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划分东瀛行省,高丽承宣布政司

冯胜带着数万兵马,直奔东瀛王都。

在那里,将举行受降仪式。

足利义满被活捉后,本州岛也就没了战斗力。

所有的士兵都被足利义满调去了九州岛,此时的本州岛几乎相当于是一座空城。

面对强大的明军,所有的城池纷纷投降。

冯胜没费一兵一卒,直接抵达了东瀛王都。

草草举办完受降仪式后,东瀛彻底灭亡。

现在摆在大明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定义东瀛。

直接当做一个省?

有些不太合适,毕竟东瀛很大,这样做不利于管辖。

一番商量过后,决定把东瀛划分为四个省。

为了平复民心,也是为了保证东瀛的稳定,朱雄英选择保留了东瀛天皇。

不过天皇的传承,都需要大明敕封。

说简单点,就是傀儡天皇。

至于幕府,自然是要撤掉。

……

李成桂投降了。

在得知东瀛被灭的消息后,李成桂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选择了投降。

他的脸色凝重,仿佛承载了沉重的历史使命。

双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那是无奈也是决绝,更是对未来深深的忧虑。

“别挣扎了,投降吧。”

他的话语虽轻,但却像巨石般压在众人的心头。

在他的计划里,就算是东瀛兵败也可以跑到南洋。

但东瀛败的实在是太快了,快到李成桂都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

在他的设想里,即便东瀛战败也不可能沦落到如今这种局面。

本州岛陷落,足利义满更是被活捉。

李成桂也不想挣扎了,他所有的后路都被东瀛给断送了。

“父王,我们还有机会,绝对不能就这么轻易投降!”

“只要我们往海上跑,大明不可能抓的住我们!”

“我们现在有钱,有船,为什么不能去南洋?”

“我们肯定还是有一条活路的!”

“父王,千万不能自暴自弃啊!”

李成桂的次子李芳国说道。

前些年他的长兄死了,眼看着就能顺利继承王位,结果现在父王却要投降,他当然不能接受。

“唉,没用的。”

李成桂叹气道。

“就算你想走,底下的大臣答应吗?”

“你去听听,他们已经在商量怎么把咱们两个献给明军了!”

“不光是他们,就是底下的士兵也都是这么想的!”

“如果东瀛能多坚持一段时间,我们都不会是如今这个局面,但现在大势已去,无论我们怎么反抗都没有用。”

李芳国如坠冰窖,连退几步跌落在地上。

“不,父王,我们绝对还有机会!”

李成桂并没有理会自己的儿子,反倒是转头朝赵狗儿说道:

“赵狗儿,你跟了我也有好几年。”

“这几年我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是我心里有愧。”

“等到明军赶来时,你就拿我的脑袋去换功劳的,也算是我最后能给你的了。”

“当年你救我一命,我一直记在心里,如今也到了该报答你的时候。”

赵狗儿听后感情有些复杂,迟疑片刻后,开口道:

“大王,其实我是大明太孙殿下的人。”

“当初救你,也只不过是为了好向上面交差。”

赵狗儿还是决定如实相告。

这么多年,李成桂对他确实不错,吃的喝的玩的一样没少过。

说完这句话后,赵狗儿如释重负。

李成桂有些诧异,但很快大笑着回道:

“罢了,罢了。”

“你是大明的人更好,这样也不会再有性命之忧了。”

“当初蓝家庄席卷高丽时,我就应该想到这商会和太孙有联系。”

“果然,我还是斗不过大明。”

“只可惜,直到临死前我都没有见上大明太孙一眼。”

赵狗儿虽说是朱雄英安插在李成桂身边的卧底,但对李成桂还是有一定感情的。

“大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如今高丽的王室已经断绝血脉,大王你就是新的高丽王,大明即便占领了高丽,肯定也不会危害大王你的性命。”

“到时候,虽说没有现在威风,但起码能保住性命。”

赵狗儿劝说道。

事实也确实如此。

大明即便是占领了高丽,也绝对不会对李成桂下手。

对于这些小国的王室,采取扶持傀儡才是最好的政策。

一来可以安稳人心,二来可以对权力的交接进行一个过渡。

像安南的王室,东瀛的足利义满亦是如此。

“哈哈哈!”

“完全没有必要了,如今我已经六十岁了,说实话,我已经活够了。”

“日后即便是能活命,多半也是当个傀儡,倒不如慷慨赴死,在史册上也能留个清明。”

“倒是有件事我想拜托你,希望日后你能对我的后人多多照顾。”

李成桂用卑微的语调请求道。

赵狗儿摇头道:

“大王,你还是好好活着吧。”

“这件事,我不能答应你。”

李成桂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这时,宫外也传来了马蹄声。

李成桂知道,这是明军来了。

面对强大的明军,朝堂上下无一人抵抗,直接就地而降。

洪武三十四年。

高丽,东瀛全部归属大明。

在设立东瀛四行省之后,又设立了高丽承宣布政司。

高丽的地界并不大,一个行省差不多就够了,并没有像东瀛那样分成四份。

两年之内,大明的疆域几乎是扩大了一倍,这也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新的疆域自然需要大明派遣官员管辖,以保证权力的稳定。

原本就不够用的官员,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占城,高棉,暹罗,东瀛,高丽。

未来还会有吐蕃,天竺等等小国。

这里的官位加起来可能要比大明官位的两倍还要多。

直到洪武三十四年,大明已经派出去了所有的候补官员。

为了弥补空缺,朱雄英只得将大学毕业的第一届学生破格升为候补官员派往各地。

教化这块,主要还是通过读书人来完成。

大明对愿意前往外地教书的老师进行了一个很大的补贴,像是路费,生活费什么的全都由大明负责三年。

除此之外,每到年底还有一定的津贴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