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游船上帝后独处,保成主意

游船在河上走着走着,康熙和允昭在船内相拥而坐,静静地观赏着风景,悠闲自在。

河岸上聚集说笑的人群、河里游着的一队野鸭子、河上搭建起的拱桥、沿河生长的花草树木……每每遇见有趣的,说说笑笑。

直到用午膳的时候,允昭还沉浸在那种闲适的状态中,看着满桌小巧精美的吃食,心情更愉悦了。

“昭儿,尝尝味道可合心意,朕特意命人从江南有名的酒楼买了送过来的。”

上次和昭儿游玩,他看得出来,昭儿更喜欢和他,只两个人,一同用膳,偶尔还会露出小女儿家的姿态,鲜活许多。

此次午膳,他便安排在了游船上,只他和昭儿两个人。

只见昭儿眉眼弯弯的,眼里满是期待,便知道昭儿是欢喜的。

“好,臣妾谢皇上费心安排,臣妾很喜欢。”

“昭儿喜欢就好。”

允昭欢欢喜喜地将每道膳食都尝了尝,吃到好吃的还会夹给皇上。

见允昭用得欢快,康熙一脸笑意。每每见到昭儿愉悦的模样儿,他都觉得心里舒坦的很。

果不其然,允昭吃多了。

允昭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夸赞道:“皇上,您选得这几个酒楼一定很有名,生意很好,臣妾都吃撑了。”

康熙不禁笑了,拉着允昭到里间的榻上,轻轻给允昭揉肚子。

“朕方才劝了昭儿三次,昭儿置若罔闻,像个小馋猫儿一样。”

允昭努了努嘴,“皇上,臣妾觉得好吃就不自觉地想多吃些。您觉得不好吃吗?”

“尚可。”

有皇上轻轻揉肚子,允昭觉得舒适的很。皇上的大手暖暖的,力道又刚刚好。

突然,允昭想起此时肚子吃得鼓鼓的,皇上一定感觉到了。

若说赫舍里家的小姑奶奶从小到大始终在意的一件事儿是什么,那便是美。

允昭默默地看着肚子,然后轻轻吸气,将肚子收了收。

康熙自然将允昭的小表情看在眼里,不禁乐了。他的昭儿,偶尔像个未出阁的小姑娘一样,可爱极了。

康熙低头亲了允昭一下。

允昭正吸着气呢,突然被亲,便不自觉地呼出了气,懵懵的。皇上怎么突然亲她。

“皇上,您怎么突然……”

“突然想了。”

“……”

注意力再次回拢以后,允昭又开始默默吸气,不料皇上又亲了她一下。

“皇上…”好吧,她不问了,她知道,突然想了。

“昭儿总吸气做什么,朕与昭儿多年夫妻,早就对昭儿一清二楚。”

允昭脸微微红,“皇上,臣妾好了,您别揉了。”

康熙手上动作停了一下,又继续揉,“昭儿,别糊弄朕。”

“皇上,臣妾吃得太多了,肚子鼓鼓的,不好看。”

说完,允昭便不错眼的看着皇上。

康熙亲了下允昭的眉心,“朕不觉得,朕觉得昭儿非常可爱。”

“皇上,臣妾都是三个孩子的额娘了,怎么能用可爱这个词呢?保成都不让用这个词了。”

“保成是男子,自然不喜这个词。昭儿不一样,昭儿在朕眼里,始终是可爱动人的。”

“昭儿可能没发现,音宁的一些小表情和昭儿简直如出一辙。”看见音宁,就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昭儿。难怪索尼老大人和噶布喇都是严肃的人,提及昭儿却都是一脸温和。

“皇上从哪里看出来的?”她没感觉啊。

“昭儿回去好好看看,就会发现了。”

“皇上,等咱们回去了,胤祎和音宁会不会不认识臣妾了。”

“不会的。”

“皇上怎么这么肯定?胤祎和音宁那么小,长时间不见,忘了也很正常。”

“昭儿可能不知道,临行前,保成特意拿了一幅画去了皇额娘宫里,得到皇额娘首肯后还挂在皇额娘宫里,昭儿猜是什么画?”

允昭试探道:“皇上,不会是您、臣妾和保成的画像吧?”

“昭儿聪明。”

“皇额娘竟然同意了?”在太后宫里挂皇上、皇后和皇子的画像,这像话吗?

“皇额娘乐不可支,还跟朕说保成机灵,保证会每日让胤祎和音宁看画像,定然让胤祎和音宁记得皇阿玛、皇额娘和皇兄。”

“皇额娘开明。”也就皇额娘这性子,能允准了这种事儿。每日打开看看也就算了,还挂上。

“臣妾多给皇额娘备些礼。”皇额娘纵容着他们,他们也该好好孝敬皇额娘才是。

“可。”

说着话,两个人便睡着了。

睡醒后,康熙和允昭养足了精神,收拾了一番,便下了船。

康熙带着允昭从一家酒楼的后门进去,到了顶层的雅间中。

允昭坐下后从窗户看下去,很是热闹,不禁赞叹道:“皇上,这个位置真不错,足以观全局。”

“昭儿所言极是。”

允昭兴致勃勃地看着下边,有朝气蓬勃的学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皇上,这些人为何都聚集在此。”

“每年,此地都会有两次辩论。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是因为聚集而来的不仅仅是学子,许多博学渊源的名士也会来此,可以说是江南文人学子的盛会。”

“皇上,保成他们在吗?”每年有两次,他们遇上了。她可不相信是碰巧,定然是皇上特意安排的。

“朕安排了裕亲王带保成他们出来,此时应该也在附近一个酒楼的雅间当中。”作为皇子,自然不能错过这种盛会。此时在江南,也确实是他特意安排的。

“皇上,要不要和他们一起。若是保成他们有什么想法,皇上也可以随时指点。”

“不必。朕都会知道的,不急于这一时。今日说好的陪昭儿。”

允昭冲康熙甜甜一笑,随即又将视线转向下边。

下边已经开始了。

一位颇有名望的老者简单说了几句以后,便引出了今日的题目。

在短暂的沉默以后,便有学子跃跃欲试。有了第一个,便陆陆续续有人说出自己的见解。

每当有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很安静,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气氛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