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暖气真是个宝贝啊!

哎呀真是自找苦吃啊!

我到底干了啥好事?原以为能添个小子,结果呢?

我好像啥也没干成?

朱寿回到家,心里那个郁闷啊,跟堵了块石头似的。

晚饭扒拉几口,就早早钻被窝了。

还以为这一天也就这么平平常常过去了。

可到了晚上,李诗诗翻来覆去,愣是睡不着。

白天朱寿那表情是几个意思?

难不成就因为我骗了他?

不对劲,瞧他那神情,好像……还有点失落。

难道是因为我没给他生孩子,他特失望?

想到这儿,李诗诗脸蛋儿一红,心砰砰跳。

这辈子头一回,有这种念头。

她竟然想给朱寿生娃娃了……

他不是想要嘛?想要我就努力生!

李诗诗心里头这么盘算着。

于是,她摸黑起身,慢慢悠悠披上棉被。

草原上的冬夜,冷得刺骨。

外头天寒地冻的,屋里头也冷得李诗诗直哆嗦。

一琢磨,俩人要是想那啥,还得脱衣服。

她赶紧摇头,自言自语:“还是等春天吧!”

然后,又缩回了被窝。

第二天一早,朱寿脸色苍白,躲在被子里,死活不肯出来。

这一天,冷得不像话。

直到仆人们把饭做好,朱寿才爬起来,勉强吃了几口。

瞅着眼前这木头房子,真不知道那些蒙古人,住在帐篷里是怎么熬过这寒冬的。

朱寿感觉自己快被这冬天逼疯了。

整天就躲被窝里,啥也不想干。

之前定好的计划,全忘到九霄云外了。

好一会儿,朱寿猛地从床上蹦起来。

他明白,这样下去可不行。

得想个辙啊!

得找个法子对付这寒冷啊!

不然这么冷,根本没法好好做事!

想到这儿,朱寿披上棉被,顺手抓起图纸。

他要搞暖气!

不然这天气,冷得都不是人待的地儿!

暖气的原理其实挺简单。

不用多高的学问,见过暖气的都知道咋回事。

很快,暖气的设计图就送到了附近的炼铁厂。

工人们按着朱寿的吩咐,做出了一堆暖气片。

可朱寿回家一琢磨,光有暖气片好像还不够。

他还得弄个完整的供暖系统,让全城都暖和起来!

自己冷,别人就不冷吗?

干脆暖气也给发明出来,每年冬天还能收取暖费,多好的事儿!

这么一想,朱寿立刻行动起来!

规划了全城的供暖管道,设计了供暖系统和锅炉房。

工厂效率杠杠的,两天功夫,模具就出来了。

铁水倒进模具,眨眼间,暖气管道就成型了。

一台台暖气,在蒸汽机的带动下,一个接一个地生产出来。

最早一批暖气,装在了城中心的瓮城里。

也就是朱棣和朱寿他们驻扎的地方。

朱寿带着工人,来到朱棣临时住处安装暖气。

朱棣他们一开始还好奇,心想这朱寿又在捣鼓啥玩意儿?

暖气装得特别顺利!

除了暖气,朱寿还让人掀开地板,地下也装上了暖气!

这叫地暖!

朱瞻基一脸好奇地凑过来问:“朱大人,您这是干啥呢?”

朱寿搓搓手,哈了口气,说:“不冷吗?”

“冷啊。”朱瞻基点点头:“能不冷吗?”

“待会儿你就不会冷了。”

说完,朱寿继续指挥工人干活。

当天晚上,暖气就装好了。

第二天一早,工人们开始铺管道,大管道一直铺到一座大烟囱下。

同时,往管道里灌水。

到了第二天晚上,一铲接一铲的煤,扔进锅炉,大烟囱开始呼呼往外冒浓烟!

屋子里,慢慢暖和起来。

朱棣半夜起来,忘了穿鞋,一脚踩地上,一股久违的暖意,瞬间涌上来!

从脚底板,一直暖到心窝!

朱棣愣了愣。

突然发现,自己一晚上都没盖被子。

盖被子太热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快冻僵了呢。

毕竟,人冻死前会有一阵子觉得浑身发热。

可朱棣一开窗,冷风扑面!朱棣打了个寒颤!瞬间明白了!

是朱寿的暖气起作用了!

想到这儿,朱棣忍不住笑了两声。

又伸手摸了摸窗下的暖气片。

都有点烫手了。

真是暖和啊!

这座永久性的堡垒,是朱寿负责建的。

自然也用了他在沛县发明的抽水马桶。

所以,朱棣再也不用床边放尿壶了。

光脚踩在暖烘烘的地板上,走到厕所。

方便完,一拉水闸,哗啦啦冲水,干净利落。

特别方便。

朱棣回到床上,舒舒服服地躺下了。

这感觉,跟在家没啥两样。

朱棣连睡觉都带着微笑。

第二天一早,朱棣早早醒来,穿戴整齐,站在房间里,感受着这份温暖。

房间里,还留着一丝余温。

虽然暖气开始凉下来了。

但到了工人上班的点,用不了多久,屋子又会暖和起来。

这次装暖气,全城都得装。

当然,装暖气的钱,朱寿没跟老百姓要。

先让大家美滋滋过个冬,等明年冬天,他们冻得受不了,自然会掏钱。

毕竟暖气是铁做的,里面还有水。

冬天不烧,比平时更冷!

想到这儿,朱寿都佩服自己的脑袋瓜。

这脑筋,不当资本家真是浪费了。

想到这儿,朱寿自嘲地笑了笑。

今天一早,不光是朱棣。

全城的老百姓,都舒坦极了!

大清早,街上就挤满了人。

大家伙儿先聊开了。

“昨晚你家冷不?我的妈呀!我家可暖和了!地板都是热的!”

“真的?哈哈!我家也是!我家孩子光脚跑都没事!”

“哎呀!你们都比不上,我家离烟囱近,昨晚热得我直冒汗!我还以为夏天提前了呢!”

这瓮城主要是个军事要塞,住的人不多。

大多是士兵的家属,总共两千多户,一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