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送信的军士把王猛的话学了一遍后,刘伯当当即皱起了眉头。
“这老王怎么滴,还摆起谱端起架子来了?一万石粮食对他来说不多,对我陇西军却是急需啊。你赈灾分粮分得再快,也得留有余富吧?再说我又没说白要,就是借一下,等我军粮到了就还你!”
刘伯当涵养再高,也有些不乐意了。
不过,鉴于王猛的资历,现在大凉也没往汉中地区派接受大员,王猛还是汉中的主官,所以刘伯当并没有立即发火。而是一方面派了个副将亲自去找王猛要粮,一方面直接让人去陇西去运军粮去了。
王猛当然也没给刘伯当面子,不过看那个副将一副气势汹汹,态度激烈的样子,他还是给刘伯当拨了几百石黍米,说是自己已经尽力了,这些粮食还是从旧都大城居民口中扣出来的。
粮给了,但这万多斤小米也只够刘伯当的部队吃一天的。
而陇西那边粮食运过来最快也要半月。
刘伯当陷入了沉思。
再去要,王猛肯定不会在给,就算给,也是一点点挤牙膏似的。他也是集团军司令级别的人物,这样要面子上也过不去。
再还有一个办法。
“强征!”
这和抢没啥区别。
刘伯当手下部将都气得鼓鼓的。当时表示王猛不给拨粮,自己就动手去附近府县去征调。
但刘伯当还是有很高的政治觉悟的。
都别去。陈射比咱们下手早,府县官库里肯定是空了
。现在关中老百姓都让天灾兵祸弄得流离失所,对咱大凉也多有戒备之心。如果咱们再纵兵去抢,虽然能搜刮出些许粮食,但遗留下来的坏名声可是关中老百姓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噩梦。
司令,那怎么办,咱们兄弟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啊!
那些将校们也知道大凉军的规矩,那是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于是都看着自己的主帅,希望刘伯当能拿个主意。
“嗯。我去跟咱们手下这些兄弟们说,先坚持一段时间,除了执勤士兵,其他人原来每天三顿干饭改两顿稀饭。然后我再派人去附近看看能不能高价买一些粮食回来。至于进攻武关的事情咱就先放一放,等粮食辎重到了,再打也不迟。”刘伯当沉吟道。
将军,兵贵神速,如果王平那厮得知我军缺粮,迟迟不进攻,必定会更加骄横,拖延日久,武关的守备也越坚固,咱们再打,可就难了啊!
陇西军将领纷纷谏道。
其实这些后果刘伯当也想到了。
当主帅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随机应变,能够正确判断形势并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按照作战计划一成不变的推进。
陇西军能快速拿下武关,固然会依靠武关天险,将大梁军挡在关中地区之外。
但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刘伯当这边,所以刘伯当早就开始思虑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快速拿下武关会产生什么后果,自己该怎么应对?
推
演的结论是,被打蒙圈的大梁会缓过神来,调兵遣将,以武关为突破口,试图收复关中地区。
这就会让陇西军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了。而且还要布置防线,随时提防大梁军从武关冲下来。
三万多陇西军就会被死死绑定在武关前线,再无能力继续推进,防卫新得的关中地区也将变得吃力。
间接的结果就是刘伯当此战会失去陈长生的信任。毕竟,这么一个小关口都拿不下,以后怎么再让他指挥大军去攻打更重要的地区?
不过,刘伯当已经想明白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要想成命,就得拿老百姓和手下的军士的命去换。这种名没意思。而且自己降将的身份,也注定不会让自己像聂胜谢彪邢亮那些从一开始就跟着陈长生打天下的战将得到信任。
现在虽然不是韬光养晦的时候,但还是低调为好。
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你陈长生爱怎么想我就怎么想我,反正我就做你听话的一名好士兵就完了。
刘伯当不仅这么想,而且还给陈长生写信,实事求是的报告自己所遇的困难,并请求陈长生进一步的指示。
同时,下令三军严加戒备,随时准备防御王平偷营或反攻。
另一面,刘伯当遇到缺粮的困难,不能全力进攻武关,也让王平的信心更足了。
将士们,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强大如斯的陇西军不也是那么回事儿吗?所以
,你们要竖立起战胜敌军的信心,增强忠君爱国的信念。咱们活着不投降就是忠君守节,守住武关就是为国效力,如果进攻并打退陇西军,咱们就是立大功,全家都会有荣誉,祖上都光荣。
王平这些话对原本就充满失败情绪的大梁官兵很是激励鼓舞。
毕竟,事实在那里摆着呢。陇西军的大炮敲不开厚实的以山岩构筑的武关防线。现在又听说他们的兵士一天两顿稀粥,根本没劲儿打仗。
所以一下子就支棱了起来。
“大凉军不过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而逃到武关的那些难民们也安心下来,相信王平将军一定会把陇西军打跑,毕竟他们可都是关中人,谁也不愿意背景离乡,所以派代表找王平,表示坚决支持王平。并全力协助守卫武关。
打仗其实主要打的就是个心气儿和信念。
王平真的假的一顿说,安抚住武关内的军士和百姓。但他的志向可不仅仅是守住武关这么简单。
他还要收复关中地区。做大梁帝国的中兴之将!
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王平又组织了三百人的敢死队,趁着夜色出关偷袭了陇西军的营寨。陇西军没想到王平还有这种高雅的兴趣,虽然早已按刘伯当的布置加派岗哨严加防守,但也遭受到一定损失。
刘伯当听说后,果断命令全军后撤十里。
这让王平和手下军将更加觉得胜利可期!
可惜的是,王平的表现并没有引起
太多关注。因为守卫西北的主将陈射又怎么肯让这个籍籍无名的王平抢了他的风头呢。王平表现的越出色,就会让陈射的失败显得越愚蠢。
所以,已经退守第二道防线的陈射并没有抓住这个时机,组织人力物力反攻。甚至连兵士都没派一个。
不过,他的战报可不是这么写的。
他写的是关中地区遭到了大凉军的猛烈进攻,自己拼死血战之后,为了保留帝国的军事实力,战略性撤退出关中地区,并准备诱敌深入,利用大凉军战线过长,补给不足的弱点,将气势嚣张的大凉陇西军消灭在广袤的大梁疆土上。
而王平的战绩和忠勇,却被忽略,只短短几个字,留王平在武关牵制敌军,掩护大部队撤退。
国之将灭,必出妖孽。
像陈射这类报喜不报忧,充满投机主义的人,在大梁国内,并不是少数。
既然天下是你老亓家的天下,丢一块少一块与我何干,反正老百姓在哪儿都是过日子。当官的在哪个朝代都骑马坐轿,喝酒吃肉。
而在大凉帝国,同样一件事,却是另一番景象。
当陈长生接到刘伯当的战报后,并没有发飙臭骂刘伯当无能。而是立即召集李牧等人召开了个常委会。
大臣幕僚们得出了两个结论。
刘伯当在武关地区受阻,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他过于贪功,犯了好人主义,主次不分,将军粮发放给了降卒,造成大军粮食不济,
影响了整个武关战役的大局,应负主要责任。但王猛明明掐着大批粮草,却不优先供给军队,而是玩弄权柄,此举十足可恨,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但陈长生却不那么想。
“武关迟迟拿不下,岂不是更好吗?”他悠悠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