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食为政首,粮稳天安
苏云宛闲来无事,便一起走了走。
女眷们所到之处,其他民众无不退至一边,暗暗打量。
其中落到苏云宛身上的目光最多,有那聪慧的,还看出她的气质与当初的吴夫人颇为贴切,真相渐渐浮现在脑海中。
苏云宛不是没发现那些人的目光变化,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眼神,不由浅浅一笑。
见他们为自己勘破某种秘密而暗自骄傲,却守口如瓶没有宣扬。苏云宛便把那十来个人叫到一起,问道:“你们想不想当衙门的公差?”
“想!”能吃上公粮,是平民百姓最好的出路。
“那你们就去找县令大人领差事吧。”
苏云宛说完,便有手下站出来,领着他们去找楚翊。
楚家众女眷看到苏云宛随随便便就给自家六儿子/小叔子送人手,不由心里嘀嘀咕咕。
身为一个妇道人家,不但总是抛头露面,还干涉起政事来,成何体统!
要是这些人六儿子/小叔子用得不称手,还能不能辞了?
苏云宛要是知道她们最后的问题,答案自然是能啊!
她可不相信楚翊会连这点默契都没有。
彼时,楚翊、秦君洛等人在某个作为临时办公点的民房中,致力于将同族同宗之人尽量分在同一块地界。
他们正愁对迁徙百姓的人际关系不熟,工作量巨大时,那十来个冀州本土男子就被送来了。
楚翊询问了他们被苏云宛看中的原因,几人支支吾吾,不敢说出那等秘密。
楚翊又旁敲侧击了几句,心里就有了底。
这些人是秦夫人临时起意,倒是江家更得她信重。
待天刚亮就出发的钟威、姜小六抵达北岭村,来到这临时办公地点,整个县衙班子的六名官员全部聚齐。
楚翊便让人去把江家男儿包括江老爷子全部叫来,问及江家人想不想为衙门做事。
江老爷子及众儿孙面露喜色,当即应下。
他们来到北岭村后,并没有去第一时间秦家拜访。来日方长,眼下就不给秦家添乱了。
即便内心知道秦家会照拂一二,却没想到还能就职于官署,即便是吏职,也是他过去无法触及的高度。
当楚翊告知吏职不再是贱籍,能领取定额俸禄时,更是又惊又喜。
“如今实施高薪养廉政策,我要官府上下一片清明,绝不把捞钱的手伸向百姓,也不借着身份作威作福。”
“您放心,谁要是敢做对不起百姓的事,老朽第一个不依!”江德满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儿孙。
江家儿郎们连声道“不敢。”
随后,秦君洛、钟威、姜小六等人逐一与江家儿郎面谈,给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并分配差事让他们去忙了。
整个江家儿郎受重用的消息不胫而走,令不少家族送礼攀关系,期望能落个好去处。
江老爷子严厉约束家人、闭门谢客,也绝不插手官府事宜。
他的孙子阿江及其师父左庆,和秦君宇一起通过亲兵营考核,成为了秦家亲兵,昨晚请假与他们团聚,同住了一晚。
眼下北岭村的早市行情,秦家西北来的女眷成了中高端商品的消费主力,买下不少或是实用,或是稀奇的东西。
苏云宛只看着没有出手,洛氏强送给她一个刚买下的精致发簪。
渐渐地,人流散去,想买东西的人都已经买了,而某些摊位上,却还剩下或多或少的物品。
苏云宛叫来秦若珊,让她把剩余还没卖完的商品全买下,收入库房留作备用。
楚家女眷暗暗结舌,看着脸上的焦虑之色被欣喜取代,往秦家送东西的人们,心中颇有触动。
很明显,秦夫人暂时用不上这些商品,此举完全是为了给迁徙而来的百姓创收。
一时间,真不知道该怎么看待苏云宛才好。
而苏云宛却并没有她们所想的那般无私,她只是习惯了囤积货物,再多也不嫌多而已。
休息闲谈的时候,楚夫人先是关心苏云宛的双身子,而后说起育儿经,最后话题一转,问起秦君宇的近况。
提及儿子,林氏立即将话头接了过去。说起儿子的各种孝顺、努力、上进表现,脸上的骄傲一览无遗。
楚夫人恭维应和了几声,林氏很是受用,还让楚夫人放心嫁女儿,她儿子必定不会输给西北的秦家儿郎。
说到这,洛氏猛地咳了一声,目光暗含告诫:“四弟妹,咱们秦家的儿郎,就没有哪个是不好的。”
苏云宛接着洛氏的话,对楚夫人道:“等下次君宇回来,就让他去您家拜访,请他的岳父大人多多考教。”
“考教谈不上,倒是可以让君宇和我夫君以及家中几个小子好好喝一杯。”
洛氏应爽朗笑道:“那我们得多找几个儿郎陪同宇哥儿一起登门拜访,否则他一个人,定会被灌醉。”
上厅里欢声笑声不断,直到时候不早了,楚家女眷起身告辞。
众人将她们送至大门口,又寒暄了好一会儿,才目送她们离去。
两家接触下来,楚夫人完全没有提起亲事。但有些话完全不用明说,从她提起秦君宇起,秦家众人便明白了她的未尽之言。
楚家女眷走后,洛氏对苏云宛道:“宛宛,你快去歇歇吧,我和四弟妹回房说几句话。”
苏云宛点点头,看着她将林氏拉走,正要回屋,就听见熟悉的声音:“宛宛!”
回头一看,秦君屹从齐家回来了。
靠近后,他拉起苏云宛的手,轻声道:“齐太傅用了你的药,状态好了许多。”
“那就好,你们谈得怎么样?”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苏云宛眉眼一挑:“真这么夸张?”
秦君屹笑而不谈,只道:“齐太傅强调了一点,食为政首,粮稳天安。”
“如今以农立国,确实储粮可安天下。为了不误明年的农时,这个冬天恐怕有得忙了。”
说到这,苏云宛问起铁匠人手。
秦君屹道:“我极力争取,州牧仍只给了八名铁匠。倒是我二叔那边招揽了西北兵工坊自家培养的精锐,他们中不乏有会打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