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槿很快就从自己内室的暗格里找了一瓶药出来。
她记得,这种药是以前的定国公带回来的。
说是偶遇一位高人得到的,效果极佳,放在府里三瓶,以备不时之需。
上官槿将那瓶金疮药揣进袖口,重新回到了前院。
将药交给张嬷嬷后,上官槿还是问道。
“现在的情况是?”
“一切都还好,侯爷福大命大,在巡查的路上遇到追杀,幸好遇到大渝的江湖人士,以一己之力击杀那些袭击者。
侯爷肩部受伤,因为年龄的原因,伤口一直不好。
我们夫人这才让我来府上寻这种奇药的。
等明日,随着府里其他的东西一并给侯爷送去。”张嬷嬷说道。
“那你家夫人昨日没去宫里赴宴也是因为这个事情?”
“是的,夫人原本要去的,说是怎么说也要陪陪您。
但侯爷的侍卫回来寻药,这才没去的。
沈夫人,我们夫人说了,侯爷交代了,北地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这事情还是不要声张的比较好。”张嬷嬷小声说道。
“但你们府上往我们府上来寻药,不可能没人知道的。
你也知道,我们府上长期都有天家的两个暗卫在的。
你来一趟,肯定是瞒不住的。”上官槿叹道。
“这个我们夫人有安排,老夫人前两日不小心吹了冷风,身子有点不爽。
我们府上怕药材的药效不够,这才往您府上来的。”张嬷嬷说道。
上官槿点点头,皇甫夫人看着随意,心思却细。
“既然这样,那索性演戏演全面了吧!”
上官槿说着,就起身叫来了沈管家。
半个时辰后,张嬷嬷身后跟了两个定国公府的小厮,抬着一个担子走了。
担子里不仅有百年的老参,还有其他一些难得的珍稀药材。
随着这担药材送到了常胜侯府,京里人都知道了,皇甫老夫人身子不适。
宫里的太医出来了几趟,诊脉后都说老人年龄大了,不爽利也是正常的
上官槿呢,也在第二天和沈老夫人上门探望了皇甫老夫人。
看着沈老夫人和脸色有点白的皇甫老夫人聊了起来。
上官槿和皇甫夫人走到了另一间厅堂。
“怎么回事?好端端的侯爷怎么就遇袭了?
谁干的?北胡那边吗?”上官槿急切的问道。
皇甫夫人脸色有点不好看,一看这两天就没休息好。
“回来的人说不是北胡人干的,北地那边现在安定的很,北胡的边塞城一门心思就是做生意。
我们侯爷是往新占下来的雷古城后面那片荒地走才遇袭的。
都是死士,出手就是杀招,也没打算活。
当时侯爷就带了贴身的侍从十来人,对面二十来个人。
还好出现了一个江湖大侠,路见不平,帮着侯爷他们杀了那些死士。
我们侯爷身体一直有个毛病,就是只要有伤口了,那伤口就很难愈合。
要不然也不会求到你们府上了。”皇甫夫人说道。
听皇甫夫人这么一说,上官槿松了一口气。
还好常胜侯没事,要不然北地又要不安生了。
想到这,上官槿突然就想到在北胡那边的沈怀琛了。
“那这就不是北胡那边的事情了?那边一切都挺好的?”
“那边都挺好的,你放心。
还有,侯爷查了那些死士的身份,估摸着是武定侯之前留下的死士。
侯爷查了武定侯通敌叛国的事情,那些人把武定侯的死都安在了我们侯爷身上。
武定侯再怎么差,总有几个忠心的给他报仇。
我们皇甫家这是被盯上了。”皇甫夫人叹道。
上官槿心里一凛。
想到许皇后那次给沈家赏了很多东西之后,也让七皇子和她解释了。
树大招风不好,等过了风头再给沈家爵位上的赏赐。
想到万一那些人把矛头对准沈家的话
上官槿决定了,回去后一定要去找一趟连千里。
他认识的江湖人士多,多介绍一些人来当护院。
实在不行的话,她也可以聘用如意盟的那些杀手来当护院。
反正现在上官槿手里银票多
“那您府上可也要小心一点,万一那些人追到京城来”上官槿替常胜侯府担心。
皇甫夫人倒是不担心这个。
“这个你倒是可以放宽心,我们府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该设的机关都设了。
想在京城对我们动手,没那个可能的。
哎,我就是担心侯爷在北地啊!
现在北地的天气又冷了,我听回来的人说已经开始下雪了。
估计今年又是一个大寒的冬天。”
皇甫夫人这么一说,上官槿又担心了。
沈怀琛今年冬天还回来不回来啊!
“皇甫夫人,我们府上的沈忠也在北地。
他一直都服侍国公爷的,我们府上想给他捎点东西,您这里能帮着一起带过去吗?”上官槿试探着问道。
皇甫夫人笑笑,点了点头。
“回去抓紧准备啊,侯爷的人早上用完早膳走的。
你今天送过来的话,我让人快马送过去,明天就能赶上了。”
给沈忠那边准备了一大包的东西后,上官槿这心里总是提着。
一边担心武定侯养的那些死士没除干净,找定国公府报仇。
一边又担心沈怀琛在北胡那里遇到事情。
现在可不是后世,一个伤口感染就有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没看到现在有人偶感风寒了,家人都是紧张万分吗?
不过随着挂起来的风越来越冷,上官槿还是想到了一件事。
“趁着没下雪,去善堂看看。”
善堂的孩子们都大了,因为前几年上官槿划了两块农田给善堂,还请了一些秀才给这些孩子们讲学。
孩子们大了后,心里的想法就更多了。
之前冬麦和辛姨娘去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围着问,什么时候可以去北地。
想上战场杀敌。
现在上官槿来了,他们不敢直接围过来问,只的派一个代表来探一下口风。
“夫人,您看,我能举起石碾子呢!”最大的孩子当着上官槿的面把一个石碾子举了起来。
“嗯,不错,很好!”上官槿赞道。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北地?”孩子小声问道。
上官槿看着门外探头的那些眼巴巴的孩子,也知道该好好的和这些孩子们说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