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和宫里有关

“只三岁?这可太难寻了?

一个三岁的孩子,家里怎么就好好的放心送到京城的呢?”上官槿不解。

花月娘也是点点头。

就是,三岁的女孩子居然就敢送进京?

像她也是在女儿长大后才放心让她出来闹腾的。

没长大的时候,不是在万花楼就是在那个没良心的如意盟。

“那位叶老板说了,当时他还小,但也记得一切事情了。

当初他们叶家在江南也算是富甲一方。

突然有一天,家里的一个姑姑突然被先帝爷封了贵人了。

然后叶家就从普通的商户人家一跃成为勋贵之家。

叶老板的那个姑姑听说泡的一手好茶,很得先帝爷喜欢。

进宫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又晋了昭仪,又过了一年居然封了婉妃。

而把叶老板的那个堂妹接进京呢,也是因为叶老板的姑姑有了龙胎。

因为想念家人,先帝说可以让婉妃家里的小辈们进京来陪陪。

结果呢,人是进京了。

但就在那个叶琳琅进京的时候,宫里的婉妃突然小产。

龙胎没了不说,连婉妃的命都没保住。

听说先帝爷还伤心了几天呢!”花月娘说道。

上官槿和沈卿钥听了,心里都明白。

这肯定是宫里人使了手段呗!

不过这是先帝爷的妃子

而当初先帝的皇后可就是现在的郑太后啊!

那也就是说,婉妃的死和那个郑太后有关,那那个小丫头是不是也和郑太后有关呢?

“那个叶琳琅没了,家里人就没找吗?

按理说婉妃没了,先帝伤心,并没有降罪叶家,这孩子怎么就能凭空不见了呢!”上官槿问道。

花月娘一听,忙又解释了一下。

“就是奇怪在这里,叶家在知道宫里的婉妃没了后,第一时间也是找叶琳琅的下落。

但婉妃宫里伺候的人说,压根就没见到叶琳琅。

也没见到叶家人。

还说是不是半路上被土匪给截了啊!

叶家人一听,也急了,这好端端的人怎么就能没了呢?

送叶琳琅进京的不止是有丫鬟,还有乳母呢,这些人怎么就都不见了呢?

叶家人起初也以为是半路上遭了土匪了。

就沿着叶琳琅进京的那条路一路上查了下来。

这一找就是三十多年,别说叶琳琅呢,就是这沿路的土匪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硬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那为什么现在几乎断定叶琳琅在京城里呢?”上官槿反问。

花月娘又给上官槿倒了杯茶。

“去年年底的时候,叶家在金陵那边给各大茶商结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乞丐婆子。

沈夫人,您猜那个乞丐婆子是谁?”

“谁?当初送叶琳琅进宫的那些人里的一个?”上官槿猜测。

花月娘点点头。

“就是那个叶琳琅的乳母。

一开始叶老板自己也不相信,后来请了家里的一些老人出来认,才认了出来那个乞丐婆子就是叶琳琅的乳母。

不过,眼睛瞎了,舌头被割了,连双手都被打残了。

硬生生靠着乞讨回了江南。

听说是逃出来的,一起跟着她送叶琳琅进京的那些人都和她一样,遭了毒手。

其他人都是被私下打死了。

因为叶琳琅离了她就哭,她还是照料了叶琳琅几天的。

她说,叶琳琅的确是被接进宫的,但却不是婉妃那边的人接的。

而是另一个娘娘派的人。”花月娘小声说道。

上官槿突然想到了什么。

在上官榣还在的时候,自己进宫的时候,上官榣说过。

太后最喜欢弄一批女孩子在宫里养着。

有罪臣之女,也有在外面买来的一些女孩子。

而婉妃和太后同处一个后宫,都是先帝的人。

郑太后不能生育,婉妃却有了身孕

很难不让人想到,当年的郑皇后心里有多扭曲。

也许,把叶琳琅接进宫的人就是郑太后的人

难道说,那一批被郑太后赐给大臣们当侍妾姨娘人里的一个就是叶琳琅?

上官槿一下子就想到家里的辛姨娘呢!

“花楼主,京城里大家都知道一件事,宫里的太后经常会给朝廷的大臣赐姨娘侍妾。

而赏的那些姑娘可不是宫女。

而是专门教出来以色侍人的女孩。”上官槿慢慢说道。

花月娘一愣。

“这老太后什么心理啊?专门给别人家送小老婆?

这不是就是看不得别人家过的好,想着法子要破坏别人的家庭。

看来当初先帝肯定不喜欢她,立她当皇后肯定是因为她家里有势力。

要是我,我也不会喜欢这种心理变态的人。”花月娘脱口而出。

沈卿钥一下子就变了脸色,忙看了下窗外和门外。

还好,没人!

“花楼主,这里是京城!”沈卿钥小声提醒。

花月娘也想起来了,这可不是万花楼,随便说点什么也不担心。

“是我鲁莽了!

沈夫人,那您知道京里有哪些人家被太后赐了人吗?”花月娘立刻压低声音。

“几乎每个勋贵家都有。

还有,我们定国公府也有一个。

就是在春不晚专门教人泡茶的那个辛姨娘。”上官槿说道。

花月娘

“那个泡茶的女先生?她是您府上的姨娘?”花月娘吃了一惊。

上官槿点了点头。

花月娘长呼了一口气,然后又看了上官槿一眼。

两人同时都想到了一件事。

这个辛姨娘是太后赐下来的。

年龄相仿,还会泡茶

难道说

即使是名字不对又如何,谁知道是不是那个老太婆为了掩人耳目故意改的名字呢?

“今天辛姨娘没来吗?”上官槿赶紧问道。

花万梨摇了摇头。

“前天辛姨娘就说了,今天不过来,说是要和冬姨娘去京郊的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