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年议事剑南定策

大昭永昌元年。一月十三。

剑南道节度府。

各司主官及校尉以上武将齐聚议事厅,节度使杜玉成召开年后首次议事。

“诸位同仁,今首次议事,即剑南道今后何从?各司各营主官均可畅言,所有良策本使会采纳。为朝廷计,为剑南道计,本使不计言失之过,各位可讲心中所想,不必有忧。”这位节度使开口讲明今天议事就是要为剑南道今后发展方略进行讨论,也是发挥各官员的主动性。

长史李长亭出列道:“大人,我剑南道钱粮均不足,当下应多备粮食,着重农事生产,以保民有粮吃,不至于闹祸事。”

礼政司司长顾明光道:“大人,教学书舍现均已荒废,重振已刻不容缓。”

吏政司司长卫启功道:“目前五府六十三县,官员严重缺失,需调派官员任职,而现在无人可派,急需解决。”

户政司司长毛柳生道:“户政余钱不多,需再行征税以解目前之困。”

紧接着,兵事司司长钱顺真、工事司司长熊大力、刑事司司长邢开等人也都说了各司职责内的现实问题。

杜玉成坐在案首,眉头挤出个川字,显然这些人说的都跟他提的‘策’关系不大,但各自讲本分内的事,也无错,但这千头万绪,这些高位之人尚没有一个能站在高处看问题,他们讲的这些听着都是个难字。

相比于施刚、石玄正两人年前所说的,心中充满期望,浑身也有劲,虽然也是有难处,但至少对将来的发展有个大概的雏形,尽管都是关于成军的事,但也有涉及政事。

长史李长亭见杜玉成脸色不对,知道这些这些都不是节度使大人所期望的,所以他赶紧开口道:“大人,目前朝局多艰,朝廷对我剑南道已无力关注,时下众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我们要自力更生,自求发展,不能指望朝廷了。”

李长亭不愧是长史,以前剑南道有什么事都是上奏,能要钱的要钱,要人的要人,不管给不给,都得有个诉苦的地方,可现在这情形,不靠自己想办法就彻底没招了。

“李大人说的极是,以前我们向朝廷要人,朝廷也不给答复,就拿这兵器来说,我们这新兵营的新兵都是拿着木棍在训练,我们自己搞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了制造,朝廷一把刀都不给我们送来,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施刚最清楚军中的事。

“没错,现在朝廷不管是政事还是军事,都没能给予我们什么帮助,所以李大人所说我们要自力更生自求发展,我深感赞同!”兵事司司长钱顺真说道。

“是啊,现在已没朝廷援助,我们自己想办法!”

其他人你一句,我一句,但都比较赞同自求发展的思想,这思想统一了,后面的事就比较好议了。杜玉成的脸色也开始好看起来,他在朝廷见官员不齐心、相互攻击的太多,吵吵闹闹上朝,最后没定一事并下朝。

所以大家在这事上能有个共同的认识,说明大家还是做实事的,不是浮于表面,大家也没相互扯皮推诿,这让杜玉成老怀欣慰。

杜玉成是个实干家,在他手下要想偷奸耍滑可是不行的,而且他用人也不会选那样的人,你可以没多大能力,但绝不能耍嘴皮,而且还得要忠于朝廷。所以剑南道整体太平,在这纷乱的世道已是难得的桃源之所,因而有其他府道的人才会逃难而来。

“各位,自力更生,自求发展,这是一定的,朝廷南迁后,我们原来就离京都距离远,现在这距离就更远了,这以后朝廷有什么我们也很难第一时间知晓。这万事总是需要人来做,我们剑南道不靠外力,也能支棱起来。”杜玉成颇有信心的道。

“谨遵大人教诲!”长史李长亭躬身道。

“谨遵大人教诲!”其他人也跟着一起道。

“诸位,外面是怎么样的我不管,我们还是要想想怎么自力更生,我们这五府六十三县将近百万人,还有那么多的土族人,这政事和兵事都需要我们理出个头绪。”杜玉成概括了一下说道,对于如何群策群力,他是有经验的。

