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放眼看世界

顾惜灵轻笑,“夫君,康国现在国力强盛,四夷臣服,但内里你应该知道,有很多隐患。番邦虽说不及康国,但番邦有一样,是远远超过康国的。”

原本还得意痒痒的周瑾,在听到顾惜灵的话之后,微微一愣,“娘子,我是不是又变得清高,目中无人了?”

顾惜灵笑笑,“作为康国百姓和朝臣,藐视他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直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只看到番邦的不足之处,反而会让康国和百姓朝臣变得自大。”

周瑾点头,“娘子说得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咱们不能看到对方不足,而且忽视对方的优点。他们能够跋山涉水,来到万里之外的华国。此举千难险阻,着实不易。”

顾惜灵莞尔一笑,聪慧的人就是如此,一点就透,“夫君说的是,康国对番邦国家了解多,也仅限于跟康国接壤的。对漂洋过海的番人,了解并不多。”

“从玉米这样好的东西看,外面一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咱们康国的人,难道不应该放眼长望,跨过大海,探索新的大陆吗?”

周瑾听到这话,大为震撼,“先不说其他的,我康国就没有能够飘洋过海的大船,至少他们的造船比咱们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说不定在其他陆地上,还有很多更好的东西,至少因为距离远,我们并不知道。”

“咱们康国也应该研究建造大船,开眼看世界,去更远的地方。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才是我康国所望。”

“夫君说的是。”顾惜灵点头,“这些番商过来,也不过是看到乌木得到赏赐,他们来拜访,也希望贡献一些东西,然后得到庇护和赏赐。”

“咱们不可能去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地方,但这些人就是咱们的眼睛,就是咱们的耳朵,他们可以带来外面的宝石,自然也能带回来更多种子。”

“不仅如此,还可以带来的外面的书籍,外面的堪舆图,外面风土人情另外,时机成熟了,咱们的大船建好,咱们康国儿郎,也要去外面看看,去验证。”

周瑾眼睛越来越亮,“娘子,如果咱们能去就好了!”

“夫君,你想都别想!”顾惜灵就怕周瑾头脑发热,想着读万卷书,不让行万里路,“我倒是不怕艰难险阻,但你可是长宁侯府的独子,别说康国之外,就连这京城,你想离开都难,除非咱们生几个孩子,不愁香火断了,母亲和祖母才能放咱们出去。”

周瑾哭笑不得,看着娇俏的娘子,“娘子,其实我的腿已经无碍了,咱们”

“想都别想!”顾惜灵挑眉娇嗔,“伤筋动骨一百天,你别折腾。我喜欢的是身材修长,风姿俊朗,风度翩翩的周瑾,可不是瘸腿郎!”

“娘子”周瑾摇头失笑,明明娘子说的话不好听,可是他听了,脸上止不住笑容,心里止不住甜。

顾惜灵拍开周瑾伸出来的“毛毛手”,嗔道:“来福带人来了,周世子,请恢复你的矜贵端方。”

周瑾也听到了脚步声,轻笑,整理衣衫,换上衣服正人君子的模样,“娘子教训的是。”

顷刻,来福带着番邦的商人来了。

众人见到周瑾,纷纷下跪,“拜见周世子。”

周瑾声音清亮,矜贵端方,“诸位起来吧,不知道你等过来,有何诉求?”

众人起身,此时一个黄毛黑脸大汉,站出来,呈上一个袋子,说道:“回周世子,小人胡庸,小人家乡天气炎热潮湿,有种东西,吃了之后冒汗,浑身舒坦。绿色果实,成熟之后红色,尖尖的,有辣味,但比康国这边的茱萸香。”

顾惜灵听到这话,眼睛一亮,她好像知道对方说什么,那可是在二十年后才出现在康国的东西。

辣椒!

她可喜欢了!

“来福,拿过来,我看看。”顾惜灵不等周瑾说话,就迫不及待让来福把袋子拿过来。

“是,世子夫人。”来福应下,走到胡庸面前,把那个小袋子拿过来。

来福检查,打开袋子,并且把东西倒在石桌上,摊开来看,一个个红彤彤的尖尖的。

顾惜灵拿起一个,轻轻撕开,里面有饱满的种子,明年可以种植,“胡庸,这东西有辣味,在你们当地用来做菜的吗?吃了之后,还有什么反应?”

胡庸见世子夫人问,连忙回答:“这东西一开始吃,嘴巴辣,但习惯了,无辣不欢。小的就是如此。小的贩卖宝石,这些辣椒是我等自己食用的。”

“乌木得到赏赐,小的才想起来,我也有带过来辣椒,里面有种子。虽然不多,还请世子,世子夫人笑纳。”

顾惜灵点头,“好,这些辣椒,我收下了。来福,赏赐十两金。”

胡庸听到这话,立即又下跪感谢,“多谢世子夫人,多谢世子。”

顾惜灵嫣然一笑,“平生我最喜一些稀奇的东西,若是以后还能从你们家乡带过来康国没有,我还有赏赐。对了,如果你们那边有书籍,也可以带过来,我喜欢看。”

“是,世子夫人,小的回去,一定交代商队,让他们带过来更多康国这边没有的东西。”

虽然这些东西未必能卖得上价,但能得到赏赐,不仅仅可以得到钱财,还能得到长宁侯府的庇护。

这对于他们这些在异国他乡做生意的人来说,实属难得。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人送上来其他的种子,有些顾惜灵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

只要呈上来东西,是康国这边没有的,都有五两金。

顾惜灵和周瑾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一样,带种子,带书籍,甚至可以带来当地的风土人情画像。

众人欣然答应,他们的国家距离这里太远。

就算康国知道了,又如何?他们又打不过去!

就像他们这些番商回去,还会从康国带回去一些书籍,翻译成家乡的文字,呈给当地的官员和贵族。

能够互相了解,才能促进互相贸易。

难得有个康国的贵族官员关注这些内容,就算不给钱,番商都愿意做。

要在以往,他们求着康国的官员,天朝上国的官员鼻孔朝天,根本不把他们这些番商当人看,更没耐心听介绍他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