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轻轻摇头说道:“若是开战,倒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只是吴国必须要在汉国与魏国之间来回周旋,就好比在激流对抗中的一艘小船,必须时刻保持谨慎,时刻调整方位,才能维持平衡,一旦调整失误,那就只有翻船的下场。”
“那子敬觉得,吴国,或者说孤,能有几分把握做到?”孙权目光凝重地看着鲁肃。
鲁肃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那要看主公您对交州的决心有多深了。如果主公只是想要尝试进攻交州,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可以接受,那么我们有七成的把握。但如果主公坚持要在交州得到一块土地,甚至不惜与汉国翻脸,用尽一切手段,那么我们可能只有不到五成的把握。”
孙权沉思片刻后,又继续问道:“那子敬所说的"避其锋芒"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肃劝告主公与汉国重修同盟时曾提过,吴国不与汉国交恶的另一方针。”鲁肃轻声说道。
孙权点了点头,似乎记忆犹新地说道:“孤当然记得,那时子敬不就提出吴国扩张可以选择进攻交州吗?可惜眼下连交州都难以占据了。”他微微叹息一声,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
鲁肃接着说:“不错,进攻交州乃是其一,肃还提过其二,便是远征海外。”
孙权眉头微皱,问道:“海外?子敬有何想法?”他对这个提议感到有些好奇,因为此前并未认真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
鲁肃稍微停顿一下,缓缓解释道:“我吴国最大的优势便在水军,也只有我吴国水军,同时拥有出海的地理优势以及技术,海外有诸多岛屿,可以开采资源,若是有如同夷州那般大小的岛屿,善加管理,可不亚于一郡之地。”
听到这里,孙权微微点头,但在他看来,这些显然并不足以让他心动,他耐心等候鲁肃的下文,期待能有不一样的惊喜。
可就在这时,鲁肃的神情变得犹豫不决起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孙权注意到了鲁肃的变化,心中疑惑不已,但还是温和地安抚道:“子敬有话直说即可,不必在意其他,孤自有定夺。”
孙权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鲁肃心中充满了矛盾。他正在犹豫的是,是否要相信丘衡所说的话。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他与丘衡站在完全对立的立场上,丘衡并没有任何理由向他透露有价值的信息。那个所谓的倭岛,很可能只是用来欺骗他放弃进攻交州的谎言。
然而,不知为何,鲁肃的内心深处却隐隐约约地想要去相信丘衡所言属实。也许是受到了徐庶最后那句话时流露出的真挚情感的影响,让他产生了一丝信任。
鲁肃静下心来思考,如果丘衡说的都是假话,那又怎样呢?最多也就是证明不存在这个岛屿而已,并不会给吴国带来更糟糕的后果。
只要他不是因为这个不知真伪的信息就愚蠢地直接放弃交州,那便谈不上什么上当受骗。
一念至此,鲁肃的思路瞬间清晰了不少,他抬起头来,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孙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坚定地说:“主公,肃听闻海外东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岛屿,名为倭岛。据传闻,其面积不亚于一州之地,而且那里物资丰富。”
“更重要的是,当地土着尚未开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加以控制。若我们能出海寻找此岛,并将其吸收,由此所带来的利益和影响,绝不亚于攻下交州。”
孙权听后,眉头微皱,露出一丝疑惑之色。他沉思片刻,然后开口问道:“子敬此言怕是有失偏颇,区区一个未开化的岛屿,就算面积甚大,不还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治理,短期内怎么也不能与交州相提并论吧?”
鲁肃微微摇头,反驳说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倘若真有这座巨岛,岛上的资源固然是我吴国后续发展的保障,但主公的目光却不应局限于这上面。”
“子敬的意思是?”
“主公,此岛位处东北方向,它的地理位置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啊!”
“东北?”孙权沉吟片刻,眼睛一亮,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惊道:“莫非是对魏国作战?”
“正是如此!”鲁肃欣慰一笑,抚须说道:“若我吴国得此宝地,此岛即可成为我吴国水军远征魏国后方的据地,随时可以出其不意地直接进攻辽东地区。”
“要知道,魏国在辽东可没有设立水军,在我吴国水军暴露之前,魏国决计无从提防。而有了此岛中转,我吴国甚至可以建立起海上补给线,一旦水军攻进辽东,也不至于陷入孤军的窘境,此着定能使得魏国首尾难顾。”
鲁肃激动地解释着自己的想法,孙权闻言先是大喜过望,但随即又微微蹙眉,狐疑地问道:“这……子敬是从何处得知的消息?不知是否可靠?”
他心中有些疑虑,毕竟这样重要的情报来源需要谨慎对待。
孙权的问题将鲁肃一下子拉回现实,他微微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气道:“此事乃是肃早年从古籍上所窥,难定真假,所以方才犹豫着要不要说出来给主公听。”
他的声音夹杂着一丝无奈和不确定,甚至不敢说这是丘衡所言。
孙权叹了口气,说道:“原来如此,只是既然难定真假,便不好为之抉择。”
鲁肃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所以依肃之见,出海一事可作退路,主公或可先尝试进攻交州,但不主动倾向魏国,这样便与汉国之间留有谈判余地,无论进攻交州成与不成,汉国是否要对吴国开战,在事不可为的时候,吴国尚能与汉国和谈。”
“这样,总归是能保证吴国不至于有太大的危机,之后也有相对充足的兵力去实现出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