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攻克华沙,6军参谋部新设了1个华沙集团军负责统筹华沙方向的进攻行动。
你说为什么不让a集团军直接进攻华沙?拜托,a集团军50万人去打1个城市,未免太奢侈了。
而且德军还忙着要占领波兰的其他徒弟,因为东边苏联红军也在攻城拔寨。
跟历史上不同的是,这1次苏德对于瓜分波兰的协定是谁打下来的土地就归谁。
所以说,对于进攻速度就有相当高的要求了。
当初签署这个协定的时候,双方多少还是有1些展示肌肉的想法,因此在进军速度上就刻不容缓。
比如说苏联红军就给进攻波兰的部队破天荒的装备了大量卡车。
这些部队的装备都是从其他部队中抠下来,集中装备给他们的,为的就是迅速拿下波兰东部的土地。
德国人就更不用说了,在完成了对华沙的合围之后,他们用步兵代替了之前的装甲师负责围困。
装甲部队则是继续进攻向波兰东部进发。
按照6军统帅部的要求,德军应当拿下比亚伟斯托克—布列斯特-卢布林-利沃夫1线以西的土地。
这已经是超过波兰百分之6十的领土了。
虽然说装甲部队在野外的推进并不算困难,但是那些城市他们不可能都绕过去。
除非你能接受你行进部队的后方有1堆敌人的钉子,而且这些钉子说不定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跳出来给你来1下。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没有直接攻打莫斯科而是先拿下基辅。
因为基辅守军随时威胁着德军进攻方向。
所以必须要扫清这些障碍。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只要留下1部分步兵看好这些守军就足以了。
德军对上波兰在兵力方面有优势,自然可以完成这个计划。
所以我们看到德军在装甲部队合围之后没有急着歼灭敌人,而是留下1支部队负责围困,剩下的部队继续进攻。
这样大大加快了推进速度。
当然这样也是有风险的,如果对手是苏联斯特拉瑟是不敢批准让德军这样做的,尽管这个方案是曼施坦因提出来的。
不过对上波兰的话德军还是有这个底气的。
回到华沙方向。
华沙集团军总指挥莫德尔此时正在他的指挥部里,莫德尔把他的指挥部搬到了距离前线更近的地方。
虽然他的参谋极力反对他这样做,但是莫德尔给出的理由是只有更近距离观察战况才能方便指挥。
好吧,还有1个理由就是第1个进入华沙的将军这份荣誉莫德尔说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1场战争中很多时候占领1个国家的首都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所以攻克华沙跟击败1个国家的意义类似。
莫德尔参军不就是为了报效祖国还有荣誉么,现在这些东西都摆在他眼前。
倾听着德军炮兵轰击华沙的声音,这对莫德尔来说如同天籁之音。
“我们过去3天伤亡1084人,敌人抵抗的比我们想象当中的要顽强。”
参谋拿着1份报告有些忧心忡忡。
此前他们a集团军都没有打过巷战,在攻击华沙外围阵地的时候伤亡还不算大。
因为有空军和炮兵的掩护,敌人又缺乏足够坚固的阵地。
但是随着战斗的深入,当德军推进到市中心时,伤亡就开始飙升了。
华沙市区虽然也被德军炮兵和空军光顾了1遍,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不可能就这样被夷为平地。
往往1轮轰炸下来只会留下1地的废墟,波兰守军可以借助这些废墟进行防御。
他们完全可以从各个可能的地方跳出来射击,有时候是窗户,有时候是阳台。
面对这种神出鬼没的敌人德军也很头疼。
如果不是因为华沙守军兵力不足,恐怕伤亡会更大。
“知足吧,我们3天只损失了1千人,这放在欧战可能还不够1次冲锋的。”
作为经历过1战的将领,莫德尔对于这种规模的伤亡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
“可是我们完全可以对华沙围而不攻,这样敌人也是要投降,而且伤亡更小。”
在参谋看来,既然华沙已经被合围了,敌人又得不到支援和补给,只要他们1直围困,总有1天要投降。
“不要忘了,我们在西边还有敌人要解决。
击败了波兰,我们就要调转方向去对付英法了。”
莫德尔提醒参谋时间久了容易发生意外。
“是我思虑不周了。”
参谋检讨。
“不,你能关心部队的伤亡,这1点非常好。
只不过我们有时候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伤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为了什么而付出伤亡。”
莫德尔不是不在意部队的牺牲,只是在他看来,为了全局的胜利牺牲1部分人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包括他自己。
“我明白了,将军。”
参谋严肃地说道,看起来他已经理解了莫德尔的意思。
“很好,我们已经占领了1半的华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加快进度,把剩下的地区也都给占领!”
莫德尔看着地图准备研究下1步的作战计划。
【作者题外话】:补了1章,还有1章明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