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案破,直接晋升三品

狄青天很快盯上了独仙居这座酒楼。

王仁去其他酒楼用膳几乎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出来,唯独在独仙居足足能花去一个时辰多一点。

狄青天经过几天的观察之后,直接命人把酒楼的店小二给抓了过来。

王仁数次去酒楼用膳,全都是此人在招待。

在锦衣卫的一番严刑逼供之下,店小二终于说了实话。

王仁每月给他一贯钞,叫他去固定位置取信。

每次取回信来,都要趁王仁用膳时交给他。

……

“你确定他会来吗?”

朱雄英看着狄青天问道。

狄青天双手作揖答道:

“放心吧殿下,他肯定会来的。”

今日上午,狄青天上奏,说已查明刺杀案和指挥使案的真凶。

狄青天给出了确凿的证据和推测。

而最后一步就是请君入瓮。

“一个小小的吏部主事,竟然能调动如此之多的势力为其服务。”

“指挥使案和刺杀案可不是一般的案件,王仁这人真是其心可诛。”

朱雄英忍不住感叹道。

没想到轰动一时的案件,真凶竟然只是一吏部主事。

“狄青天,此事干得不错。”

“本宫早就知道你会查明实情,不负本宫的期望。”

“说起来还真有些意外,你四个月竟就能把此案查明,这些日子可真是辛苦你了。”

“本宫虽没有过问过你,但此案也一直在默默关注,这些日子锦衣卫和治警司全在探查此事,可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收获。”

“像王仁这种老狐狸,想要抓住着实不容易,一般人也根本不会怀疑到他头上。”

“如若不是有你,这案怕是真要成了悬案。”

朱雄英缓缓说道。

他在心里其实是十分满意的。

这案子的难度朱雄英看在眼里。

应天府上上下下有无数官员,想要全巡查一遍肯定不是什么简单事。

而且王仁藏得几乎无懈可击,锦衣卫和治警司连查几遍都没发现端倪。

看来狄青天还真名不虚传。

狄青天听到太孙殿下的夸奖后心里乐开了花,这些日子的苦似乎全都烟消云散。

“太孙殿下过奖了,臣只是做份内的事而已。”

狄青天作揖道。

朱雄英微微点头,问道:

“今年多大了?”

狄青天赶忙答道:

“臣今年三十三岁。”

三十三,勉强还算的上是正值壮年。

以后用得着狄青天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处。

像这种有才之人,在大明实在是太难得了。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二人循声望去,只见王仁被锦衣卫死死按在地上。

此事,终于落下帷幕。

朱雄英摆摆手命人把王仁带回衙门审问,随后转头同狄青天说道:

“青天,明日早朝之后来坤宁宫一趟。”

“臣遵旨!”

……

王仁的事并不复杂,宋忠还未下死手,其就已经全交代了。

他一文官,自然忍受不住这般非人的折磨。

王仁先前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说,但当宋忠的铁棍打在他身上时那感觉就全然不一样了。

“别……打了!”

“我什么都说!”

或许是审过太多嘴硬的人,王仁这般容易拿下反倒让宋忠有些不爽。

能干出刺杀案和指挥使案的大人物,竟如此不堪一击。

“真是个窝囊废。”

宋忠忍不住骂道。

锦衣卫拿到王仁的供词后便开始满大街抓人,朱雄英也没想到现在应天府还存在着如此之多的晋商余孽。

不过好在这两起大案算是正式攻破。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狄青天如约而至。

“狄青天破刺杀案,指挥使案有功,在此着狄青天任詹士一职!”

“正三品!”

狄青天有些意外,这可是三品大官。

朝廷中的三品无一不是朝廷重臣,官龄最少也要十年。

而狄青天入京为官还不到半年,就一步登天任上三品大官。

这在大明可是前所未有的。

朱雄英此举正是要借狄青天来冲击腐朽的大明官场,现在大明的高层实在不具有什么活力,必须要引入些年轻人来作为调味剂。

当然此举肯定也是征求了朱元璋的同意,只凭朱雄英还没有权力任免如此大官。

狄青天颤颤巍巍的接过文书,当下磕头谢恩。

正三品,狄青天只觉得自己在做梦。

谁敢想半年前自己还只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小典史,而今天就一跃成为朝廷三品命官。

……

王朝建立之初,兵力最为强盛。

能打下一片天下来的士兵注定不是等闲之辈。

随皇上征战多年,经验更是老道。

大明现在的兵力就处在巅峰状态。

各大名将齐聚,作战经验十足,再加上朱雄英带来的新型理念,说现在的大明军是天下第一军也不为过。

朱雄英治军,其中最看重的就是气势。

两军对垒,气势往往能决定孰胜孰负。

若士兵全都不认为自己这边能赢,士气低落,那么哪有胜利可言?

汉朝流行着军前斗将,正是这个道理。

打仗只靠一个人是完全不够的,只有所有人凝结在一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朱雄英现在想提升大明军力,只能从饮食和操练方面下手。

论战术等其他东西,他可能不如其他将领。

但对于一些细节问题,朱雄英肯定比其他人更加在行。

大明右卫营地。

朱雄英已经数月没有来过营地,但大明右卫的训练却从未断过一天。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健康的饮食,现在的大明右卫已经全都焕然一新。

哪怕到了十月天,大明右卫也仍然是操练不断。

当看到太孙殿下走进营地时,所有的士兵立马开始集结。

根本不用长官多言,士兵们见到有人列队便纷纷跟随。

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十几个方队就在朱雄英的注视下完成集结。

中间没有任何一个士兵说任何一句废话,除了士兵的跑步声其他的什么都听不见。

秩序井然,军纪严明。

这般快的集结速度,在大明可是前所未有的。

“大明右卫参见太孙殿下!!”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