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吃喝玩乐,欲望才是最大的商机

这时,朱寿又说道:“我这脑子里,还有不少好玩的东西呢。要是公子喜欢,我可以再送你几件漂亮衣服,拿回去让你夫人穿上给你看!”

那些有趣的小内衣,朱寿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只要有需求,他不介意早点把这些创意变成现实。

果然,朱瞻基一听,立刻瞪大眼睛!

他激动地抓住朱寿的手说:“朱大人!朱大人!您简直是神仙下凡啊!”

“太棒了!太妙了!您还有啥新鲜玩意儿,快点全拿出来吧!”

两人正热烈讨论着情趣内衣的事儿。

突然,朱棣猛地拍了下桌子,吼道:“荒唐!你们俩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哼!我们是来谈正事的!不是来……”

说到这里,朱棣竟一时语塞。

朱寿见状,嘿嘿一笑,道:“嘿,哎呀!老爷子,您激动个啥呀!”

“生意嘛!对我来说,什么都能做成生意。”

“情趣内衣这市场,可不容小觑啊!”

“说到生意,老爷子您知道最赚钱的是啥不?”

“欲望!”

朱寿弹了个响指,道:“不论何时,贩卖人们的欲望,总是最赚钱的买卖!”

“好看的衣服,不也是人心中的渴望吗?”

“女人想要万众瞩目,被所有男人注视,成为男人心中的女神。”

“男人的欲望呢?很简单,就是女人。”

“难怪开青楼这么赚钱呢!”

朱棣白了朱寿一眼。

很想反对。

但不得不承认事实。

毕竟古语有云,食色性也。

朱寿虽说得直白了些,但朱棣也承认,哪个男人不好美色呢。

但朱棣不是来聊这个的!

想到这里,朱棣无奈地摇摇头,说:“好好好!您说的都对!”

“但我来不是为了和你探讨服装买卖的。”

“哼!卖衣服能挣几个钱?蝇头小利罢了。”

朱寿一听,连忙辩解道:“哎!老爷子,您这话可不对了!”

“卖衣服咋就成了蝇头小利?卖衣服,那可是暴利啊!”

“关键不在于你的衣服用料多高级,做工多精细,而是……品牌效应!”

“如今,沛县的柳花布坊已经成功打造了品牌效应。”

“柳花布坊旗下的奢侈品牌,就算是最低档的丝绸衣服,最高能卖到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您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寻常人家一年的收入,也是我一年的俸禄啊!”

“一件衣服,就等于我一年的工资!您说,这衣服便宜吗?”

“告诉您,这衣服的成本还不到一两银子呢。”

“利润高达九成!”

“您说这是蝇头小利?”

朱棣一听,当场呆住了!

他的三观被颠覆了!

什么样的衣服能卖出如此高价?

朱棣想都不敢想。

用的还是低等绸缎。

自己身上这套绫罗绸缎,也不过十几两银子。

想到这里,朱棣内心大受震撼!

这个朱寿,做生意的本事真有一套!

朱寿接着说:“老百姓根本不关心衣服的成本是多少。”

“他们只在乎售价!”

“对他们而言,贵的就是好的。”

“这也是人们内心的另一种欲望——虚荣!”

“我跟您说,贩卖虚荣也是一门大生意!”

“只要打响品牌,提高价格,再对外宣称限量发售!”

“您就瞧好吧,那些虚荣心重的人,挤破头也要买!”

“宁可饿三天,也得买!”

朱棣一听,彻底震惊了!

他想象不出这种心态的人怎么想的。

当然,他想不到,因为他自己是皇帝!

就算他有虚荣心,也没人能比得过他。

实际上,坦白讲,朱寿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效果。

并不是说现在的朱寿多有钱。

前世的朱寿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月薪两千五,穿的鞋子却超过一千块的aj,衣服裤子加一块也不少于一千。

手机非新款iphone不拿,信用卡欠几万也无所谓。

在古代,这样的人也不少。

朱寿正好利用了这种心理,在沛县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古代,有这种虚荣心的通常都是有钱人。

穷人哪来的虚荣心?

这个时代,穷人的日子都紧巴巴的,哪还想着攀比呢!

朱棣摆摆手,说:“咱们说的不是这事儿。”

毕竟,朱棣的最终目标不是赚钱。

他真正想要的是让大明朝变得更加强盛!

让大明全国上下都能用上朱寿口中的神奇铁路!

一旦铁路建成,整个大明将会焕然一新!

朱棣坚信,铁路一定能给大明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因此,他始终坚持着。

朱寿也明白,这位老人对铁路的执着。

于是,他干脆把话题拉回来,说:“哎!好吧!”

“我知道老爷子想要什么。”

“建铁路嘛!好说,之前不是已经谈妥了?现在就差最后一步了。”

“七天内,如果老爷子能准备好一百万两白银和工部的批准文件,那么我马上就能开始修铁路!”

朱棣一听!

立刻拍桌应道:“好!就这么定了!”

“一言为定!”

说完,朱棣起身准备离开。

但他的目光被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吸引了。

这幅画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一幅《汴京图》。

当然,这不是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

即便如此,这幅画给人的感觉也非常震撼。

朱棣愣住了。

他走近细看。

起初还以为这幅画是仿制品。

毕竟,张择端的真迹,可不是一个七品小知县能轻易搞到的。

但当朱棣发现这竟是真迹时,心中不由感叹!

这个朱寿,治国有方,却也是个大手笔。

张择端的真迹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挂在客厅里,毫无遮掩。

朱棣转身,仔细打量着朱寿,然后说:“朱大人。”

说着,朱棣指了指《汴京图》,问道:“这幅画,您是从哪儿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