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广州2021(2)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城。愤怒的民众烧毁十三行,昔日似锦繁华,彻底化?为乌有。

在当年的商馆区遗址处,立着一个小小的“十三行博物馆”。凤凰花嫣红似火,在头顶连成一片。

苏敏官看?到招牌,问明“博物馆”是个什么去处,立刻执拗要去,把买衣服的事甩在脑后。

林玉婵随他。

一对“民国伉俪”到窗口领票,后头的工作人员惊讶了好几秒。

不过如今的年轻人有个性,穿汉服逛博物馆的比比皆是,有些还特意挑选跟展品年代相近的衣服。相片照出来,人如文物,人展合一,很是吸引流量。

工作人员扶眼镜,笑道:“靓仔,哪里买的衫?复原得好好。”

博物馆很小,里面有些历史展板,介绍当年十三行风貌和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苏敏官还不太适应从左到右的排版,看?得头晕,于是专心读图。

馆内寥寥几?个游客,朝着他们的身影窃窃私语,猜测是网红来做节目。

“团队呢?摄像机在哪……”

二层收藏了一些清代广州外销工艺品:广州彩瓷、广绣、象牙器、外销扇、木雕家具、珐琅器、漆器等等。苏敏官只是走马观花的一瞧,就从另一侧下去。

林玉婵心知肚明,比他小时候见过的差远了。

博物馆是专题博物馆,并没有详细的编年记录。苏敏官默默消化?那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并没有多说话。

博物馆外是一个小公园。儿童乐园里的小孩们嬉笑玩耍,老人们扇着扇子坐在树荫下。

苏敏官对博物馆里的珍玩不太感兴趣,却对着这幅平凡日常的画面出神了许久。

他轻声问:“多久没有战乱了?”

林玉婵愣住。

在旧社会,这道题很好答。五年,十年……记忆里总有那么几?次鲜活的兵祸,不是洋人就是匪,牢牢地嵌入每个人的人生记忆中。

她心算2021减1949,又不确定。广州哪年解放的来着……

解放后呢?好像没听说过有人“反攻”到这来……改开以后倒是有飞车党抢包什么的,不过那都是她出生以前的事了。

苏敏官见她没有脱口而出,已经知晓大致的答案。

他不太相信,又问:“是只有广州这样,还是各省都这样?”

这回?林玉婵答得很爽快:“全国上下,只有年纪很大的老人,才记得战争是什么样子。”

他冷不丁问:“那也没有洪门天地会了?”

林玉婵失笑:“原版的那个吗?电影里,小说里,各种传说都有。”

乱世的产物注定会留在乱世。在如今的社会里,哪有什么“不揭竿而起就饿死”的情景——穷到一定程度,扶贫干部就会来敲你家的门,押着你养猪养鸭、勤劳致富……

十字路口红灯转绿。苏敏官绷着面孔,迅速将林玉婵拉到路边。

他一路很是警觉。看?到汽车电动车远远驶来,都会下意识把林玉婵护住。哪怕她一再解释,这些车辆都会规矩行在车道里,不会乱开的。

他不信:“车子行得这么快,要碾一个人很容易,过后加速逃走,谁也找不到。”

林玉婵忍俊不禁,伸手指他头顶。

“天眼,”这个名字对古人来说很好懂,“底下的一切无所?遁形。每辆车都有牌照,天涯海角也躲不过。”

他听完她解释摄像头原理,忽然脸色一红,迅速放开她的手。

林玉婵笑着搂住他腰:“这个没人管!也没人时时窥视你。只有在查找罪案线索的时候,才会有专人回溯检查这些拍到的画面,作为呈堂证供。”

他勉强信了,双目中依旧闪烁着警惕。

在大清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早就学会了一切靠自己,不能仰仗什么法律和公正。

但是看她的模样,谈笑间无比的放松。虽然还是那熟悉的脸庞和眉眼,但和过去不一样,她的每一根头发丝里似乎都充满安全感。

好在十三行批发市场就在不远。这是一整个大型的服装商圈,原则上只做大额批发,将物美价廉的衣服销往全国各地。林玉婵高中时勤工俭学,曾试图应聘档口小妹。虽然最终没成,但她已对这个市场有初步的了解:每年夏天,各档口开始换季清货,商家急于将尾单脱手,只要加几?块钱的价,也可以少?量拿货,甚至零买。

繁忙的铺位人潮汹涌,整个大厦里的时间流速仿佛都比外面快一倍。各档口外面挂着货物列表,打包小哥和卖货小妹忙如阵风,不时吆喝:

“三件起拿!”

“不支持一件代发!”

“不还价!”

……

大厦另一头,无数物流人员不停歇地打包发货。批发商拉着小拖车,眼神快速逡巡,一旦看准,即刻下手。而少?数来看热闹、试图捡漏的游客,刚开口问价,首先被一连串的术语砸晕了,刚想翻看?衣服的版型、材质、款式,就被老板不耐烦地赶走。

商家们个个低头忙碌,没人注意苏敏官的异样穿着。

林玉婵回头看一眼苏敏官,眼带挑衅:敢不敢来试试?

