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朱棣一家三口都晕船

那时候的室町幕府时期,天皇手里的实权几乎等于零。

真正掌握大权的,是征夷大将军。

足利义满虽然啥事都跑去问问天皇,但这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跟天皇打完招呼,足利义满慢慢站起来,鞠了个躬,大踏步离开了房间。

一到外面,一个贴身保镖凑近来,趴在他耳边小声嘀咕:“东海那边传来消息,永乐皇帝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已经进了东海,不久就要到舞鹤了。”

足利义满缓缓点了点头。

接着问:“他们有多少艘船?”

“大大小小加起来,快上千了。”

“但真正能战斗的船,只有五十艘,其他的全是运兵船,只管运人。”

足利义满又点点头,再问:“我们有多少艘船?”

“现在能马上用的,也就五十艘。”

“五十艘?”

足利义满一脸难以置信。

“嗯。”

保镖点点头。

“敌人多,我们少啊!”

足利义满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哎!”

“这样一来,我们在海上打败明军基本没戏了。”

保镖点头道:“是啊,大明的宝船坚不可摧,根本不是咱们能对付的。”

“将军大人,我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在朱地上打败明军了。”

足利义满也点点头,接着问:“我们现在有多少人?”

“包括北海道的征夷部队,全国的军队都集中在大阪府附近了,总共,大约七万人。”

“才七万……”

足利义满失望地摇摇头。

“当然,还有两万多从京都府逃回来的兵,但那两万人,现在士气全无,恐怕……短时间里,根本形不成战斗力,要是硬把他们送上战场,他们只会第一个逃跑。”

“一旦有人逃跑,整个军队的士气都会受影响。”

“所以,这支部队现在只能留在后方,负责维持日常秩序。”

足利义满点点头。

他很清楚,不能再让那两万人上战场了,不然,后果严重。

不过,七万人,实在太少了。

毕竟是在自家地盘上打,就算人数比不上大明朝,也不能少太多啊!

想到这儿,足利义满又看向身边的保镖,继续说:“对了。”

“我们要招兵买马。”

“扩大征兵范围。”

“哼!”

“千年前,华夏三国鼎立的时候,蜀汉还能三个人中抽一个当兵,税收四六分呢。”

“我们也能这么做。”

“传令下去,各地都要严格执行三丁抽一的政策!”

“这个国家,不只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

“还有,监狱里的重刑犯都放出来,如果能赢下这场仗,我就恢复他们的自由!”

说完,足利义满转身就走了。

几天后……

各地都在街上抓壮丁。

没多久,就拼凑出了二十万大军!

但是,这些士兵的士气都不高。

得有督战队才能指挥得动这帮人。

大军现在正在大阪府南边,兵库津附近训练。

另外,全日本的兵工厂也开始全力运转!

天皇下了命令,让全国的工匠都进兵工厂,负责制造火器!

因为他们很清楚,要和大明打仗,就必须要有大量的火器!

不然,他们根本不是大明朝的对手!

与此同时,

海面上。

朱棣站在宝船的甲板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而朱瞻基在一旁正晕船,趴在甲板边,不停地呕吐。

朱棣转头看看朱瞻基,无奈地摇摇头。

不止是朱瞻基。

就连朱高燧和朱高煦两人,也晕乎乎的。

脸色有点苍白。

看来,大明朝对海军的训练确实有点忽视啊!

自己的几个子孙竟然都晕船!

这可不行!

万一这时候敌人打过来,自己的海军根本没法抵抗。

想到这里,朱棣只能祈求大军快点到舞鹤。

一旦到了朱地上,那就是明军的地盘了。

这时,朱瞻基擦了擦嘴,一脸难受地看着朱棣,说:“爷爷,你不晕吗?”

朱棣哼了一声,说:“哼!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坐个船也能晕?”

朱瞻基为难地叹了口气,说:“爷爷,不是孙子不行,而是……这大海看起来实在太……”

话没说完,朱高煦突然打断:“哼!说你是废物,你就是废物!”

“还顶嘴?”

“你看我和你三叔,不也晕船?但我们像你那样了吗?”

“这点苦都受不了?”

看朱高煦的脸色,就知道他现在的状态比朱瞻基好不了多少。

不过,朱高煦和朱高燧毕竟是成年人。

这种事,成年人更能忍。

朱瞻基看着朱高煦,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哎!”

“二叔啊!你……”

“算了,我都不想说了,你能比我好到哪儿去?”

朱棣这时也点点头,说:“你们半斤八两!”

说完,朱棣转身就走了。

然而,

让大家做梦都没想到的是,

朱棣一回船舱,就急忙躺到床上,不停摸着自己的肚子。

没错。

朱棣……

也晕船!

而且刚才在甲板上站了那么一会儿,他不知道有多少次要吐了。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躺在床上,他的脸上开始冒冷汗。

这种感觉,真是太不舒服了。

朱棣轻轻闭上眼,沉声道:“倭寇啊!倭寇!朕受这么大的罪,不就是为了你们?”

“哼!等上了岸,朕一定要和那些倭寇好好干一架!”

此时此刻,

朱寿正在京都府,每天喝着小米粥。

他也想吃点好的。

但现在,城里每天都有人饿死。

如果不是朱寿的军队一进城就解决了大部分青壮年,估计城里早乱套了。

现在活着的都是妇女和小孩,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过,街上的乞丐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