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
听到这消息的金玉简直笑得停不下来:“知道康熙爷嘴损,但没想到他老人家嘴损至此啊!这简直是指着和尚骂贼秃。”
“啧啧啧,同情隔壁三息,再笑他一刻钟!”
噗
这促狭的,让四爷跟十三都没忍住笑:“你啊你,可真是”
“嘿嘿,聪明、机灵又可爱吧?”
金玉掐腰,一脸骄傲:“我这灵机一动,可是一石好几只鸟呢!首先,有康熙爷这么神来一笔,十四跟隔壁的芥蒂只会越来越深。敌人的危机,就是我方的机会。”
“再有懂的都懂,知的都知。康熙爷是个古今难有的偏心眼儿,他对太子之爱,虽不比朱八八对朱标,但也不远。”
四爷&十三:
虽不愿承认,但你不是说两立两废之后,皇阿玛此生都再未立过太子?
金玉点头:“我是说过,但也没说没人闹幺蛾子、没说过他老人家不曾犹豫啊!他啊,立太子怕太子权柄过重,影响了自己君威。废了吧,又舍不得自己多年心血,也不愿承认自己教子无方。”
“总免不了找几个出气筒。”
“这时候不鼓捣出点动静来转移一下他的视线,凸显下您的孝顺、忠诚、能干与别个只知道争权夺利的糟心儿子不同,焉知大锅就不会扣到您头上呢?”
为了把皇权牢牢拢在手里,那位养儿子跟养蛊一样。
老嘴淬了毒一样,哪个跳出来就收拾哪个。
咳咳。
四爷跟十三爷齐齐猛咳,皱眉警告她不许造次。
金玉撇嘴:“我又没胡说八道,清史稿、实录、起居注与各种朱批、杂史等作证,他就是那么个生气起来毫不顾及的。”
“他骂老大畜牲不如,老二生而克母,祖宗爷为人轻率。老七愚蠢,老八啧啧那太多了,但最重不过一句辛者库贱妇所出,素受制于妻,连十三爷都有道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的满文朱批呐!”
“什么?竟还有此事?”
自己黑历史被翻出来时没怎么着,涉及爱弟时四爷可就受不住了。
真恨不得即刻往御前据理力争,扞卫爱弟宇宙第一全人形象。
果然棠棣情深。
金玉心中赞叹,嘴上却继续补刀:“老爷子脾气上来狠着呢,在二废太子期间,他还召集群臣降旨。说朕万年之后,大阿哥、二阿哥断不可留,尔等内如有留之者,即系扰乱国家之人。”
多狠呢?
要对自己儿子斩草除根!
见那哥俩错愕,金玉还好心安慰了两句:“放心。因为祖宗爷您对十三爷的过分爱护,绝不允许他留有任何污点在人间。相关资料删得可彻底了,也就剩那么一道满文朱批”
“停停停,这二爷已经知道了,你继续说三吧!”
四爷皱眉,坚决不许她在这个话题上继续做拓展。
皮了很多下,已经超常开心的金玉从善如流:“第三么,没有高山显不出洼地来呀!想想看,别的逆子为皇位手足相残,打得头破血流。您却上孝敬皇父,下友爱手足,且屡有大功于天下。这好儿子、好臣子的高大形象是不瞬间就起来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有了对比啊,就处处彰显卓越。
主打一个让其余皇子自惭形秽,让老爷子再考虑别的任何皇子都觉得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
“既然是主动出击,当然要把效果拉满。百年之后,让天下不管粉黑都能忘了雍正是雍亲王得国之正的缩写。改为让康熙爷百般欣赏,认为这天下只有交给雍亲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金玉远目,一碗鸡汤下去,把亲祖宗忽悠得明明白白。
而且效果为证,自己那灵机一动、借花献佛的献菜举动确实收获颇丰。
那土豆玉米炖得好,炖得妙,炖得呱呱叫。
这不,刚献上去,还沉迷于二废太子伤痛中的康熙爷就立即龙心大悦了?
四爷语塞,脑袋都有点闷疼。
正积极组织语言,想着如何对这大胆丫头稍有些约束呢,新任御前大太监魏珠就亲自上门来请了。
说是皇上品尝过玉米、土豆、红薯、花生、辣椒、番茄等的美味,知悉各自产量之后龙心大悦。想赏赐雍亲王、十三阿哥跟金玉格格。
还要仔细了解下格格那个更优质的肥料。
是的。
虽然金玉反复表示对功劳什么的没有太大希冀,愿意无偿帮助自家祖宗。助力祖宗爷提前登顶,也好让她早日躺平,做条沐浴在祖宗疼爱里的富贵闲鱼。
但四爷这人最是恩怨分明。
对被划进自己保护圈里的人,素来不遗余力地对着好。
就算如今这状况,无法将孩子的全部功劳公诸于众。当人家长辈的,也不可能全吞了孩子的功劳。
还要借此机会把十三弟的爵位往上升一升。
所以,当日金玉献菜后,皇阿玛召见,他便有选择地透露了金玉的些许功劳。
现在应该是他老人家已经派人了解完毕,证实他所言非虚。
这才来赏赐兼询问了。
没办法,玉米跟土豆、红薯原本产量就高,加了白糖、酵母促进发酵的肥料效果又太好。
虽大孙女表示还差得远着,但在当下却称得上惊世骇俗了。
连他初听都颇意外,更别说皇阿玛了。
四爷眉眼含笑,万般感谢长生天将大孙女送到自己面前。
乾清宫,昭仁殿。
前几日还被心爱太子气到差点犯了中风的康熙精神矍铄,竟不顾天子之尊降阶相迎。
不但免了他们跪礼,还赶紧赐座、赐茶。
然后就目光灼灼,满眼殷切地看着金玉:“朕原以为牛痘与公开招标等同出格格巧思,就已经够匪夷所思。不想你一个八旗贵女竟对稼穑方面也有研究。”
金玉赶紧屈膝,连说皇上谬赞,臣女也是误打误撞。
康熙摆手:“格格不必拘礼,快与朕好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用白糖与老面发酵粪肥,从而使肥力大增,亩产翻倍甚至更多的?”
“此法一亩地要用多少糖、多少老面,能增产多少又是否适应一切田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