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朝在半岛上战争失利,损失惨重,不仅让大梁皇帝哀叹帝国国运多厄,也让大凉帝国的威名更加显赫。
大梁的朝臣们见自己皇帝和大凉在各种竞争中屡战屡败,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另外,因为大凉派遣的技术专家们在民间“大肆宣传”大凉帝国的民主和繁荣,也让大梁国民对大凉这个新兴的强盛国家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之前匈奴人虽然强大,但在大梁国民的眼里,他们只是野蛮的未开化人种,除了擅长烧杀抢掠,没什么可取之处。对匈奴人除了畏惧就是痛恨。
但现在他们对陈长生的大凉帝国的感觉却不一样。
那是一种向往和崇拜,每个人心里都把大凉帝国当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
这除了大梁国民对之前威名赫赫的西凉王陈长生的崇拜,另外,大凉帝国的文明和对征服地区的政策也深深让他们折服。
瞧人家凉州和朔方,刚并入大凉几年啊,都富成什么样了?干一样的活儿,人家那头工资比咱们高好几倍,而且还不用交所得税。哪儿像咱们这破地方,天天007还开不出支来,老婆孩子饿的嗷嗷叫,别说送孩子去上学了,不饿死就不错了。
就是啊,当初不如趁边境管的松也去大凉了。
唉,咱们这块啥时候能画给大凉帝国啊?这辈子弄张大凉帝国的绿卡也就值了!
大梁南方国民还差些,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他们跟大
凉帝国离着近,陈长生又刻意派了很多民间人士来大梁交流(显摆),所以大梁朝北方的人恨不得归化到大凉帝国去。
特别是关中地区修大渠的地方,因为人员密集,又有很多大凉派的技术人员,所以这种想法传播的特别快,也特别被认可。这些修渠的人来自大梁北方各郡,很多民夫工期结束回家探亲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跟家里人和邻里说了,所以这种“崇洋媚外”的想法越来越普遍。
太多地方的老百姓希望大凉国来征服自己的家乡,然后他们也好摆脱压在他们脖颈上的大梁官僚体系,在沉重的赋税压榨下透一口气!
民众的这种“悲观”情绪也渐渐影响了大梁底层的官吏。这些官吏都出自老百姓家庭,在衙门里当差时是小吏,下班回家脱了制服就是民。
谁家还没有个三亲六故的,自己家亲戚过得不好不说,自己的收入也不稳定,常常不是因为收不上来税挨仗责,就是因为连坐的邻里有参加暴乱或逃跑的受牵连。所以他们是同情基层老百姓的,内心里也盼望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大梁帝国自上而下的自我调整,而是彻底的革命性的改变。
大凉帝国在大梁朝北方地区的影响力就像水慢慢侵蚀,又像白蚁在千里大堤内筑穴。
虽然看着不伤大雅,但全线崩溃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亓无忌和大梁中高层官僚
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陛下,北方筑渠工程已经严重影响我大梁的经济运转,如果再继续修渠,恐怕我大梁千秋基业就会崩溃了啊!”
“是啊,陛下,现在青州那头重开战端,我们在半岛那边又遇到惨败,如果不能集中国力保证北方的军事投入,那大梁北方危矣!”
朝中反对以倾国之力修筑一条大渠的声音越来越多。毕竟,这些朝廷大员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关中地区的,关中修渠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而丞相王猛为代表的关中修渠派也列出各种证据和反对派论战。
放屁,北方各州为什么会发生暴民叛乱,不就是因为天旱少雨,老百姓吃不上饭吗?如果大渠修好,那关中地区将不用再靠天吃饭,到时候关陇熟,天下足,问题不就解决了?
亓无忌被吵的脑瓜子嗡嗡的。
他也很矛盾。
关中修渠是他制定的国策,而且长远看起来这对巩固大梁在北方的统治很有利,但现在问题是,朝廷财政已经被关中大渠弄得严重赤字,老百姓怨声载道。偌大的国家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了。
他也咨询过有关专家,修渠的事情能不能停一停再说。
但专家说,陛下,这工程一旦烂尾,再找接盘侠可就难了。
亓无忌也一阵沉默,他也知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么大个工程,一旦停工,那前期投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算是打水漂了。
过几年有
钱了再修?
