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持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否决了这种做法。
虽说他现在是幕府将军,但权力全都被收缴,在朝堂之上也没有自己的心腹。
父亲一旦被赐死,那自己幕府将军的位置也会被架空。
尤其是东瀛天皇,肯定会趁机掠夺原本属于幕府将军的权力,到时候东瀛又会变为天皇主权,这和足利义持所要的完全不同。
“要是大明太孙愿意收我为义子就好了,那我在朝中的地位岂不是就更加稳固了?”
“定会有不少大臣为此来巴结我,到时候权力便可一点一点的回收到我手中。”
足利义持随口叹息一句,没成想却给了他灵感。
只要符合利益,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足利义持下意识的朝大明太孙看去。
“人呢?”
此时的看台上早已没了朱雄英的身影,转头一看,发现父亲和后小松天皇也全都不在了。
方才思考的太过入神,以至于没有察觉到周边发生了什么。
足利义持有些有些恼怒,如此重要的变化竟然没有一个人通知他这个幕府将军。
朱雄英一身铠甲骑在马上,手持长工,明显是要准备亲自下场狩猎。
在他旁边,站着的是四大藩王以及后小松天皇和足利义满等人,全都是东瀛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样重要的场合,竟无一人通知足利义持。
……
“这还是我见太孙第一次上马,早就听说太孙武艺了得,如今终于是能见上一见。”
朱惘说道。
朱雄英飞身上马,光从姿势便能看出来骑术非凡。
“要是父皇在的话,看见太孙狩猎,肯定会很高兴。”
朱棣接话道。
朱雄英的武力值如何,四位藩王对此也是十分好奇,当年酒楼遇刺,太孙一人挡住了几百刺客,传的那叫一个神乎其神。
但太孙的武力具体到底怎样,他们也全不知晓。
目前军队使用的大多都是软弓,主要还是为了方面骑射。
但四位藩王一眼便能看出,朱雄英手中的至少是两石硬弓。
软弓的普及并不代表硬弓就被淘汰。
硬弓威力大,很需要个人手法,也是最能展现个人武力值的兵器。
对大多数贵族而言,一石弓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毕竟这些贵族常年坐镇后方,不上战场缺少锻炼,自然是拉不动硬功。
两石弓可不是说拉就拉的。
即使放在三国,也只有黄忠这样的大将才能拉的动两石弓。
当年吕布辕门射戟,用的也是两石弓。
在地面拉两石弓都非常费劲,更不用说骑在马背上了。
东瀛贵族见状顿时议论纷纷,他们虽没上过战场,但也知晓两石弓是什么概念。
朱雄英接过弓后,先试了试弓的力度。
只轻轻的一拉,便将弓拉倒极限。
众人见此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见太孙殿下身子单薄,没想到竟有这等力气。
就连徐达都不敢说能轻松拉满二石弓。
足利义满此时内心十分庆幸,还好没有答应波不易刺杀大明太孙。
这等武力,一般的武士怕是根本难以接近。
一百米恰好有一野兔出没,朱雄英眼疾手快抬手便射。
弓箭的飞行速度极快,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箭矢便已经射穿了野兔。
众人汗流浃背。
皇太孙的武力,竟如此强悍。
在大明的军队中,像朱雄英这样的天生神力其实也并不罕见。
像锦衣卫,大明右卫,乃至各个卫所都有这样的人。
但毕竟地位不同。
大明的皇太孙能有如此武力,已经是十分罕见。
足利义满浑身止不住的颤抖,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震惊。
这样的身体素质,在东瀛百年难见。
先前见太孙身子单薄,还在想有没有可能早早病逝。
但如今看来,自己属实是多想了。
这等身体素质,活到七八十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幕,足利义持也尽收眼底,除去震撼,他更多的是兴奋。
一些东瀛贵族对太孙也生出了些许崇拜。
狩猎场内,朱雄英顿时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虽许久没有动手,但技术依然娴熟,往下几发,几乎是百发百中,并且势大力沉,入木三分。
狩猎场内不断爆发出惊呼声和赞叹声,身体素质如此强悍,并且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准度,这已经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了。
足利义满看了一会后心已经凉了半截。
狩猎结束后,所有的东瀛贵族对朱雄英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观。
……
“真可惜,你们没有亲眼看到太孙殿下狩猎!”
“足足两石弓啊,那可是两石弓!!”
“在太孙殿下手里,就如同玩具,轻轻一拉便将弓拉到了极限!”
“这么大力气就算了,后面发生的事更是让人大为震撼。”
大明右卫,一随军将士激动地向战友们讲述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你快说啊,哑巴了?”
“后面怎么了?”
那士兵似乎故意卖关子,停顿了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咳咳咳!”
“那时候,突然有一野兔闯了进来,我们都还没看清,太孙殿下却已经把箭射了出去!”
“那叫一个快啊,几乎是抬手就射,我都根本没有看见太孙殿下瞄准了没有。”
“可谁曾想,就是这随便的一箭,竟直接射穿了那只野兔!”
“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肯定不会相信太孙殿下竟然有这般武力!”
……
关于朱雄英的武力值,很快便在军队之中流传开来。
众人本就对朱雄英的武力值十分好奇,这下让他们彻底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有的士兵都崇拜强者,就连东瀛也不例外。
像朱雄英这等神人,在东瀛绝对比神明。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只有将士,四位藩王亦是如此。
“大侄子竟如此厉害,之前我真是一点没看出来。”
“两石弓说拉就拉,这等力道,我手下的大将都没几个能做到。”
“不仅力道大,准度还高,这上哪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