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族长走了之后,每天晚上梨树村巡逻的人从不间断,村民们都看得出别人的村儿的人看他们的眼神直冒火。
好在离目的地不远了,大家心里还都有了些盼头。
谁不想到了新的地方,好好的安家落户,分田种地呢。
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自然是不愿去触衙役的霉头。
万一入城登记的时候被判定为流民,那就全完了。
不止是难民们,衙役中也有人被冰雹砸伤。
为了照顾这些受伤的人,今天队伍赶路的速度十分缓慢。
老沈家全家轮流上车厢取暖,每人上去暖和半个时辰在下来换别人上去。
今儿沈圆圆和夏芸娘的特殊待遇也没有了。
都是坐满半个时辰就要下来走一会儿。
只不过照顾小孩子腿脚走的慢,会让几个小的多上去几回。
沈圆圆趁着中途休息上厕所的时间,从空间找出来了几件轻薄款修身羽绒服。
让爹娘套在古代的棉衣里面。
现代家里的衣服没有童装,好在她那时候长得瘦,买的衣服都是均码或者小码。古代的棉袄还做的相对宽大一些。
把羽绒服套在里面腰部和袖口扎紧,全当是穿了件长款大码羽绒服倒也凑合。
沈清远一家三口是贴身穿着保暖内衣、羽绒服,外面在套上古代的大棉袄。
里三层外三层裹的像只熊。
虽说行动笨拙点,但好歹暖和。
“四妞这孩子话也不多,给她也找两件圆圆以前的衣服套里面。
她俩身量差不多。”
夏芸娘操心完这个操心那个。
沈圆圆一听这话,心里的酸楚,止都止不住。
是啊,上辈子她可是一米六九的大高个儿呢!
妥妥的白高美!
在瞅瞅这辈子的小短胳膊小短腿,简直惨不忍睹。
认命的又去空间里找了一套自己的保暖内衣给四妞。
不用老妈交代,又另外还去找了一套老爸被洗缩水的纯羊绒线衣线裤。
这是给哥哥沈正禄的。
夏芸娘也有些意外闺女还能把这套衣服给翻出来,忍不住又自我表扬。
“我就说这好东西不能扔,留着都是有用的吧!
你看这不就用上了!”
沈清远看着妻子那臭屁的小样就稀罕的不行。
“给我吧,我去拿给禄哥儿让他换上。”
接过自己花了598买回来,结果就穿了一水就被洗小了好几号的灰色羊绒保暖内衣,沈清远去找儿子换衣服。
面对儿子时,沈清远是这么解释的:
“这是我临走前跟你郭世伯换粮食的时候,他给我的添头。
说是从一个西域客商那买的,结果他家没人能穿,就当做添头送我了。
被你娘收到箱子底儿压住了,这才翻出来。”
当时他们着急收拾家当跑路,骡车上堆着的东西又多,沈清远觉得儿子应该是不会注意到车上到底都有什么东西的。
反正这辈子也看不见郭秀才了,总拉孩子他舅出来顶锅,他也挺不好意思的。
沈正禄也没多问,父亲说啥就是啥吧。
这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衣服虽然样式奇怪了些,竟然不是细带的,而是需要直接从头上套进去。
布料柔软厚实还自带弹性,穿上倒是十分合身。
只是这个裤子,紧贴在腿上,实在有些穿不习惯。
不过倒是很保暖。
不过是多穿了一层,竟比之前要暖和不少。
“衣裳很好,多谢父亲。”
沈正禄略有些不自在的跟父亲道谢。
“哈哈哈,没想到你穿上倒是合身,就是袖子和裤腿长了点。
没事儿,长点好,到时候你在长个子了也能穿。
我跟你说这玩意儿只要好好收着放不坏,能穿好几年!”
大笑着拍着沈正禄的肩膀。
沈清远看着自己的衣服穿在大儿子身上,心里突然就很高兴。
至于尕四妞那就更简单了。
都不用沈圆圆解释,直接递过去让人换上就成。
四妞小姑娘那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沈奶奶那有熊皮大氅,那一件顶沈清远他们一堆,自然是无需担心。
其他人自有他们自己的爹娘操心,沈清远只是贡献出自家多余的厚衣服就不管了。
临到傍晚,沈里正愁容满面的来找沈清远。
“清远啊,你家还有能匀出来的伤药么?
村子好些人家因为受伤赶路发热了,胡半瞎那已经一点药都没有了”
沈里正后面的话没再说下去。
这时候药和粮食那都是保命的东西,谁也不会轻易拿出来的。
可他却只能厚着脸皮来求沈清远,他这个里正当得实在是太没用了
沈清远刚才看里正面色沉重,还当是出了什么事,原来只是来拿药的。
“我那还有,之前在九承买到不少,你等我一下我去拿给你。”
沈清远没主动说,当时买那么多药,本就带着村里人的份额。
把老大夫给开的外用的伤药和内服的退热的药包都找出来一些,差不多够十人份使用的。
拎着一大包药交到沈里正手里,沈清远笑笑说:
“叔,麻烦你去交给他们吧,这里面罐子装的是外用伤药,纸包里的是内服的。
一包就是一人份的,可以煎两次,一天一次,先喝两天看看情况。
我估摸着,在走上两天我们也就到地方了。”
按照目前他们走的速度,在走两天差不多就能到广元府的地界了。
终于,快要到了啊。
他们这群人啊,奔波千里,为了能有个能安家活命的地方,真是什么苦都吃了。
也不知道广元府那头是个什么情况。
沈清远望着远方的天空,静默无言。
不得不说,广元府现在还真没啥事。
这场冰雹袭击了蒙达大部分的草原,让本就生存状态艰难的牧民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反观广元府,只是阴着天,连下了几场大雪。
本就生活在雪乡的人们压根没把这些大雪当回事。
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在老庄稼把式眼里,这时的大雪正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乡亲们还蹲在热乎乎的土炕上,三五一伙儿的打着叶子牌侃大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