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长风破浪会有时 时来

一炷香时间,他就收拾好了,上了马车,跟着宫里派来的内侍走。

国朝规矩,除皇帝特许外,任何人不得在宫内坐车,轿子,骑马等方式穿行。

穿永乐门,恭礼门过门下省,史馆,再越虔化门,转立政门过万春殿,再出神龙门转神龙殿,过宴安门就到了宴安宫——皇帝的日常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宴安宫外跪着朝中大臣,萧璟清晓得,皇帝的情况不是很好。

外头的大臣们见到萧璟清,并未起身行礼,只是低头示意,萧璟清向来不计较这些虚礼,也就摆摆手免了。

内侍引着萧璟清过正殿明间往东暖阁的随安堂去,萧璟清看见明间跪着几位重臣,东暖阁里跪着皇帝的嫔御,重臣们尚且未如何,里头莺莺燕燕的嫔御倒是先哭了起来。

此起彼伏的哭声,仿佛在昭告着皇帝已经无力回天,现在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果不其然,皇帝就躺在里头的软榻上,虚弱得像一团云,随时都会散去的样子。

随安堂里站着的人有些多:温皇后,一干内臣女官,却不见太后。

温皇后有些憔悴,脸色苍白,眼框红了一圈,发髻梳得整齐,还有一绺秀发别在脑后,不难看出是临时梳好的。

萧璟清作了个揖:“臣弟萧璟清见过皇兄,皇后娘娘。”

温皇后缓了口气,忙抹了眼泪:“免礼。”

萧璟清见皇帝还在沉睡,便自觉地站到一边。

没多久,皇帝就醒了,挣扎着坐起来,温皇后忙扶起他,在他身后垫了几个软枕,掖好了锦被。

“六弟来了?”皇帝有些虚弱,连带着声音也是软绵绵的。

“皇兄,臣弟在。”萧璟清作揖道。

他又看向周围,神色黯然:“母后……母后她没来么?”

温皇后低下头:“母后说她批完折子就来看陛下,让陛下无须担心国事,有她在,陛下安心养病即可。”

“你去……咳咳咳咳……咳咳咳”皇帝刚想说话,就猛地又咳了几声,心疼得温皇后眼泪珠子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止不住地流。

“罢了……”皇帝摆了摆手。

外头的嫔御似乎是听到这一阵咳嗽声,哭泣的声音又上升到一个小高潮。

“十安,她们……可是在哭我?”皇帝抬头望着温皇后,凄苦一笑。

温皇后眼眶噙满了泪:“妾身立刻出去提点提点她们。”

温皇后效率极快,一出去就把她们镇住了,不敢大声哭泣,只剩下低声抽泣的声音。

皇帝一边咳,一边挥手让内臣们下去。

“皇兄,有何吩咐?”萧璟清低下头。

皇帝思量半晌,开了口:“六弟,我……我自知对不住你……母后……母后也对不住你,我们一家……亏欠了你许多……可以是……咳咳咳咳……如今的我,怕是已经无力回天,可怜了十安,没能诞下皇子……”他有些伤感。

“一旦我驾崩……朝中定会为了皇帝人选一事,争论纷天……咳咳咳咳……我晓得,你的才能,你为了自保,一直掩藏自己,这个我能理解,若不出意外,你会被宗室推选为帝……”

萧璟清忙到:“璟清不敢。”

皇帝一笑:“你不必推辞,你是祖母抚养大的,祖父对你又远远好过我们几个兄弟,父皇虽不大宠你,但为了祖母,也没对你太过冷落……咳咳……朝中大臣办事能力虽不强,但见风使舵的能力倒是极强的……但我只有两点要求,你一定要答应我!咳咳咳咳……”

萧璟清神色复杂地盯着他,良久才道:“好。”

皇帝舒了口气,双手撑在榻上,身体前倾,看着萧璟清的眼睛:“第一,”他深吸了口气“虽然母后平时不待见你,也总排挤你,但她终归是太后,你名义上的母亲,你若实在看她不顺眼,让她迁居别宫就是。”

“可以。”萧璟清答道。

“第二……”他的耳朵泛起微红,目光飘向门口“我若走了,十安必然觉得孤苦伶仃,你要好生开导她,莫让她为我殉了葬。”

“好,”萧璟清看着他的眼睛。

“但你就真的如此相信我?”

