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白捡人情

陆承恩直接起身,“你不要挑衅我的耐心,将孩子交到池挽秋身边抚养是已经决定的事情。”

自己能耐着性子和她解释这么多已经是恩赐了,她还想怎么样?

他也不顾孟香的反应,直接转身离开,在跨出院子前还不忘提醒下人。

“少夫人刚刚给这院子提名‘知足楼’,我瞧这寓意极好,等下就将匾额挂出来吧!”

都怪自己之前过度的纵容,已经让孟香有些拎不清自己的身份了。

她是该学着知足了!

孟香躲在被子里痛哭了一场,她想不明白。

虽然从进陆家那天起,她对外的身份就是妾,但私下里,陆承恩都是拿她当妻子看待的。

可刚刚,他居然用妾称呼自己?

哭过后,孟香变得很平静,她将丫鬟叫了进来。

“安娜,到底什么是妻?什么是妾?两者有何不同?”

她之前一直按照小说里描绘的世界观去对待这个世界,这还是第一次询问这个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人。

安娜看了她一眼,小心翼翼道:“妻是一家主母,上有公婆,下有中馈,是顶梁柱,与男主子是平起平坐的身份,至于妾,则完全不同,属于…男主子发泄时用的玩物。”

孟香瞳孔一缩,心中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整个人都被抽干了力气。

安娜见她这个样子,只能试着宽慰:“我知道主子的家乡风俗和我们不一样,可这人啊,在什么地方就得守什么规矩!”

孟香失神不语。

是啊,这里不是开明法治的现代,和自己曾经的世界完全不同。

可怕的不是陆家,而是这个时代!

陆承恩和孟香吵架的事情,也传到了池挽秋耳中,她扫了一眼知足楼的方向。

男女相处,情浓时都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出来。

可激情过后,他怎么对待别人,以后就会怎么对待你。

孟香会看到陆承恩最真实的一面。

至于池挽秋为何要将孟香的孩子养在自己身边,也很简单,自己毕竟是后宅女子,需要一个孩子养在身边。

是谁生的她还真不在乎,只要是陆家血脉。

毕竟她自己可不打算给陆承恩生孩子。

池挽秋还希望那两个人加把劲,尽量再生一个,否则来不及了。

毕竟,陆承恩只剩两年半的寿命了。

到了晚上,陆承恩急匆匆地找到了池砚。

池砚见他这么上赶着催,多少有些不耐烦。

但明确表示,京兆尹已经答应了自己的邀约,等下就在缘香酒楼见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池砚提议让陆承恩不要出面。

他也答应了,就在对面的巷口茶楼里等着,心里忐忑不安,也不知道自己这二舅哥能否将麻烦摆平。

过了许久,陆承恩便见到池砚和康大人一起从里面走出,两人似乎聊得颇为尽兴。

他尽量按捺心中的躁动,直到康大人的马车离去才敢上前,一把拽住了池砚的衣袖:

“事情怎么样?他松口了吗?”

池砚点头,“嗯。”

陆承恩面色大喜,赶紧冲他施了一礼,“多谢舅哥帮忙!”

池砚冷笑:“你好好对我妹妹,比什么都强!”

陆承恩此时高兴,也顾不得他的语气,再次谢过后才离开。

池砚看着他离去的方向直摇头,真不知道自己妹妹看上了他哪一点。

一旁的小厮却是面露狐疑,“主子,您刚刚不是只和康大人聊了聊陈年往事吗?也没谈到陆姑爷啊?”

池砚理了理衣袖上被抓出的褶皱,“还不是那死丫头的安排!”

池挽秋想让陆承恩以为池家在康怀安面前,替他说了好话。

池砚虽不懂,但也不用自己欠人情,便同意了妹妹的安排。

所以刚刚没让陆承恩进去,只是要他亲眼见到了自己和京兆尹的人见面,造成一种错觉。

小厮大概明白了意思,还是疑惑,“可纸包不住火,陆姑爷迟早会察觉咱们并没有帮他啊?”

说到这一点,池砚也有些不解,但他相信池挽秋的话。

妹妹似乎完全不担心这一点,只是一个劲儿地催促自己,要加快行动。

从今天早上兄妹二人见面,到中午他去陆家谈判,再到刚刚和康怀安见面,只用了一天时间。

为何这么急呢?

第二天,东街城门开启。

金色的晨晖正洒在古老的城墙上,不少做买卖的百姓纷纷出入城门。

忽然,城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京都重地,敢这样横冲直撞的还真是少见,众人纷纷侧目瞧着。

只见那是一名身穿官服的驿卒,满身风尘。

一手紧握缰绳,另一手攥着身上的小包裹,那里是一份加急密报。

八百里加急文书,往往意味着边疆战事有了异动,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陛下手中。

朝中上下的各方势力,也都开始揣测起来。

池挽秋的一家点心铺就开在城门口,立刻将此事通知了她。

她暗暗松了一口气,幸好哥哥那边行动快,赶上了!

又过了两天,陆承恩那边的官司果然就解决了。

作为人证的女子已经被放出,双方决定私了。

而且,他真的升职了。

“看来池家果然守信!”

老太太和陆承恩都很高兴,特意吩咐下人在门前放了鞭炮。

连京兆尹那边的官司都能顺利摆平,池家真不愧是世家大族。

同时,两人的心里也对池家更加忌惮。

他们却不知,此时的池砚也是蒙圈的。

最初池挽秋说让陆承恩升官时,他就是反对的。

但池挽秋说了,即便池家不帮忙,陆承恩也不会被过多为难,最后正常升迁。

想不到这么快就应验了,那京兆尹康怀安还真放了人!

池家可使唤不了康怀安,能直接对京兆尹下命令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当今陛下!

难道,是陛下的吩咐?

池砚没有猜错,那天的八百里加急文书,便是关于北狄再次作乱的军情。

不久之后,两国势必再次开战。

而陆承恩刚从前线回来几个月,更熟悉那边的军情,皇帝自然是要留他。

一些个人恩怨在国家大事面前,立刻就被忽略了。

池家可是白捡了一个大人情呢!

没多久,陆老夫人便乖乖将南郊的地契送去了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