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第三句重复,书阁门已被倏地推开,燕珏冷着脸大步往内室走,见黎照果然在,也没有出事这才松了口气。
啪!
梁帝将手中的棋子丢入棋篓中,眸锋凌厉的睨向他,“越发不懂规矩!”
“数日去承乾宫请安未得见父皇,得知今日父皇在此,特来问安。儿臣一心挂念父皇,才有此失态之举,望父皇宽恕。”他虽恭敬说话,但脸上冰冷的不带半丝温情,仿佛说的只是场面话并没有多少真心实意。
“心若不诚,拜佛无用,请安也一样。”梁帝没遮掩话语中的不满,对他十分的厌恶。他挥挥手,不想与他多待,冷道:“都退下,朕想一个人清清静静。”
燕珏同样不想与他多待,寡淡的作了个揖,旋即拽着黎照就走。父子之间会变成这样,大抵是因为当年送燕珏去阿蛮族当质子的事,是他首肯的。燕珏在阿蛮族受了多少屈辱,便有多记恨梁帝。
“您怎么知道奴才在书阁?”黎照被她拽着走了老远,挣掉他的手疑惑的问。
燕珏说:“细腰瞧见你到了书阁附近便不见,又许久不回便来找我。你真是胆大包天,什么地方都敢闯!”
来书阁这一路,他心中七上八下,唯恐黎照出事。毕竟,他的父皇并不是什么深明大义的好君主。
“无妨,不就是陛下在吗。”黎照从前不畏惧梁帝,如今更不畏惧,在她心中除了阿父,梁帝就是她第二位敬重的人,“陛下乃是明君,若非他当年力排众议,废除大梁历年旧制,不知该有多少女子殉葬、又该有多少奴隶一生无法抬头。”
能为明君守江山,她就算战死沙场也值得。
“明君?”
听到她的夸赞,燕珏嗤之以鼻:“这天底下最狠心歹毒的人就是他!你莫要再乱闯,下次若见着他记得躲的越远越好。”
“他是君,我是仆哪有见到主子躲的道理。况且,我有别的打算。”看她一副大卖关子的模样,燕珏更疑惑了。
不过,事如黎照预想的一样,次日梁帝宣了黎照去棋房问话。
因是棋局已破,梁帝心情大好道:“许久未曾遇上这般精妙难测的棋局,你这宫女既然也深谙棋艺,这次换朕给你出道题。”
正中黎照下怀,她笑着道:“能得陛下赐局,奴才三生有幸。”
梁帝向她展示身后早已布好的棋盘,黑白子连贯交错、黑子围追堵截,看似白子身处绝境又似有条生路。可这条生路在哪里,她看不出来。黎照本对棋艺就是一知半解,装的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很久,为难道:“陛下设局玄妙,能否容奴才回去思考再三。”
“准允,不过……”梁帝前一刻还挂着笑,这一刻便收敛干净,“两日为限,若解不开这棋局,朕便治你亵渎将军之灵、阻挠圣旨的大罪。”
她心中一凛,震惊的看向他。对了,当日发生的事,陈公公必然上禀。所以梁帝早已知道她,看似黎照在设计圈套,实则他清醒的故意往这圈套里钻。
难道,陛下知道她想干什么?
黎照沉默了会儿,开口:“当日之事,奴才一点也不记得,等醒过来全都说奴才胆大妄为。”
“既不记得,便安心解这棋局。”
梁帝并不与她在那件事里周璇,而是提醒她尽早破局。而她要破棋局,必要求助盛贵仪。
冷宫把守依然如此,门上重锁连环。素日看守冷宫既凄冷又乏味,守卫并无过多心思在看护上,这也给了黎照翻墙入院的机会。
“青青?你怎么……”
对月临摹画卷的盛贵仪见到她,惊讶的差点叫出来,好在瞧见黎照做了嘘声手势,立刻捂住了嘴巴。黎照怕她怀疑自己翻墙的本事,于是凑上去小声说:“我刨了一整天才在后墙那儿刨出个洞。”
“你钻狗洞!?世家小姐怎可钻狗洞。”
“只要能让姑母离开这冻死人的鬼地方,粪坑我也淌得。”她说话糙的不行,让盛贵仪不免皱眉,尤其是那句离开这地方,“该不会让我跟着你钻狗洞逃出去?不行,我不会这样离开这里,就算离开也只能光明正大从门口出去。”
“姑母高洁,自是光明正大。”
黎照将手里的画轴铺开在桌上,纸上绘的正是白日里梁帝所设的棋局,“若能解开这棋局,姑母不久之后定能光明正大离开这里。”
盛贵仪疑惑的去端倪画卷,最后被这难解的棋局吸引,就着画卷在棋盘上还原它。
自她开始解棋局,便入定了一般心无杂念,以至于黎照叫了她几次都没反应。待黎照撑着脑袋打起瞌睡,突听一声惊呼:“解了!”
没等黎照清醒,盛贵仪有些激动的扶住她的肩膀连声问:“这是陛下摆的局,是陛下让你来的对不对?”
“你怎么知道?”
盛贵仪说:“满宫之中,只有他的棋法如此,往年都是我与他对弈,肯定不会认错。”
黎照突然想到件事,若陛下知道当日黎府鬼上身一事,必会调查她。盛青青老底轻的很,一查便知是盛贵仪的侄女。况且,盛贵仪未贬之前就抚养盛青青,怕是一开始陛下就知道她是谁了。
由此,黎照得出个结论。
陛下知道她借着棋局想干什么,而他也有意释放盛贵仪,只是缺个台阶。现下,她就是很好的台阶。
“姑母猜的不错,近几日就劳烦您与陛下隔空对弈了。待时机成熟,我一定将陛下带来。”
黎照的一番话让盛贵仪的眼眶陡然发红发酸,不敢置信又满怀期许的抓住黎照的手,哽咽道:“真的吗?我此生只盼能再见他一面,就算为此长囚冷宫,我也甘愿。青青,帮帮我。”
离开冷宫后,黎照总是想起盛贵仪噙满泪水的样子,心里酸涩不忍。好在盛贵仪棋艺不俗又能破梁帝的棋局,如此一来二往,竟让双方都生出欢喜愉悦。
等梁帝宣黎照第五次觐见,黎照知道时机已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