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宋忠的汇报,朱元璋笑着说道:
“看来咱的决定是对的,幸亏没有提前定下。”
“看这个情况,很多百姓都去钱庄把钱取出来了。”
“取出来好,这样百姓吃亏的就少了。”
“明天的早朝,估计会有很多大臣上奏此事。”
钱庄主要关乎的还是民生问题,对朱元璋自然没什么影响。
不过就现在来看,若是直接定下钱庄一事肯定会掀起不小的风波。
朱雄英笑着说道:
“很多大臣肯定会请求遏制谣言,在大明民报上详细说明情况。”
朱元璋不满道:
“这些个官员,真是可恨。”
“先前咱已经调查过了,官员的俸禄原本都是发放到大明钱庄的,但这些个官员,全都取了出来转存到其他钱庄。”
“他们不会真的以为咱什么也不知道吧?”
“现在虽说不能把所有私家钱庄给禁掉,但咱们可以先从官员出发,让所有官员把钱都必须得存到大明钱庄。”
“大孙,你觉得如何?”
朱雄英摇头道:
“皇爷爷,孙儿觉得这样做不太好,很有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骚动。”
朱元璋对官员的行为很不满。
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谁都想多拿点钱。
可能是因为童年时期遭这些官员剥削的太过厉害,朱元璋一生对这些官员就没什么好印象。
对大明钱庄,朱元璋其实也没有太过在意。
自建立以后,他就没有再多过问过。
直到前些日子大孙提出要实现钱庄公制,朱元璋才去了解了下钱庄的经营情况。
听完之后,朱元璋大受震撼。
把钱存到钱庄之后,会给一定数额的利息,虽说不多,但苍蝇腿也是腿。
一般来说固定存款都是三年,两万宝钞,三年过后就可以拿一千六百贯宝钞。
也就是说,每年的利钱在三分。
这钱相比于本金其实是非常低的,一些民间的钱庄像四分,五分的都有,一般都要比大明钱庄多。
朱元璋了解到这,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这钱若是都存到大明钱庄,那一年岂不是就要给出好多利息?
这怎么看都是个亏本买卖。
大明的富豪可不少,动辄就是大几十万贯的宝钞往里存。
这样算下来,一年加起来怎么也要给出几百万的利息。
这么说,大孙做这门生意肯定是要亏本。
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朱元璋才彻底明白了钱庄的盈利方式。
首先便是手续费。
存钱当然不收钱,但是取钱可就要收钱了。
如果在同一家钱庄存取的话,那就可以不交这笔钱。
但如果你是跨不同的钱庄取钱时,就得交这笔钱了。
一般都是千贯一钞。
如果距离再远些,就是百贯一钞。
其次就是借贷。
固定存款年四分,而借贷可就是月三分。
如果有人或者有产业做担保,那大明钱庄的借贷只有月一分。
这可比不少钱庄的利率要低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百姓借钱都愿意去大明钱庄里面借。
私营钱庄的借贷,和后世所说的高利贷基本上差不了太多。
由于大明律法并没有在这方面做限制,这些钱庄基本上就是能放多高就多高。
“你说说,咱得钱庄是不是一直都在赚钱?”
朱元璋随便找了个大明钱庄的掌柜问道。
李掌柜急忙回道:
“回禀皇上,大明钱庄确实从没有亏损过。”
“太孙点下后面还提出了房贷,自那之后钱庄的生意便更加红火了。”
朱元璋并不了解这房贷是个什么东西,便更进一步的问道:
“你说的房贷,那是什么?”
李掌柜只好再解释一番。
不管在哪朝哪代,房子都是百姓离不开的话题。
有房才有家。
应天府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房价也一路飙升。
当地的百姓想买套房,不靠贷款基本上不可能。
朱雄英为此贴心的推出了房贷。
首付只需要房屋的四成,剩下的钱可以分好几年还清。
当然其中肯定是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的。
其他钱庄其实也有这项业务,只不过他们和大明钱庄的有所不同。
其他私有钱庄,是必须要百姓全款买下房子后,再利用地契去进行抵押。
而大明钱庄这边,买房时直接就提前把地契给抵押了。
大明钱庄,算的上是良心了。
朱元璋了解完钱庄的事后,对禁止钱庄民营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钱庄牵扯到的人实在太多。
像是民营钱庄,在大明几乎要占到六成以上,甚至还要更多些。
如果一旦下令禁止,所有的钱庄都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烂摊子。
想要完成当中的过渡,肯定需要更好的办法。
“大孙,如果禁止了私营钱庄,到最后留给我们的肯定是个烂摊子,到时候这烂摊子要如何处理呢?”
“这怎么说都是百姓的血汗钱,不能白白让他们吃亏啊!”
朱元璋有些担忧的问道。
“皇爷爷,其实也没有必要过渡担忧,现在的情况,私有钱庄都会慢慢的并入大明钱庄来的。”
“百姓的钱一分都不会少的,到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提高利息。”
“政策一旦颁布,用不了几年大明肯定就会出现一些地下钱庄违法放高利贷。”
“百姓肯定会有怨言,但那些需要借贷的人肯定对此举赞不绝口,毕竟借贷的利率也会跟着下调。”
“政策都不能利好所有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朱雄英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
百姓那边还好说,只要跟他们讲清楚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影响最大的便是那些私有钱庄背后的大家族了。
百姓最担心的,就是钱会跟着私有钱庄一起消失掉。
毕竟这大多都是他们努力了半辈子赚的辛苦钱,保管起来自然是要慎重些。
朱元璋闻言说道:
“好办法,好办法。”
“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毕竟朱雄英是带着后世的记忆来的,对有些事都有着超越时代的认知。
一些简单的手段,便足以达到朱雄英想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