这话亓无忌连标点符号都不信。大梁现在的经济状况每况日下,现在没钱,要说过几年就有钱了那是做梦!
大渠没修成,也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进程被打断。
农村老百姓没钱,那大梁开办的工厂造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去?
那花钱办的“洋务运动”也得完蛋。
也就是说,大梁这两年全部的收成都给这两个亏本买卖给搭进去了,只赚得骂声一片!
当然,亏钱只是对大梁朝和大梁朝的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对于王猛和他手下的修渠派和洋务派来说,那是赚得盆满钵满。
进口设备陈长生给的回扣,征调民夫修渠的工程款也被贪污截留了大部分。
大人,这大渠再修个三年五载的,咱们可就几辈子都不用愁了。到时候咱带着钱移民大凉朝嘿嘿嘿。
呸,不许胡言!我们修渠是为了大梁的国计民生,是为了保证大梁的粮食安全,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这么多好处,怎么被你一说就变了味儿呢?
是,大人,小的吃错了。修渠,是为了大梁中兴,咱们如此辛苦,乃是忠君爱国!
嗯,这话我爱听。
王猛摇着羽扇微微一笑。
大梁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情况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没在意。对他而言,干这么大的工程没点反对意见是不正常的。老百姓闹事儿弹压下去就行了,国内那么多军队不就是维稳的吗?只要皇帝不反对,那就可
以干!
诶,老夫干完这个工程,也算是功成名就,对得起这辈子的努力了!
大梁国的国情,陈长生随时掌握着呢。
他派去大梁的大量援外和民间交流人员把大梁国内各个方位和层次的情况源源不断的带回大凉国。经过情报官员的整理汇总后,会不定期的送到他手里。
“陛下,现在是解决大梁北方各州的时间了。”大凉丞相王之涣找陈长生说。
王之涣是个穷秀才出身,深刻体会过底层老百姓的不易。早在陈长生当西凉王的时候,王之涣就被陈长生为民请命,为天下人谋福的做法所折服,从而成为陈长生忠实的粉丝和民生主义的践行者。
陈长生建立大凉帝国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而是将统治区内的民生搞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感爆棚。
王之涣作为陈长生的副手,也是有深深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他相信陈长生是东方的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他看来,大凉和大梁本来是同种同宗,根本就不应该两家分着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又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谁有能力,谁就治理呗。再说王之涣本来就是大梁南方人。所以他看不得大梁百姓的苦。
大凉帝国在大梁北方布置有刘伯当的陇西军三四万人。
刘伯当自从归化大凉之后,一直被陈长生安排在朔方一带镇守。刘伯当也是个将门世家,又经历过多场
大规模的征战,对带兵打仗很在行。
现在他手下的陇西军实力已经不逊色于大凉帝国的任何一支王牌部队。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伯当因为寸功未建,所以也着急在陈长生那里表现!只要陈长生一声令下,他立即就会率领手下精兵强将杀向大梁。
“呵呵,之涣啊,我理解你解救大梁百姓于水火之心。但我看来,时候还不到!”陈长生呵呵一笑,拍着王之涣的肩膀说。
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陈长生太知道“上兵伐谋”的道理了。
大梁朝野虽然一片混乱,但还没有烂到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去打大梁,会让本来一盘散沙的大梁重新凝聚团结起来。虽然战胜大梁并不是问题,但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而且之后占领区的重建也需要大量的金钱。
这对陈长生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他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大梁爆发内战,打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他再出手,那才是最理想的。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高,特别是陈长生还派了那么多搞群众运动和游击战的专家过去。
让陈长生不想这个时候对大梁用兵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凉帝国的西部边疆地区,产生了战争的苗头。
大凉虽然强盛,但陈长生还是把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上,现在聂胜已经和渤海国赵康以及大同总兵王元庆在打拉锯战,一旦西部边境发生战事,大
凉帝国就要面临两线作战的态势,这个时候如果再扩大对大梁的用兵规模,是不理智的。
大凉帝国的疆域实在太大,而西部诸国始终不安心被威慑管束,这才是帝国真正的忧患啊!
望着地图,陈长生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