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远正色定睛望去,可以隐约的看到前方的官道上聚集的一群人。
“正康,你去告诉里正一声,让大家伙儿打起精神来,警戒!”
沈正康领命离去,队伍有一瞬间的骚乱,很快又安静下来。
往前又走了一段之后,作为队伍的排头沈清远已经看清了前面拦路的人,几个佩刀的衙役。
路边还停放着几辆先前他们看见过的马车,还有一群看样子也是逃荒的难民同样蹲坐在路边
沈大林默默的把自己从府衙顺出来的大刀藏在推车的麻袋
等到队伍走跟前,沈清远才发现,哪是几个衙役啊,后面还站着十好几个,看样子得二十多名衙役!
好大的阵仗!
沈清远心中腹诽面上却丝毫不露。
“牵骡子的!对,说的就是你们,过来过来,来这边儿站着。”
两个腰间挎刀的衙役走到沈清远这队人前面,往沈清远身后看了两眼。
“后面这些人也都是跟你们一起的?”衙役问道。
“回大人,是的,我们都是一个村子里出来逃荒的,请问官爷因何拦住我等啊?”
似乎是被眼前这个看起来是读书人的一声“大人”取悦到了,官差的脸色好看了不少,给沈清远几人解释道:
“你们先去那边儿等着吧,一会儿会有人给你们统一解释的。你们人多,切莫喧哗闹事!”
说到后面似是想到了什么又有些不高兴的道。
沈清远琢磨了一下,应该是之前有流民被扣在这闹事儿来着,所以官差现在看到他们这一帮有一百多号人担心会出乱子。
沈清远心说:官爷您还真是多虑了,他们这伙儿人也就看着人多,实际上没几个有武力值的。
也就他们家和张屠户家还能挑出来几个能打的,其他人那真是一个赛一个的老实。
他本以为自己众目睽睽之下拎了两桶水回来,会有不少人来找自己讨水喝,可走了这么久了愣是一个来的人都没有。
沈清远不知道的是,大家伙儿之所以这么安静还是因为里正这个政委做的好。
里正早就挨家挨户的跟村民说:沈清远沈秀才说了,他有办法在官道边上找到水井,到时候大家就都有水喝了!
果不其然,在找到第一个水井之后淘上来了四桶水,这下大家就更信服沈清远和里正说得话了。
觉得既然秀才公能找到一个带水的水井,那后面肯定还能找到第二个。
眼下虽然水少了点,但也还没到要渴死的地步。
在坚持一下吧,总不能为了几口水把秀才公惹急眼了,到时候大家的水井就完犊子了。
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梨树村的“寻水之光”的沈秀才此刻思考的是这群衙役的问题。
会有衙役出现在官道上,这是沈清远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在他的认知里,眼下的朝廷不说岌岌可危也算得上是内忧外患了。
内部连年干旱,小皇帝又刚上位不久,不少的藩王都在各自的封地虎视眈眈。
朝中几位老臣也有想掌控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
草原上那片听说也很不太平。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听儿子回来说有可能会地震就赶紧领着家人跑的另一个原因。
他们家原来那地儿,属于大昭国的正中心,乃是兵家战将必争之地。
万一打起来了,他们那肯定是最先要被拿下的地方。
所以他才想带着家人躲到东北去。
那地儿一般没什么人抢,就算有人打过去了,东北民风彪悍,地广人稀,也不是那么好被攻占的。
就在沈清远的思路快要发散到去了东北先种点啥粮食才能填饱肚子的时候,前方拦截难民的差役有了新动作。
“铛铛铛!”一个方脸儿差役敲响铜锣,示意大家注意力集中到他那去。
难民的队伍渐渐安静下来,都望向衙役们的地方。
一个长相十分“婉约”,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从衙役身后站了出来。
严县尉清了清嗓子,放大音量冲着难民们喊话:
“本官乃海乌县县尉,承蒙圣上仁慈,听闻我大昭百姓受灾情影响流离失所,特下旨赈灾,百姓听旨,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灾发于各州,朕深感痛心。
今祭天祀地,上通天庭琼霄,下达冥府幽都。
上苍有好生之德,今以旱发诸地以考吾朝。
朕愿以身作则,赈灾恤众,抚民生之艰。
顾派各州府官员,顺合民意,护朕之子民安然,可再获新乡,朕心方慰。
钦此~”
好麻,沈清远这算是听明白了,这皇帝的意思就是听说有百姓受灾了,他烧香拜佛替咱求情了,然后就是各州府的活了。
各州府能接收的就接收,不能接收的就派兵护送走。
赈灾需要的粮食啊银子啊,他是一点没提啊!
“真t的”沈清远忍不住在心里送了这小皇帝一句国粹。
“咱们文丘府知府季大人特派我们海乌县的魏大人出兵护送尔等去往苍溧府,届时会有苍溧府的官兵接收你们。”
严县尉说完需要传达的主要中心思想就拍拍屁股回县衙了。
可算是干完这苦差事了,明日就轮到孙主簿了,回去还得提醒那老小子,别来太早,像他今日就在这干等了许久。
见这当官的说完话走了,沈奶奶拉了拉沈清远的袖子,小声问道:
“三儿,这当官的叽里咕噜的说的是啥意思?”
“意思就是皇帝发话了,所以官府会派兵护送我们这些难民逃荒。”
“还有这好事?那以后我们就听官老爷的呗,说没说让咱去哪啊?”
“好啥啊,这是派人看着我们呢,怕难民多了发生暴乱。
至于去哪,这县尉没说,只说会有官兵护送我们到下一个府城。”
沈清远心想:估计到了下个府城也是同样的待遇,被官兵看着继续往别处走,他们眼下就像是个大皮球,被这群当官的踢来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