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接二连三的离去

永琮对此很愧疚,和琳之死跟他脱不了关系,没想到阴差阳错让永瑢承受了这个果。

永琮每日派太医去给永瑢治病,还答应把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永瑢,可是永瑢的身子还是没好起来。

永瑢最后是在乾隆的怀里撒手人寰的,在几年里没了两个儿子,乾隆也老了很多。

乾隆生了十几个儿子,到现在只剩了一半。

这不是开始,太医说永璂有抑郁之症,乾隆没听说过这种病症,看见永璂好好的,也放下了心,没想到在乾隆过六十大寿的那日,永璂挑了一个没人的时候想在寝宫上吊。

好在宫里戒备森严,永璂一会没动静太监便要去查看情况,这一看差点没把那个小太监吓的魂飞魄散。

小太监连忙去告诉了乾隆,乾隆还没到寿宴结束便离席了。

乾隆看着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永璂,脖子上还有红痕,愤怒道:“朕到底是遭了什么孽,才让朕一次又一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永璂还是被救回来了,永琮跟永瑆平日里与永璂就亲密些,兄弟二人常来看他,永璂倒是渐渐的话变多了一些。

有一日,永璂告诉永琮是说自己想离开皇宫过一段日子,永璂本以为七哥会拒绝自己,然后骂他胡闹,结果永琮还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好,去外地散散心也好,只是七哥不放心你这样,派了人跟你去,七哥是让你去散心的,你怎么样出去,就得怎么样给我回来,一根头发也不准少。”

永璂把自己的手放在永琮的掌心道:“七哥,我答应你。”

宫里的人越来越少,年纪大的阿哥身上有政务,年纪小的才可以无忧无虑陪着乾隆。

最常陪着乾隆的是永璐,永琰跟绵宸。

绵宸人机灵,会讨巧,常常把乾隆逗得开怀大笑。

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乾隆不再那么沉溺在悲伤里了。

坏处就是太子妃也见不得绵宸了。

“皇玛法,药来了。”绵宸眼巴巴的看着乾隆。

乾隆一把药闷了进去,照往常一样问道:“你阿玛呢?”

“阿玛跟五伯出去了。”

乾隆疑惑道:“出去了?朕怎么不知?”

永琰像个大人道:“七哥说皇阿玛身子不好,不想让皇阿玛操心。”

永琪跟永琮出去是带兵围剿白莲教了,乾隆也知道如今天地会跟白莲教猖獗,若不是福康安带兵镇压了一次,怕是如今会更加可怖。

永琮跟永琪决定之亲自挂帅出征之时并未告诉乾隆。因为告诉乾隆,乾隆也不会同意,到时候会平白出现很多波折。

永琮出去了足足一年,没给京中回信。

平日里儿子在的时候不觉得,儿子没了乾隆孤单了。

便是身边永琰,绵宸都在,乾隆还是开心不起来。

朝堂的官员在上朝的时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因为无他,没想到一向看重权利的皇上,居然对自己的儿子没有疑心。

凡是有弹劾永琮的折子,都被乾隆当垃圾一样扔掉了。

乾隆越打越任性,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扔到地上。

更有甚者乾隆直接道:“怎么太子没了朕把皇位传给你吗?”

这一句话说的别的官员诚惶诚恐,弹劾永琮之事也忘在了脑后。

这几年乾隆总是爱胡思乱想,心中思绪万千。永琮在外剿匪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听到了危险的消息,乾隆也心惊胆战。

乾隆最近夜里时常多梦,他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些困惑,便来到了太后的寝宫。

太后也知道近日永琮不在宫中,便吩咐宫女们给他做身暖和的衣裳,等着永琮回来。

太后见乾隆穿的不多有些不满道:“皇帝,你怎么来了?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还是要保养身体啊!”

乾隆想到在潜邸时自己便跟额娘相依为命,太后已经七十多岁了,每日还要为儿孙担忧,实属不应该。

可是永琮是她一手带大的人,让太后如何能不忧心呢?

“皇额娘当初皇阿玛走的时候,儿子也不过二十五岁,如今儿子已经六十岁了。已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永聪都三十岁了。”

太后一听乾隆的话就知道他心里的疙瘩在哪里,“皇帝是担心自己老了,永琮又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害怕他抢了你的位置?”

太后摇摇头道:“皇帝,你跟圣祖一样却又不一样。圣祖年迈的时候没有长辈规劝,而哀家和裕皇贵太妃还在还能规劝你一二。皇帝的儿子虽多,能担起大任的却没几个。唯有永琪跟永琮,而他们又亲如兄弟。想想你皇阿玛登基的时候是怎么对你十三叔的。”

太后的话点到为止,乾隆却懂,在深宫中长大的真情十分可贵,不然雍正也不会一登基就封十三为铁帽子王。

永琪为了避嫌不担任京中任何职务,皆安心的帮永宗打理广州之事,从某种角度来说,乾隆只有永琮一个人可以选。

如果乾隆继续像康熙一样疑神疑鬼,那么最后只能传位给永琪,永琪跟永琮关系这么好,难保不会记恨他。

从长远来看,绵忆过于心慈手软,还是绵宸合适。

想着永珹跟永瑢接连离去,乾隆觉得只要永琮只要平平安安活到老,他就满足了。

……

永琮围剿白莲教很是艰辛,他不仅号召各地官员齐心协力,自己也带兵亲自冲锋陷阵,足足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才让白莲教彻底覆灭。

等到永琮班师回朝之日,百官亲迎,永琮解决了大清多年来的心头之患,凭借这次功劳,永琮继位已经是铁板上钉钉了。

乾隆在太和殿设宴,大大夸奖了永琮跟永琪的功劳。次日乾隆命太子监国,百官奏折皆交由太子批阅,永琮成了有实无名的皇帝。

但目光长远的人已经可以看出乾隆在培养接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