皇帝靠在软枕上看着他:“我如今能相信的也只有你咳咳咳……”

萧璟清微微一怔,随即扬起笑:“是。”

皇帝欣然道:“罢了,我累了,你且出去吧……顺便……咳咳……帮我把太傅,六部尚书叫进来,我有话吩咐。”

萧璟清答了声:“是。”就出去了。

萧璟清叫了几人进去后,就跟着宗室大臣们一同跪在宴安宫外的“蝠寿万年”石砖上,石砖上的雕刻格外得恪膝盖,也不知那些大臣是如何坚持下去的。

御医陆续退出,里头的嫔妃似乎哭得更大声了。

在跪了大半个时辰后,里头传来内臣尖细的声音:“陛下龙驭宾天了……”

“陛下……”里头的嫔妃的哭声震天仿佛要直上云霄,从今日起,她们便是大行皇帝的遗孀了,此后生活只有三条路,一则没入崇圣护国寺,为国祈福;二则加冠尊号移居别宫奉养;三则是随大行皇帝殉葬。

萧璟清随同一干宗室大臣俯身下跪。

身边仿佛有一点淡淡的脂粉香掠过,便是一声无比凄凉的叫:“皇帝啊……”

宫城的角楼撞起铜钟,四下,一下一下都撞在在所有人的心中。

他们知晓,一代天子已然逝去。大行皇帝福薄,没能留下子嗣,各人都在盘点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崇政殿中,太后坐在上首,摸着眼泪:“大行皇帝走了,礼部定议,要辍朝二十五日,禁止音乐嫁娶。”

坐在软榻之上的太师高平拱了拱手:“启奏太后,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后缓缓吸了口气,平复心情:“太师为三朝元老,但说无妨。”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未能留下子嗣,理应在宗室中挑选一人,继承大统,以安民心。”

太后抹了眼泪,思索了一会儿,抬眸扫视座下众臣:“按礼法来说,应当立大行皇帝的弟弟康王为君才是,你们说呢?”

还是礼部左侍郎的刘治平道:“德宗皇帝的诸位皇子中,穆诚王,肃定王虽然年长,却早随神宗皇帝薨了,康王年幼,且玩心极大,恐怕难以治理朝政,不宜立为君,靖王身在边疆,此刻赶回来却也已经迟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理应立端王为君。”

太常寺卿李进沉吟道:“若以年长,则端王为君,若尊循礼法则是康王为君,我朝并无嫡子长子继位的规矩,理应遵循礼法,由大行皇帝的亲弟弟继位。”

正说着,康王就闯了进来:“母后,儿臣可不愿当皇帝……”

太后脸色一变:“胡说什么呢?快出去!”

康王行了个礼:“诸位大臣都知道我天性不喜束缚,乐于嬉戏,论文,我比不过端王兄,论武,我比不过靖王兄,论治国我又远远比不上皇兄,若论起当皇帝,我还不如建牙开府,乐得自在。”

太后脸都气绿了:“你……”

刘志平淡淡道:“都是德宗皇帝的子嗣,天家龙子,原不必如此说。”

“只是神宗皇帝曾言道端王是个有福气的,如今若论起……”

“传太皇太后口谕”俞成突然就进来了,太后忙起身下阶,与臣子们一同跪在地上:“传太皇太后口谕:端王是老身一手养大的,品性才能也还过得去,昔年神宗还想过要立他为皇太孙,只是后来走的匆忙,没有立成,如今再看,皇帝的宝座若由端王继承,算是遂了神宗的心愿。”

众人齐齐称是。

俞成进来传了口谕就退出去了。

太后手撑着额头轻叹一声:“也罢,既是太皇太后的意思,那就端王继位吧。”

门下侍郎梁卞道:“遵旨……”

太后使了个眼色,李进随即道:“太后,端王他年岁虽长,却毫无治国经验,理应由太后垂帘听政,身体力行,仔细教育才是。”

高平脸色有些阴沉,拄拐在地上敲了两下,颤颤巍巍站了起来:“我等内阁大臣虽老,却也不是老到走不动了,处理不了政务,六部官员也都还在,没必要劳烦太后再费心了。”

太后气的牙根都发痛,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随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