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能碰,不能碰,早恋红线坚决不能碰,憋死了也不能碰的小表情逗得十三轻笑:“无妨,这里没有高中,也没有教导主任。你若愿意,完全可以入乡随俗。”
嘶
金玉倒抽了口冷气:“不不不,还是不了!孙女知道您跟祖宗爷疼我,生怕我日后孤苦无依,但太早动欲与生育绝对是祸非福。”
见两人还半信半疑,金玉干脆红着脸开了堂生理卫生课。
详述过早婚育的种种危害。
首先两人发育的都不成熟,对身体伤害就不小。再有就是容易滑胎,容易难产。
为何?
不够健壮结实的果子,风来自然容易被吹掉。
女子年幼癸水未定,身量未足。
骨盆过于狭小。
在没有剖腹产的年代,弄不好就是一尸两命啊!
侥幸生下来,也容易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增加说服力,金玉甚至勇敢掀开自家亲祖宗伤疤:“不信您回忆回忆,今上早年的几位皇子皇女,再想想您宋格格那两个无缘的小格格。”
四爷脸上微僵,声音也渐渐艰涩:“所以除了近亲结婚之外,太早成婚也不利于子嗣?还有哪些?”
十三也目光灼灼地看着她,甚至当场拿出了纸笔。
好家伙!
她这个现代人都面红耳赤,两位祖宗却这般淡定从容?
咳咳。
十三其实也窘,但小到子嗣传承大到整个大清的人口增长问题呢,就是窘到冒烟他也得仔细记录下来。
然后安排可靠的人拿着答案去倒推过程,再渐渐推广全国。
金玉肃然起敬,端端正正给他行了个礼:“十三叔祖远见卓识,是孙女狭隘了。”
“格格客气。”
不不不,格格不客气,格格这就要开始夹带私货了。
金玉眼珠子一转,就说了裹脚二字。
“不过这个事儿说来容易,办起来却难吧?”
“毕竟天聪年间,太宗爷就下令满人不许仿效他国衣帽,女子不可束发缠足。”
“顺治年间,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的圣令。顺治十七年更明旨全国,有抗旨缠足者,其父杖八十,流三千里。”
“康熙三年又再度重申禁令,惩罚愈严。可也收效甚微,还因而引发了许多乱象,四年后不得不停止。诏停禁止缠足令后,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互相攀比,甚至一些旗女都悄悄缠起了足。”
“道光年间再下禁缠足令,干脆就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了。”
见四爷跟十三沉默,她也叹息:“没办法,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嘛!朝廷虽然三令五申,但百姓相信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
跟风,婚嫁之外,还有来自于百姓的抵抗。
总有些人在留发和留头间选择了留头,心里又不是那么甘愿,所以以给家中女眷裹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拒。
种种因素之下,有清一朝,禁缠足令发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未能禁止。
还给愈演愈烈了。
得说这事儿确实不易,但再难还能有改土归流、摊丁入亩难?
端看上位者够不够重视罢了。
四爷以前显然是没注意过这些末节的,现在他也只郑重发问:“这缠足与否,真对能否平安生产有那么大影响?”
嗯嗯嗯。
金玉小鸡啄米式点头:“母壮子肥,说得就是健康的母亲更有几率生出健康的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心怀抑郁,饮食未能消化。动转未得快然,加之寒暑不调安能受孕成胎?”
“再者她们多坐而少动,血气不舒,产子甚难,其身多软弱,生子女亦软弱。”
好家伙,为了说服两位祖宗,金玉把贴吧上看过的万国公报反缠足理由都给引用上了。
半点不提缠了足后,全身重量集中在脚踵,髋部运动强度增大。从而使骨盆受到影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女性生育更加顺利那茬儿。
再一次夹带成功,金玉就笑眯眯下课。
只留四爷跟他家十三弟相对而坐,忙活到天边露出了鱼肚白。
被封和硕格格,被赐婚姻自由,且将有属于自己的和硕格格府什么的,简直就是一道三保险。
将金玉彻底从轮子可能会乱、随时会乱的危机中解救出来。
放下心中隐忧后,她这一觉睡得那叫个酣畅淋漓。
直到日上三竿,才被翠柳丫头的湿帕子糊脸大法叫醒:“时候不早,该去给福晋请安连带着说明昨日情况了。”
“请安回来,您不是还要去话剧院吗?”
金玉悻悻然起身,慢吞吞洗漱,磨蹭许久才到了主院。而彼时,福晋乌拉那拉氏已经哭得双眼红肿。
一见到她,顿时又悲声大作,死死抱住了金玉。
吓得金玉瑟缩:“福晋,您这是有话好好说,您别哭啊!”
结果她越劝,对方哭得越狠。
简直清版孟姜女。
金玉无奈,只能一下下地轻拍她后背,低声安抚着。
新换的春衫都被湿透了,乌拉那拉氏才终于哑着嗓子道了歉:“吓着你了吧?我我也是实在伤心。”
“自从晖儿走了之后,我就一直自责。怪自己这当额娘的太疏忽,才让孩子小小年纪就”
“那足足六万对夫妇的调查结果出来我才知”
唉!
福晋长叹:“终究是我们母子差了些缘分。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个明白,也谢谢你这么耐心地安慰我。”
说完,她就命人开箱笼,硬要把她当年给儿子攒彩礼的那些好宝贝都给金玉压箱底。
好让她日后出嫁时能十里红妆,风风光光。
寸金难买一寸的精美缂丝,赤金镶鸽子蛋那么大红宝石的头面。
哪样拿出来都价值不菲,福晋给她搬出来整整两大箱子。
吓得金玉连连摆手:“不不不,无功不受禄,福晋您可千万别”
乌拉那拉氏破涕为笑:“怎么能说无功呢?你不但给了我个答案,更无形中避免了许许多多我这样的悲剧。”
“此事在我看来就如牛痘一样,称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