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父母为此感到纳闷,认为孩子太“不知好歹”。这是为什么呢?毫无疑问,父母都非常关心、肯定和爱孩子,但孩子却总是很反感。问题是,父母有时在不经意间犯了错误,引起孩子的误会和疏远。
小杰是一年级二班的学生,一天放学后,他对妈妈说:“我很讨厌学校的王老师。”
妈妈听了,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亲切地看着孩子,专注地听着,并且面露疑惑,鼓励孩子接着说下去。
小杰说:“老师说郭富城的歌不好听,不让我唱。”知道了原因,妈妈接着问题:
“你喜欢听郭富城的歌,听了老师的话,你肯定很生气吧?”
“是的,所以,我不喜欢她。”
“妈妈喜欢的老歌,你也喜欢吗?”
“一点都不喜欢,非常难听。”
“那么,老师为什么非得喜欢郭富城的歌呢?”
孩子看了看妈妈,低下了头,不再吭声了。
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引导孩子认识到他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家长若是发现孩子对老师或别人有抵触情绪后,不要立刻批评孩子的不对,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向别人道歉、认错,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
这实际上与沟通方式有关。父母把自己想法往往变成控制孩子思想倾向的工具,是我们把孩子拴得太紧了。重要的是,应把孩子当做一个“人”,一个具有思想和dú • lì意识的人。而不是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在受父母的控制。
父母犯哪些错误呢?只是陈述,而不是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意见,这样的话,孩子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侵犯。比如,孩子在学校挨了老师批评,放学回到家沉默寡言时,你说:“振作一点,老师的意见并不代表是正确的。”或许你说的很对,但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侵犯,觉得你在居高临下地可怜他。父母应该创造一个互动的气氛,然后问孩子:我可以问一下关于你的事情吗?如果得到孩子肯定的回应后,再从自己观察的角度提出问题:“我注意你一直沉默,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令你不安?可以和我谈一谈吗?”
孩子不喜欢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作为父母的谈资,所以,父母还要营造让孩子放心的氛围。是否告诉你,由孩子自己决定。他如果知道你在关心、倾听并肯定他,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或建议时,就会很乐意与你分享他的孤单和悲伤等情绪。
孩子对你放弃了戒心之后,一定会告诉你困扰他的原因。这时,你可以流露出非常感兴趣的神情,让他知道你很理解他。如果孩子守口如瓶,不满意表达,你就需要咨询一下专业人士了。
当你不得不对某种不可接受的行为提出反对时,同样不要采取批评的方式,要加入个人的感**彩,比如说:当我听说你做了蠢事后,我对你伤心、失望到了极点。
许多人担心这种方法会剥夺他们维护道德的权利,事实却恰恰相反,运用这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话语,能够更有效地表达你的价值观。因为被你的个人情感所感染,你的配偶、孩子或朋友不会觉得受到威胁,只会因你的沟通而感动。
请牢记,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的情感和言行被另一个人控制时,他就会感到耻辱,从而自觉地启动防卫机制。
父母与孩子沟通就不要有任何其他形式的企图,且态度友善,而不期待任何回报。这样,孩子就会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方式接收和表达自己的信息。他可能大笑,他可能沉默如金,他可能暴跳如雷,他给你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