接下来的讨论也是比较热烈,大家发言,气氛融洽,但这你说的有道理,我说的也有道理,但就是没讨论出个所以言。

杜玉成看着这些同臣属说的没有石玄正和施刚讲的那么出彩,没有说出关键,虽政兵有别,但这关键的头绪要理出来,正所谓‘车无马不前行’。

“各位,今日上午这议事就先到此,各位的意见都有文书记录,我们下午继续。”杜玉成见议事时间也快到中午,大家说的也都基本说了,便也停止了议事。

“大统领,你下午把石玄正那小子带来,让他给这些老家伙说说,到时候我来拍板做决定。”待其他人都离开议事厅后,杜玉成对后走的施刚说道。

“诺!”施刚答道

下午,剑南道节度府议事厅。

虽然大家都知道石玄正是大统领施刚的女婿,但这样的高层议事他可没什么资格在这里,所以,一个个都大感意外。

“诸位,上午的议事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呢我请这石玄正来给大家讲讲他的一些看法,你们都知道他是施大统领的女婿,你们军中的校尉对他也是比较熟悉,他呢,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我们呢也不要觉得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劳’,听听他的想法,或许能为剑南道找到好的对策。”杜玉成开篇打消这些官员的疑惑,只是听听年轻人的想法,也不碍什么事。

大人说说你的想法。”

石玄正出列,躬身谦让道:“各位大人,小子才疏学浅,能有幸在各位大人面前舒展心中所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教一二。”

长史李长亭道:“石玄正,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吧,大家都是为剑南道好,也都不是小心眼之辈,你就大胆的说,我们这些长辈还能与你这晚辈计较不成?”

“玄正,你就说吧,不用顾虑。”杜玉成附和道。

“那好吧,我就在各位大从面前卖弄了。”石玄正清清了嗓子接着道:“为剑南道计,以备朝廷再令兵北上,我们应练出十数万精兵,这兵要掌握于我剑南道之手,方能更好为朝廷出力,不能再把兵为他人所用。”

“这十数万兵马,可是要不少铺粮的啊!”户政司司长毛柳生第一想到的便是他拿不钱啊。

其他人也都开始交头接耳,场面有些闹哄哄。

“肃静!”杜玉成大场喝止:“大家都听他把话说完,这闹哄哄的成何体统?”

这要养十数万的兵马,这些官员不乱上一阵是不行的,听了节度使大人喝止声,大家才停下讨论,大厅又归于平静。

“各位大人,我这样说吧,为剑南道计,可采取‘成军、招贤、纳土、节流、开源’。”石玄正整理了一下思路,把想要说的做了一个大纲主题。

“哦,这怎么说?”杜玉成也理解这字面上的意思。

“这成军便是要以组建精锐营为主,普通营为辅,精锐营分骑兵、重甲、野战、弓兵或是弩兵等,普通营可分为普通步兵、城防、后勤兵等。”

“招贤,便是以剑南道发招贤令,吸引有才能的人为我所用。当然,我们还可以兴学,培养一些我们所需要的人才……”

“纳土,就是我们要完全的接纳土族人,土族人我估计可能会有二十几万人,我们可以新设一县的办法,给土族人自己治理,给他们入籍、兴学,但他们必须服从我们府道管制,需纳粮纳税,让他们入兵……”

“节流,就是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一些薪奉高的可以适当调低,一些部门可归置为一个部门,多出来的人员便可以补充到需要的部门,比如县里的户政与工事合并,吏政与礼政合并,这样就可以精简人员,也可补充到其他部门,等人员充足再行分开……”

“开源,其一调整商税,从商业上增加税收;其二是开荒,鼓励多开垦土地多种粮食,我们剑南道往南往西有很多无主之地,如能开垦出来种上粮食,我们剑南道就不会缺粮;其三就是接纳其他地方的流民来我们剑南道,这样我们开荒就会不断增加人口……”

……

石玄正通篇大论,讲得通俗易懂,军政都有涉及,宏观微观的都有讲到。

“好,玄正讲的很好!就按你讲的来做。”杜玉成听了也是高兴的拍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