做萝卜油包,其中的米浆就是掺杂了豆浆,做出来后,觉得味道似乎更好,便一致决定到时候添加稍微浓稠一些的豆浆做表皮。

既然已经确定好了萝卜油包的原料,三人紧接着又开始张罗做豆油。

这个豆油对三个生手来说,做起来比较麻烦。

煮豆,蒸豆,发酶,洗酶,浸泡,熬油,这六个步骤,他们在第一天也只是做了前两个。

桃花村的人并不是家家都宽裕,能够吃得起猪油的,因此他们每年都会多种些黄豆。

除了自家做豆酱外,还会做豆油,还有卖给人做豆腐。

所以哪怕自家不吃,也都知道如何做。

当然,除了钱氏是真的不知道外,就连温氏也知道该如何做。

发酶对温度有要求,时间需要一两天。

好在不管是靳多多家,还是柳春芽家都有火炕,哪怕外头已经天寒地冻,也没受到影响。

温氏在听到这几个孩子企图用豆油代替猪油后,也就随着他们折腾。

她家黄豆多,也没有卖钱,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若是能够折腾得出来,到时候芽儿赚了钱,她也跟着能松口气。

其实豆油并不难做,只要熟练后,做起来也快。

当温氏告诉他们,豆子发酶可以了后,三人又进行洗酶,之后的浸泡和熬油,忙得不亦乐乎。

第一锅豆油出来时,三人目光直勾勾盯着铁锅看。

“多多,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哥,你去拿个装油用的坛子过来,芽儿你把笊篱递给我。把这些全都舀起来,放笊篱上控油!”

她说着又想起说豆浆的事,就道:“哥,回头你们熬豆浆的时候,要是不想留那豆渣,就捞起来,到时候也可以做豆饼,或者带回来也行。”

“好!”

靳一烈说着,手脚麻利的找个平日不怎么用的小坛子出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做,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故而做得不多。

索性目前看来,好像也没什么难的。就是这油的味道有些大,不知道多多说得法子,能不能成功去掉。

靳多多一直都是个行动派,她在等待空豆油的过程,又重新开始做下一轮的煮豆蒸豆……

等到豆子蒸好,要进行发酶后,三人重新回到厨房,准备关键的去油豆腥味。

当锅洗好烧红,靳多多一股脑的将豆油全都倒了下去,待豆腥味没那么浓后,又往里扔了好些蒜瓣。

一旁的柳春芽闻着锅里飘出的蒜香味,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眼看蒜瓣变色,多多又有将那些夹起,往里头扔了些小葱,还特意解释道:“我做饭喜欢用小葱,这个可以调香。”

小葱在油锅里快速变色,而此时众人鼻尖飘荡的不在只是蒜香味的豆油,其中夹杂得是浓浓的葱香味。

“行了,差不多就这样。”

靳多多说着,让他哥把锅里的火退小,自己将已经熬好的油舀起来。

“芽儿,哥,你们要不要试试用这个做拌面的味道如何?咱们来个葱油拌面,怎么样?”

“多多你的意思,咱们摆摊还顺便卖拌面?”

靳多多忍不住翻了下白眼:“哥,你的心可真大,什么都想卖。咱们这卖萝卜油包,窝窝头,馒头,还有豆浆。芽儿说还要豆花,你又说要卖拌面。我就问,你们忙得过来吗?”

靳一烈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忙不过来的,窝窝头和馒头什么的,提前一天晚上准备好,到时候蒸好放在那就好。至于豆花什么也一样,而面条只要事先醒好,其实也挺快的。

“这个回头我们几个再商量商量,大伙儿都不嫌赚钱多,自然怎么能赚更多怎么来。多多你这油真的可以,那晚上咱家就用这油做拌面,芽儿也拿一些回家炒菜试试。”

柳春芽连忙点点头,她要拿着这些回去说服她娘。

当天晚上,不管是靳家还是柳家,都用了去了腥味的豆油。

拌面味道似乎更香,虽然在他们看来比不上猪油,但谁让豆子便宜,能做到吃进嘴里都是葱油香味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豆油代替猪油,在这一刻已经拍板了。

是夜,温氏看着一脸认真的宝贝女儿,道:“芽儿,既然你们已经折腾出豆油来代替猪油,那你要摆摊的事,娘也支持。这样,咱家提供豆子和米面,与他们说清楚,咱家要拿七成。”

柳春芽一听要七成,便出声道:“娘,是不是多了,陈家那边,估计不会同意。”

温氏却摇着头,“陈家不同意,金宝他们同意就行。你们要摆摊,也不是非要陈家不可不是?他们什么都不用出,无非是用出个人工。咱们家出豆子,粗面等物,每天还用骡子车送。他们要三成,不少了!”

柳春芽还是觉得有些不妥,当即道:“娘,这萝卜豆包是多多做出来的,解决豆油腥味的事,也是多多想的。咱们只是提供点豆子什么就要七成,他们肯定会不愿意。豆子多便宜,两斤才三文。可这两斤能做不少豆浆,还能做豆花。再则粗面什么的,本身也不贵。一烈哥做窝窝头和馒头,听说还要加南瓜和红薯,成本很低的,他们做自己的,在我们旁边卖,与我们没有关系。”

温氏:“那你的意思,咱家做得话,只卖这什么油包和豆花?这样那一天下来,能赚几文钱?”

如此,她还不如直接让人用骡子拉人去镇上,至少一天也能赚个十几二十文。

虽然不天天有,但也比他们这样辛苦,却赚不了几文钱来得强。

“虽然要猫冬了,往外走的人少。但就是因为人少,我们才更要去摆摊。镇上的人总该是要吃的,那萝卜油包,可是油汪汪的东西,一块一文钱,肯定有人买。豆花一文一碗,自己随意做点臊子,估摸也有人要。一天我不往多了说,撇除成本,二三十文总该是有的。这样一个月,我只要一半,不也是好几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