他警惕地环顾四周,微微一笑,踩着地上的纸箱和胶带,信步走入人群。

不就是个升级版的旺季货运码头。他还怕这个。

--------------------------------

“拿货价多少??三件能开单吗?好,每个颜色一件……这件清货?就拿一个。加价十块带走,唔该……”

林玉婵径直走到男装区,模仿打包客的语气,快速扫货。

捡来的男朋友身无长物,林玉婵推算,要在盛夏的广州保持良好个人形象,至少得准备一周的换洗衣物。在十九世纪没有空调电扇的时代,他的衣箱里就常年满满当当,够他一天换三次,时刻清清爽爽。

那些廉价爆款是肯定不会给?他穿的,那是暴殄天物。林玉婵挑的都是偏中高档的基本款,十三行卖一百一件的,重重转运到大商场可能就要几?百上千。她一个全靠奖学金助学金生活的大学生,也只有在这里,才有底气敞开了买买买。

她抱了一包上衣裤子,扭头一看?,咯噔一下,苏敏官不见了。

“阿妹。”

原来就在两个摊位之外,人太多,找不到。

这人到了批发散货集散地,很快如鱼得水,摸清基本规律,开始自己给?自己挑衣服。一边拣货还一边跟卖家闲聊。说也奇怪,平时对零售客人不屑一顾的批发商,见了他都忽然耐心翻倍,灵敏的商业嗅觉察觉到眼前这位也是同道中人,于是半是客气,半是拉拢,和他相谈甚欢。

当然苏敏官也没浪费人家时间。几?句话工夫,货包好,摊位的信息也套了个七七八八。

“……等等,”林玉婵目瞪口呆,“你用打包价,买了一样一件??”

“打包价”是指十件以上的批发价。一般是长期合作的熟客才拿得到。

苏敏官朝她眨眼,拍拍那老板的肩膀,说笑几?句,信步朝她走来。

林玉婵又惊又喜,正想向他讨攻略,看?到他手里的几?件“国潮复古棉麻中国风唐装男”,欲哭无泪。

“等等,这是中老年专款……”

苏敏官微怔。这可是全场他唯一觉得有点眼熟的……

林玉婵很大度地掏钱:“没事。苏老板开张大吉。”

他抿嘴,拿过那几件衣服,又跟老板低声交涉几?句,轻轻松松把那几件“中老年唐装”给?退了。

都二十一世纪了,总得跟上时代的潮流。阿妹说老土就是老土,他不多问。

专心跟着她,悄声问:“那人说要‘带我出道’,一个月八千,什么意思?”

原来被老板看上了。近来十三行批发商与时俱进,不仅做线下,也开始转战网络,用直播的方式节省中间环节和成本。

林玉婵不假思索说:“让你穿上他们的衣服直播带货。别签。你的肖像权值钱。”

以他这张脸,直接荧幕出道都不是问题。当个“中老年唐装带货主播”……

这家销量估计直接蹿升十三行第一。

苏敏官马上也笑:“赚了钱不论多少?都归他,给?我一点死薪水……啧,包身工。”

林玉婵朝他竖大拇指。一下就看透了网红经济的本质。

就算他真的进军直播业,也是当网红们的老板,才不会给?人打工呢。

她不是真正批发客,转了半个钟头,已经拿够需要的衣服。苏敏官顺路给?她看上几?件裙子。他对女装的审美倒是很在线,几?件裙子都是近来流行的西式清新复古风格,配色也很舒服,挂到高档购物中心至少四位数起。

林玉婵心算花销,十几?件高质量尾货,总共一千出头,当真白菜价。

忽然想起当年他带她逛当铺,捡漏高定华服的那一天。

那时她还在创业初期,穷得寒酸,三十两银子心疼半天。

风水轮流转。唯一相同的是,她如今依然没钱……

不过,看?到他穿着浅色polo衫、休闲宽西裤和草编鞋的形象,宛如度假中的总裁,她觉得这钱花得好值啊!

然后带他去临近的超市。苏敏官对各种食品的价格感兴趣,她让他乖乖在一层参观。然后自己去二楼,抱了几?包男袜和内裤。

苏敏官见了她,有点犹豫:“阿妹,方才那个一个月八千的活计,我是不是该答应?”

林玉婵:“??”

他低头,指指底层货架。

“这么细这么白的盐,”他低声感慨,“能买六千斤。”

一包大众品牌加碘食用海盐,500克,零售价1.35元,全广州的超市都差不多这个价。

然而在百余年前的大清,盐是珍贵货品,被盐商垄断经营。百姓吃的含杂质的粗盐,也得卖到一斤五十文铜钱。“洋药”税收不足时,还经常会被加税。至于这种纯白细腻质地的盐,是达官贵人专享。有时能卖到近一百文一斤,而且一斤只算十二两。

苏敏官粗略计算,能买六千市斤细盐的钱,放到过去那会,至少得四百两银子。

他给?义兴船工开的底薪是一个月三两,包吃住,已经算是同行中等;容闳做四品江苏省候补同知,一个月薪俸二百五,还是曾国藩极力给?他争取的优厚待遇。赫德在海关日理万机,一个月八百两俸禄,还得自己出钱请随从请幕僚。

苏敏官觉得那“中老年唐装”的老板简直是菩萨。就换几件衣服,拍几?张照片,给?他一个月四百两,比自己辛苦做买卖划算多啦。

林玉婵听他算出“六千斤盐”,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哑然失笑。

“如今科技发达,各种副食品充足,‘官盐’贱得很,不能拿这个比。”

苏敏官不太相信,又给?她指米价、菜价、肉价、鸡蛋,然后快速换算银两……

林玉婵耸肩:“猪肉已经涨价好几年了。放我小时候那会儿更便宜。随便一个码头船工都能天天吃上肉——就这种,有人买来喂猫喂狗。”

苏敏官眉头轻拧,还是不太敢相信。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是超级大富豪,过着不逊于夷场买办的丰裕日子?

林玉婵叹口气。为了让他认清楚八千块的真正购买力,她灵机一动,迅速结账,带着他来到超市旁边的房产中介。

“喏。越秀区的房价。“

…………………………

十分钟后,苏敏官垂头丧气地出门,喃喃抱怨。

“……八千块一个月,一间屋都买不起,啧,还真是打发叫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