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放弃说教,选择引导

在亲子沟通中,不论你的话有多么动听,多么发自肺腑,它应该是双向的。否则,你只能一再地在孩子面前卖弄你的口才了,而孩子却一点不以为然。父母在寻求孩子的合作时,要与孩子对话和交谈,尤其避免教条式的说教。

教育孩子不是这样的:我们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他就乖乖地去做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在满足自己疑虑后,依靠自己的想法去做。

我们的三口之家是一个比较开放和民主的家庭,孩子享有很多自由,比如,可以和父母通过沟通满足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可以开玩笑。

一天,我下班回家后,发现孩子,心事重重的样子,这是与往常大不一样的。我好像没有发现什么似的,而等他“不打自招”。良久,孩子带着一种神秘而紧张的表情坐下来,结结巴巴地对我说:“爸爸,我错了。”欲言又止,含含混混,我有点急了,有些发火地说:“有话尽管说,‘赦’你无罪。”孩子的声音低低地说:“我初中喜欢的一个女孩子转到我们学校了。”

我这才明白了孩子的意思,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同学了。我大声说:“她转到你们学校有什么错?”停了一会,孩子说:“我现在看到她,心中老是想着她。”我让儿子放松下来,说:“你没有错。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孩子接着问:“那影响到学习怎么办?”我心里立刻火了,心想,就你这点出息。但理智告诉我,教育孩子绝不可以这样。我于是说:“有个老师这样告诉她的学生,先把爱冷藏起来,放在心灵的一个角落。暂时别管它,用心读书,就会渐渐淡下去的。等到考上大学,人也更成熟了,再把它拿出来,让它解冻。”

听了我的话,他使劲地点头。让我们得以安心的是,孩子从那以后,安全地度过了萌动的“季节”,并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大学门槛。

没有电闪雷鸣,也没有苦口婆心地做孩子的工作,只引导了孩子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爱一个人,便解决了孩子的问题。

孩子如果需要征询你的意见,谈谈对事情的看法时,你可以主动问问他,是否需要你的建议,以尊重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每当孩子考得很糟的成绩单发下来,回到家,就会担惊受怕。如果你是一个有修养、懂得一些家教知识的父母,可能不对孩子打骂,但在情绪激动之下,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一番说教,说他应该如何努力,如何把功课放在第一位等。其实这时倒不如简单地问一下孩子:“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考得这么糟呢?”“你觉得这个成绩如何?”并问问他下次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孩子们不说真话的主要原因是怕让父母失望,并且怕给自己惹麻烦。父母应告诉孩子诚实是尊重的一部分,犯错误没有关系,只要他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可以一起商量怎么弥补这些错误。孩子往往会接受这样的想法,并且从那以后再也不怕说真话。

在生活中,你与其“命令”你的孩子,必须立刻地把床铺收拾得井井有条,不如告诉他那样既影响了卫生,又对健康不好,可能得皮肤病等之类,让他自己意识到按时作息和注意卫生。通过了解,你可能发现他做事不够勤奋,或者生活不够条理,或者他希望自己学习累了,随时可以小憩一番,而不用老是把被子叠上再铺开,铺开再叠上。了解这样的信息可以帮助解决他的问题。否则,既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又容易树立家庭矛盾,影响亲子关系。

不要单刀直入。人是具有感情和喜好忌讳的,单刀直入的处事方式有时看起来直达问题的核心,但如果不符合人的喜好,将直接被拦在外面。

引导孩子。作为父母,要想解决困扰孩子的问题,这是要避免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可以问一些中肯的问题以引导孩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孩子如果自己能找到答案,这一过程会更加具有主动教育意义,这是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而不是你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