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永乐皇帝微服查民情

街上小贩们叫卖声不断,

道路两旁行人穿梭不停,

尽管热闹非凡,却秩序井然,

甚至还安排了差役,哨子含嘴边,立于交叉路口,指挥马车来往行进。

路边宽阔的人行道上,百姓悠然步行,

马车道归马车,行人道属行人,

一切安排得条理清晰,秩序井然!

即便在繁华拥挤的商业中心,马车也能顺畅行驶,无需走走停停。

毕竟,没有人会随便穿越马路中央。

交叉路口,差役手执红绿牌,

绿色通行,红色则停,

此时,朱棣向车夫挥了挥手,吩咐:“停下吧。”

说完,朱棣携朱瞻基二人离车而下。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拜访朱寿。

因此,朱棣未作过多停留,

快速审视周围环境后,

直奔附近一家茶楼而去。

进入茶楼,朱棣唤来店小二,

小二满脸堆笑迎上来,“客官,要点些什么吗?”

朱棣答:“来一壶你们这里最好的茶。”

“好嘞!”

“嗯,对了。”

朱棣抛下一枚银元宝,说道:“我问你件事。”

“若在沛县想做生意,该找何人?”

小二一听,笑道:“二位,是来考察市场的吧?”

朱棣点点头。

“那得看二位经营什么生意,若是小本买卖,直接开张即可。”

“摆摊或开店,没人干涉你。”

“但若要做大买卖,建议去风华楼看看。”

“我们县令几乎日日在那里,本地富商欲做生意,都会第一时间去找风华楼的朱大人。”

朱棣闻言,心里暗自感叹:

风华楼?

听这名字就是个豪华之地。

朱寿这家伙,官员形象都不顾了吗?

如此张扬,倒也是个硬骨头!

这般高调,至今安然无恙!

不过细想,朱寿能平安至今,似乎也多亏了自己的庇护。

想到这,朱棣无奈地笑了。

二人饮茶小憩,

此刻,朱棣无意间听到邻桌的谈话。

“嘿,听说了吗!大明朝可能要取消海禁了!”

“啥?取消海禁?怎么可能!太祖遗训,禁止片帆下海!海边渔村都得后撤五十里,远离海岸。”

“哎呀,那都是洪武年间的事了!”

“现在可是永乐年间。”

“洪武年间初建国家,自然先稳固内部,无暇对付海盗,故出此策。”

“而如今,乃是永乐盛世。”

“咱们永乐皇帝,北征瓦剌,南下巴蜀,郑和还七下西洋!”

“依他的性子,怎会容忍海盗肆虐?”

另一人点头称是:“确实!”

“若按永乐皇帝的脾性,一句话的事!渔民们,你们安心打鱼!看谁敢动你们一根汗毛!”

“海盗来犯,一律消灭!”

“哈哈哈!”

听到这里,角落里的朱棣嘴角微微上扬。

未曾料到,在百姓眼中,自己的形象如此威武霸气!

朱瞻基也随之轻笑,“爷爷,没想到,您在百姓心中竟如此威猛!”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一脸得意地说:“那是,你爷爷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不怕事儿。”

“大明的海,凭什么大明不能用?”

“凭什么海盗一来,我大明渔民就得退避五十里,连下海捕鱼的权力都被剥夺?”

“哼!”

“那么……爷爷打算取消海禁?”朱瞻基试探地问。

朱棣想了想,答:“现在时机未到。”

“何时才是时机呢?”朱瞻基追问。

朱棣看了朱瞻基一眼,说:“你知道太祖父为何要实施海禁吗?”

朱瞻基摇头。

朱棣笑道:“防海盗只是原因之一。”

“毕竟海盗之流,对大明沿海构不成太大威胁。”

“关键是抑制商贾势力。”

朱瞻基听后缓缓点头。

他知道,在前朝,海上贸易泛滥,

导致农田里的作物烂在地里,

底层百姓食不果腹,而上层社会却财富盈余,眼里只有金钱。

但钱一旦多了,也就贬值了。

粮食价格持续高涨。

前朝毕竟是外族统治,缺乏华夏文明底蕴,不懂经济运作之道,

所以元朝虽富,却也贫穷。

简单来说,元朝末年,就像今日的津巴布韦,

钱还不如纸值钱。

明朝建立,朱元璋发行纸币——洪武通宝,并禁止民间金银交易,经济方渐趋稳定。

明朝也是华夏历史上纸币流通最广的时代。

话音未落,邻桌百姓又开始高谈阔论。

一人说:“哎,你们知道永乐帝是如何登基的吧!”

“真要遵循太祖遗训,他就不会反抗建文帝了!”

“对头,对头!”

“哼,这可是县令大人原话!”

此言一出!

朱棣气得胡子直颤!

他瞥了眼朱瞻基,又看向那桌百姓,

刚欲起身,

朱瞻基忙拉住朱棣的手臂:“爷爷,咱们不是……微服私访吗?”

“而且,他们说的也……”

“也……”

“也什么?”朱棣瞪着朱瞻基,“也对?”

朱瞻基一听,连忙低头不语。

朱棣沉思片刻,叹气道:“哎,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

“这个皇位,确实是我起兵夺来的。”

“哎!”

“但这个朱寿,竟然如此胆大,当众说朕名不正言不顺?”

“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了?”

朱棣虽然自知有错,

但他是一国之君,九五之尊,

错误虽在,岂是区区七品县令所能指摘!

况且,正因为知道自己有错,朱棣才不容他人质疑他得位的正当性。

那桌百姓又说:“总而言之,等海禁一开,咱们可就财源滚滚了!哈哈哈!”

“最近,谢家、柳家、李家都在招水手呢!”

“对了,李二虎,咱们小时候可没少在河边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