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审判(4)

八月十一日,押着杜家父子的囚车安然抵京。不消多时,相距前车几里的巡抚大人及家眷也风尘仆仆而至。

到达之后,他们本想去拜访一下旧日里会过面的九门提督赵大人,可惜却被“公务繁忙、无暇分身”的由头挡在了外头。周正不免有些焦虑,可奇甫却昂扬得很。既然这回未有半分差池,人犯亦顺顺当当入了牢狱,那还有什么可忧心的?他抖擞着精神劝慰父亲:“勿要忧心,只消再等几日便可。待审判来临之日,便是加官进爵、扬名立万之时!”

两日之后,审判之际。朝堂之上,屏息凝神。

赵元城逐条列数着杜寅君父子的罪行,言辞慷慨,果决有力。不一会儿,满朝上下一片啧啧赞叹之声,直至言毕,仿佛还觉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从未进过朝堂的黄周正本被那威严肃静之气镇得不敢抬头,只是静静地立在角落。身边的官员们亦不曾理睬过他一下,就好像这大殿之上全无此人影踪。而却周正只顾低着头暗自紧张,竟全然不曾意识到身旁那些避犹不及的目光。

直到那赵大人开了口,冷冰冰的空气也多出了几分热络之后,他才敢抬起眉眼四处打量一番。四周的官员三三两两地作堆议论着,可仍是没有谁的视线在自己这儿停顿过一刻。周正不免有些惶惑,这些大人们是还不认得自己么?可他们为何不曾好奇今日这朝堂上平白无故多出一人?况且,怎么说自己都是有功之臣!还是说……这赵大人打算将功劳独吞了,于是索性将自己完全撇开呢?

他略略踮起脚,想探头瞧一瞧赵大人的神色,可透过人丛却只能看见藏青色的背影。元城并未转过身来寻他,而他的疑虑也是一层深过一层。若赵大人欲独自邀功,大可让他待在客栈,不必来上朝。既来之,那安有晾在一边不闻不问之理?

“爱卿所言极是!这杜家父子既已归案,不若交与刑部早做裁决。”天子朗声一言,阶下皆俯首称是。“届时论功行赏之事还有劳赵大人了。”

“此乃微臣之幸!微臣定会秉公处理!”元城声调高昂,可神色却很是平静。

就像是波涛汹涌来临前的死寂。

“此案发生在聊城地界,聊城的官员想必也出了不少力吧?”皇上的话不紧不慢,可拖长的尾音中似包含着些许深意。他面含笑意,眉宇却蹙起,仿佛在等待一个呼之欲出的回应。

“启禀皇上,聊城巡抚黄周正大人在此次查案缉捕过程中功不可没!”元城拱手而揖,言罢便转过身去,面向人群的背后。随着元城这一转,殿上的官员们纷纷侧身而立,视线后移,最终完全汇集于角落中那面色苍白的聊城巡抚身上。这齐刷刷的眼神里,未有嫉妒也未有不屑,看似呆板无光,可不知为何,周正却觉得直犯怵。

“黄大人安在?”御前总管细长的声调在殿中回转。

周正闻之,便忙不迭地从人群中钻了出来,踉跄几步,然后掀起下摆、“扑通”一下跪于元城身旁,面朝皇上却不敢抬头,嗓子只觉无比干涩,却还挣扎着开口应道:“微臣黄周正叩见皇上!”

“黄大人,这回干得不错啊。”

周正只觉心头狂跳,神思凌乱得已难以自持。皇上这是要奖赏自己了吗?那自己是不是该多说几句表表功呢?可又该说什么呢?万一说多了是否会被耻笑甚至触怒圣颜呢?而且,方才那句话中怎么仿佛已经有那么一丝嘲讽之味了?

大殿里寂寂无声,而跪倒在地之人只觉这思考的片刻仿佛如半世般漫长。他努力地吞咽着口水,似欲把嗓子润得舒适些,可一开口,却还是那紧巴巴的干涩言语:“谢……谢主隆恩!”

“哎呀黄大人,皇上的话还没说完呢,您别先忙着谢恩呐!”这话虽是向着周正说的,可台阶下那老太监的眼神却始终谄媚地向着坐在正中之位的天子。皇上也不瞧着他,只是极微弱地点了下头。于是,那总管大人便扬手招来了一个捧着小方匣的侍卫,然后将匣子端端正正地放在了周正的膝前。

周正此刻只觉满腹狐疑。他先是侧过头看了一眼立在自己身旁的元城,只见他一如既往立得笔直,双目直视前方,全无关照自己之意;然后他只得战战兢兢地望向前侧方的御前总管,却见那老太监满面堆笑,冲自己做个了“打开”的手势。周正这才安下了心,他两手握拳,置于腿旁,拇指不停搓动着,待挺胸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后,便抽出右手迅速掀开了木匣的盖子。

里头是一本蓝封旧书。

老太监的笑容愈发止不住了。

周正拿着那本旧书的手指已然开始颤抖。难道……这里头会写着奖赏吗?

他只是怔怔地瞧着这灰蓝的封面,却丝毫未曾意识到身旁众人那些挑眉侧目、似待好戏上演的神情。

良久,他终是慢慢翻开了书页。然后,一排排再熟悉不过的字迹跃入眼帘,搅得他头晕目眩。

而这笔迹的主人不是他人,正是此刻候于大殿之外、且还满心巴望着领赏的——黄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